美國SEC祭重磅法規 氣候及碳排資訊成財務領先指標
為驅使企業更加落實ESG,以及提供投資人決策有用性的資訊,資本市場要求企業揭露ESG對財務報表的影響的呼聲漸高。 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董事長李宜樺指出,當全球最重要的資本市場監管機構之一,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及國際財務報導準則基金會(IFRS Foundation),都要求企業揭露氣候變遷的治理,策略,風險管理,以及設定的指標和目標。顯示企業未來的財務績效以及整體價值
抓住你的視野 魚缸AI化海科館看得到
經濟部技術處於Touch Taiwan 2022攜手友達、群創、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美商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工研院等產研機構,發表應用不同場域的智慧顯示虛實融合系統、面板級先進製程驗證平台等35項應用,為智慧顯示產業注入新能量。 現場展出工研院研發的全球首創透明顯示車載虛實融合互動系統,可依乘客視線秀出導覽資訊,在飽覽窗外美景時,觀看導覽資訊也不容
Verizon看好5G企業專網與行動邊緣運算
美國電信業者Verizon靠著企業無線網路服務業務,在2022取得了一個好的開始。Verizon在2022年第1季的法說會上表示未來將進一步加強企業5G專網及行動邊緣運算的投資,以推動企業部門的成長。 據CRN報導,在固定無線寬頻網路與5G服務需求的帶動下,Verizon Business在2022年第1季取得了相當亮眼的營收表現。隨著公眾5G、5G專網以及行動邊緣運算持續升
看準南科通勤補電潮 源點科技攜統一精工建超充站
電動車充電服務品牌源點科技28日發布與統一精工合作打造之超充站,正式於台南永康速邁樂加油站啟動營運。據悉,該超充站將作為源點與統一精工結盟起點,未來預計有更多合作站點釋出,目標結合具地利之便的速邁樂加油站點,提供電動車車主無痛轉換補電路程,建立更為便捷且密集的充電生活圈。 據統計,截至2022年3月底全台電動四輪車數已增長至1.8萬輛,且隨平價車品牌如起亞汽車(Kia)、豐田
培養「新黑金」 台機械業探尋半導體產業入場券
台灣機械業近年站在產業價值轉型的浪潮上,積極朝高附加價值市場邁進,希望藉此甩開國際競爭對手的差距,其中之一的目標就是鎖定具有「本土優勢」的半導體產業。近年機械業頻頻向半導體產業招手,雙方展開比過往更密切的合作,半導體需求不墜,也帶動週邊產業跟著起飛,喊出設備國產化的目標,而這是否也讓台灣機械業有機會培育出「新黑金」,打造下一座綿延大肚山黃金六十公里的「護國群山」?
台廠近年重視資安 CyberArk視零信任原則為首要工作
2022年4月上旬,台泥發布將派任台泥資訊協理張年旺擔任資安長,於當月11日生效,不僅如此,愈來愈多上市櫃公司設置資安長,且認為企業面對資安為當務之急。據全球身分安全的領導者CyberArk指出,資安破口大多來自駭客竊取員工的身分權限,以此攻擊,愈來愈多企業重視「身分安全」議題。 CyberArk北亞區總監謝文駿表示,新冠疫情之下,行動化、雲端、遠距工作已把疆界溶解,因此身分
Boring公司新募6.75億美元 用來建隧道搞挖礦
Elon Musk創立的新創The Boring Co.在最近一輪募資獲得6.75億美元,目前公司估值增至約57億美元,領投者為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與Vy Capital,資金將用於推動拉斯維加斯地下環狀運輸隧道的工程進度以舒緩交通堵塞,部分並將投資於發展中的自主挖礦技術。 根據華爾街日報(WSJ)報導,The Boring Co.的前一輪募資為2019
助企業實現碳中和 星銀行攜交易所推「代幣化碳信用額」
新加坡華僑銀行(OCBC)與新加坡數位資產交易平台「元宇宙綠色交易所(MVGX)」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將於2022年底推出共同開發的「代幣化碳信用額」(Tokenised Carbon Credits),雙方建立策略夥伴關係,將開發新綠色融資解決方案,協助大公司抵消碳排放,加速大型企業實現碳中和的進程。 當企業在某一特定期間、其排放的溫室氣體量超出預設目標時,超出的排放
Iron Ox用機器人和AI推動精準農業
餵飽全球人口的農業,也是全球暖化的主要元兇之一,原因是農業生產的過程會消耗全球70%的淡水,對溫室氣體排放佔比也高達三分之一。對此在2016年成立的農業科技新創公司Iron Ox則另闢蹊徑,結合機器人、AI等其他新創技術發展「精準農業」,以革新現行的農耕方式。 根據CNBC報導,成軍6年的Iron Ox目前正忙於翻轉既有農業:該公司打算培植全自動機器人Grover和Phil成
強化離線編程功能 Robotmaster降低機器人開發門檻
疫情擴大自動化需求,被視為自動化核心設備的機器人市場跟著水漲船高,另一方面因應半導體、新能源車、綠能以及醫療產業等高階製程市場,對於自動化生產的導入更是有迫切需求。業界分析,因應市場對機器人的需求增溫,可預測機器人未來發展,將走向開發靈活性高以及可彈性配置等。 而機器人程式開發在機器人採用總成本上,通常佔比很高,隨著市場導入機器人比例升高,任務的複雜度不斷增加,業者對產品的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