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衝刺數位經濟 2025年佔GDP 20%
陳韋君/綜合報導 越南為未來5年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標,到2025年數位經濟將佔其GDP的20%,2030年將佔30%。根據越南政府發布的消息,官員們希望越南到2025年80%的人口擁有線上支付帳戶。彭博(Bloomberg)評論指出,這也是他們希望半數的電子商務交易實現無現金交易的時候(目前仍多以現金進行)。 VIR報導,在2021~2025年間,越南的
Paytm和Zomato IPO亮眼 預示印度科技業IPO熱潮
殷家瑋/綜合外電 儘管印度正面臨新一波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但該國的金融與科技產業卻也在疫情中逐漸茁壯,愈來愈多科技公司選擇朝向IPO邁進。印度數位支付龍頭Paytm的母公司One97 Communications日前提交了上市申請,可望成為印度有史以來最大的IPO項目;印度餐飲外送平台Zomato的認股交易也交出了亮眼成績,成功籌措到940億盧比(約12.
扶田資本關注食物科技龐大商機 後疫情趨勢加速創新應用
林昭儀/台北 台灣首個餐飲科技創業加速器扶田資本(Foodland Ventures)第一屆Demo Day線上展演會上,由6支新創隊伍粉墨登場解說其提供的服務,也邀請數位國際創投專家進行爐邊對談,指出科技與創新的力量將在後疫情時代,顛覆傳統食物供應鏈的生產、配銷與消費模式,而這些趨勢正在加速進化中。 疫情對食物科技的催化作用是顯著的。扶田創投創辦人陳瑞
東協數位轉型邁入一體化 疫情推動網路交易
殷家瑋/綜合外電 擁有4億網際網路用戶的東南亞在數位轉型及數位一體化方面被視為已取得了初步勝利。儘管COVID-19(新冠肺炎)並未使中美間的科技戰趨於舒緩,甚至還進一步加劇了全球科技領域的分裂,但卻也推動了東協的網際網路交易市場。 據AsumeTech報導,數據顯示,2020年東協地區的首次連網用戶僅達當前4億用戶的10%,意味著大流行對該區的網際網路
數位經濟拓展成長空間 越南極具潛力
陳韋君/綜合報導 越南的數位經濟約佔GDP的8.2%,網際網路和數位經濟的發展潛力還是相當大的,釋放這種資源將有助於社會經濟成長和提高國家競爭力。 Vietnamnet報導,數位經濟在全球沒有統一的定義,但大多數人將數位經濟理解為以數位技術和數位平台為基礎,並在數位技術和數位平台上進行的經濟活動,以透過數位技術和數位平台的應用而產生,並使用網際網路進行操
Asia Venturing:跨境創投為亞洲科技創新關鍵力量
林昭儀/台北 DIGITIMES與策略夥伴Anchor Taiwan合作企劃的Asia Venturing線上論壇於2021年7月16日舉行,邀請到佳世達智能方案事業群總經理李昌鴻、日本MS&AD保險集團旗下創投合夥人Tiffine Wang、菲律賓創投Kickstart Ventures總裁Minette Navarrette及投資副總Joan Yao暢談如何精準跨境投資海
亞航收購Gojek泰國業務 東南亞超級應用大戰白熱化
陳宜君/綜合外電 東南亞的超級應用程式(App)大戰持續延燒。就在東南亞市值最高企業Sea朝成為區域性超級應用程式目標邁進之際,總部位於馬來西亞的亞洲最大廉價航空公司亞洲航空(AirAsia)旗下數位創投部門AirAsia Digital日前宣布,購併另一東南亞超級應用程式Gojek的泰國業務。 據e27.co報導,AirAsia Digital將以旗下
新加坡官員:不在中美選邊站 尋求建立可互通標準
林昭儀/綜合報導 在亞洲科技X新加坡論壇(Asia Tech X Singapore)上,不少講者都提及中美兩強正在進行的科技競賽有可能導致科技脫鉤成兩個系統的風險,新加坡官員與首席AI科學家分別指出,新加坡在此當中有其特殊價值,不選邊站,會選擇科技中立的互通性系統。 新加坡通訊及新聞部長楊莉明在開場座談會中表示,中美兩強之間的競爭,帶有令科技分裂成兩
菲律賓Globe電信投資新創 打造加值服務綜效創造營收來源
林昭儀/綜合報導 在東南亞新創生態圈中,菲律賓或許不是最閃耀的那顆星,但不乏出類拔萃的企業。菲律賓最大的行動通訊公司Globe Telecom在全球數位創新的浪潮中,透過創投子公司Kickstart Ventures投資新創,營造數位創新生態系,創造出新成長動能的範例卻相當值得研究。 藉由投資新創,打造數位生態系提供加值服務以創造綜效,Globe Tel
大型企業推波助瀾 東南亞創業風正盛
殷家瑋/綜合外電 隨著東南亞地區大型科技公司如Grab、Gojek、Tokopedia的迅速成長,愈來愈多曾任職於這些公司的人才也選擇了創業之路,在東協這個充滿機遇、資源和投資機會的地區發光發熱。Jungle Ventures表示,該區的新創公司數量已從2012年的250~300家,成長至每年約3,000家。 據日經評論網(Asia.Nikkei)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