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沒燃料 淪落太空垃圾怎麼辦?美日攜手幫「續命」
日本研發清除太空垃圾技術的新創企業Astroscale,與美國研發衛星再補充推進劑技術的Orbit Fab,在美國時間2022年1月11日簽署合作協定,共同開發延長衛星在軌使用壽命用衛星LEXI(Life EXtension In-orbit),該衛星能攜帶最大1,000公斤推進劑上太空。 現在雙方正向各國推銷構想,並搭配發展能快速添加推進劑的介面RAFTI,2023年進行低
越南新創2021年吸金能力強悍 疫後數位轉型可望再創新亮點
根據越南國家技術創業和商業化發展局的數據,該國新創企業於2021年吸引超過13億美元的投資,是2020年的4倍。該國目前擁有超過3,800家新創公司,其中包括3家獨角獸(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公司)VNG、VnPay和MoMo,還有11家估值分別超過1億美元的公司。 Vietnam Express報導,超過200檔基金投資越南新創,其中大部分是金融科技、電子商務、物流、保險、房
越南新創魅力難擋 200億美元外資挹注
後疫情時代越南新創再度掀起籌資熱,部分本土新創吸引至少1億美元的資金。隨著該國新創生態系統逐漸成熟,預計將帶動更多的籌資和交易活動。 VIR報導,越南是東南亞最具成長潛力的新興新創公司市場。預計2021年GDP將以4%的速度成長,為東南亞最高者。儘管受到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的負面影響,但流入該國的外國資金估計約達200億美元。 根據Golde
盤點2021年東南亞獨角獸 獨鍾SPAC上市模式
2021年對新創來說充滿挑戰,但東南亞也見證幾家獨角獸的誕生,還有許多科技大廠的上市,顯示東南亞的新創產業正在蓬勃發展。 e27報導,東南亞第一家十角獸(Decacorn,估值超過100億美元的新創)的新加坡消費科技公司Grab於12月3日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印尼最大的2家科技新創Go-Jek和Tokopedia宣布合併,並計劃於2022年上市。此舉將打造東南亞最大的科技企業
2022東南亞新創點將錄 資金、人口、場景有到位
2021年全球投資人不只開始密切關注東南亞當地科技生態,投入的資金也帶動為數眾多的獨角獸因而崛起。2022年包括Pinto、Bybit、Agive、Puruan、Syfe、Bukwarun、Bukukas、Gajigesa、Wage Lee、Splendid、Evermos、North Veri、Una brand以及Rainforest等10多家東南亞新創都值得關注。 彭博
同人誌文化 如何啟發新創元宇宙事業?
從2020年虛擬澀谷(Virtual Shibuya)以來,日本地方政府與企業投入數位雙子(Digital Twin)城市事業以及虛擬空間應用的規模逐步擴大。從事XR事業的日本新創2021年末已開始擬定2022年的下一步事業,就是讓一般人加入生產者行列,進一步深化元宇宙(Metaverse)世界。 範例之一,日本新創企業Cluster自行建立的虛擬空間平台,因為提供使用者自行
手術機器人市場大增 下一步靠AI取勝
隨美國手術機器人大廠Intuitive Surgical手術機器人專利過期,投入手術機器人市場的廠商快速增加,現在連以心臟手術為中心的全球最大醫療設備廠、愛爾蘭的Medtronic,都推出獲得歐盟認證的手術機器人,預料在2022年將取得日本認證,現在日本相關廠商都很緊張。 根據日本經濟新聞(Nikkei)報導,日本雖然也有自己的手術機器人,如川崎重工(KHI)推出的Hinot
Gogoro、光陽投資Grab、哈雷LiveWire為何皆走SPAC在美上市?
2021年可說是二輪車進軍美國資本市場成果頗為豐碩的一年。先是由光陽旗下金庫資本投資的東南亞移動服務龍頭Grab以將近400億美元估值,透過特殊目的收購(SPAC)於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緊接著,Gogoro於10月宣布,與私募基金Princeville Capital旗下空殼公司Poema Global達成購併協議,預計2022年第1季以股票代號「GGR」正式掛牌,成功敲響台
日本推廣虛擬澀谷成功經驗 擬再為虛擬國度秩序立法
XR成為重要科技趨勢,據日本經濟新聞(Nikkei)報導,日本政府與廠商不只提供技術擴大XR應用,也提出現有制度在虛擬城市中的漏洞,有意修法對應。 2020年5月開始的虛擬澀谷(Virtual Shibuya)開啟了日本虛擬城市之先,本來是配合2020東京奧運及5G無線通訊服務推廣,由日本電信大廠KDDI與澀谷地方政府及廠商合作的展示,但因疫情而改成製造與真實澀谷一樣的虛擬城
日本新創紛推數位分身製作服務
日本政府為都市與交通需求建立的本國免費3D地圖平台,Plateau,於2021年上線,剛好碰上虛擬空間與數位分身應用風潮,成為地方政府建立虛擬空間中數位分身城鎮的底圖;但政府計畫在細節有其制度上的極限,日本新創企業趁機切入,替政府與應用單位提供細節處理技術,打開日本元宇宙(Metaverse)市場。 所謂的細節,空間上像是大樓建築內部環境,或是都更與增加新建物設施的模擬,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