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綠電的電動車充電站窒礙難行 問題出在哪?
截至2021年為止,全世界累計銷售超過1,300萬輛電動車,佔所有氣銷售總數僅3%。歐盟規定,自2020年起,歐盟境內95%的新車每公里排放的二氧化碳不得超過95克。另根據勤業眾信報告指出,全球動車未來10年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上看29%。最後,彭博(Bloomberg)也表示,2040年時每10輛賣出的新車當中,就有6輛是電動車。上述種種,無不明示或暗示,即便車主現在開的還是燃油車,但是未
中國召回逾11萬新能源車
中國7月執行超過38.6萬輛汽車的召回行動,包括諸多知名品牌。根據釋出數據顯示,共有10個品牌與14家車廠,透過市監總局發出16個召回通知。牽扯車款42種,規模顯著高於5、6月的23萬輛。 Pandaily報導,吉利的召回車數最高,約為12萬輛,車型包括Emgrand GS、 Emgrand GL與2019 Boyue。其中2019年的Boyue召回數量超越9.4萬輛。本次召
礦產價格大漲 中國廢電池產業鏈快速發展
中國政府近年開始推動「2030碳達峰,2060碳中和」的「雙碳政策」,加速發展新能源車產業,也帶動上游電池材料鈷、鋰、鎳等供不應求,價格不斷上漲。樂金能源解決方案(LGES)、寧德時代等電池業者面對成本壓力,將目光投向電池回收,華友鈷業、贛鋒鋰業等具備廢電池回收技術的中國業者也受到矚目。 電池原料自2021年以來價格持續上漲,以碳酸鋰為例,上海鋼聯電子商務數據顯示,電池用碳酸
巧新客製化輪圈、懸吊系統相關零組件訂單回溫
巧新2022年6月合併營收達新台幣5.09億元,累計2022年上半合併營收達33.40億元,雖因國際情勢不穩、晶片短缺、中國封城、船運缺櫃、鋁價跌價損失等負面因子干擾,品牌車廠與全球汽車產業供應鏈機動性調整生產排程的步調下,進而有部分新車款訂單遞延出貨之情形,是巧新6月、上半年營收皆分別較2021年同期減少的主因,然巧新持續優化生產效率與調整產品結構組合,拉升再生鋁圈出貨表現,有助公司未來營運表現
米其林輪胎轉型 發展氫燃料電池系統
根據DIGITIMES Research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電動車銷量為657.6萬輛,預期2025年達到2,964萬輛,將帶動電池裝機量倍增。 輪胎大廠米其林(Michelin)為因應全球趨勢努力轉型,規劃出4R計畫,非別對應減量(Reduce)、再使用(Reuse)、可循環(Recycle)、再生復原(Renew)。 除了在輪胎本業方面,米其林近
不受市景影響 車用持續帶動和勤精機業績成長
近期市場普遍對於下半年景氣抱持著反覆的態度;不過仍有部分業者在車用等領域的帶動下,對第3季甚至下半年依舊隨持著正面樂觀的看法。 高階精密沖壓大廠和勤精機表示,先前受中國封控影響的遞延出貨加上新訂單出貨,拉動6月營收成長,特別是美系電動車業者等主要客戶穩定增量,包括建築工程用結構件、重卡零件、美系電動車剎車零件等新品出貨成長,以及門鎖平台件海外新訂單出貨暢旺等,均為營收成長主因
背靠產業聚落與地利優勢 台中能成離岸風電產業重鎮?
隨著全球極端氣候造成的衝擊越來越嚴峻,如何減少碳排放也成為刻不容緩的議題。自歐盟2021年打響碳關稅(CBAM)第一槍後,各國對於淨零碳排的行動也採取較以往更主動的作為,隨之帶動各國對於像是新能源車、綠能轉型產業發展的高度重視。 台灣在2022年3月正式公佈「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其中能源轉型路徑明確規劃出,2050年離岸風電裝置量要達到40至55GW(百萬瓩)。台灣在
【企業ESG環保作為系列報導-6】豐田為何改變策略轉為支持純電車?
即便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造成晶片短缺、汽車業停工斷鏈,日本豐田汽車營收卻逆勢成長,在2021 Fortune 500大全球企業營收排名進步1名,上升至第9名,超越了德國福斯汽車(Volkeswagen),並且銷量達到全球第一。在新能源車的發展上,豐田原先堅持走自己的路,以油電混合技術為主,近期卻已改弦易轍,轉為支持純電動車,背後原因頗值得推敲。 值得注意的是,豐田
新能源車為汽車自動化生產帶來哪些轉變?
2022年光是2月,全球電動車市場銷售量逾54萬台,年成長率為91.7%,電動自行車的市場也日趨火熱,尤其在德國市場,年成長相較2021年多達近36%。火爆的成長態勢,證明隨著世代變遷,人們的生活型態的追求也大不同,更加注重健康、環保、運動與生活品質等議題,進而使全球新能源產業逐漸轉型愈來愈受關注與重視,這其中也為產業的相關製造技術帶來新的變化。 理論上,無論電動汽機車或自行
工廠自動化變化多 機械安全走向All-in-One
智慧製造浪潮來襲,工廠自動化需求提高,不僅對相關自動化產品和方案的需求成長,對機械安全的要求也愈來愈高。如何通過機器和設備自動化,確保人、機器和環境的安全,不只製造商本身相當關注,包括供應鏈也受到嚴謹規範。 台灣皮爾磁資深服務暨產品技術經理王紹維舉例,像是因應近年新能源車加速發展,產業積極擴產,目前觀察到包括Tesla在內的各家車廠,不只以身作則要求廠內所有使用的製程設備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