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演智慧城市脊樑骨 智慧建築成長潛力大
根據聯合國的統計顯示,2018年時全球約55 % 的人口居住在都市中;但隨著都市化的發展,預計2025年時,將會有68%的人口居住在都市中。伴隨大量人口湧入,都市如果缺乏相關規劃,很容易就將產生資源分配上的問題。而物聯網(IoT)、人工智慧(AI)等技術的成熟,則讓智慧城市被視為是解決都市化發展的重要方向。 面對智慧城市近年在全球各地快速的形成風潮,各地方政府皆以從
電動車零件加工複雜化 國產高階工具機技術急起直追
五軸加工最重要的優勢在於可透過複合加工,將複雜的工件一次加工完成,使加工效率與加工精度提高,工具機業者看好其將是未來邁向工業4.0必備的加工設備。特別是因應電動車零組件加工型態將愈來愈複雜,連帶使工具機加工等級,不論從精度或速度都要跟著提升,在此情況下,工具機業者直言,台灣工具機業者未來應擺脫發展同質性高的泛用機種,朝向複合、五軸工具機的方向發展。 五軸加工從原有三軸加工發展
邊緣AI巨「猩」全球淘金 寇世斌組智慧城市異業同盟
邊緣運算人工智慧(AI)公司大猩猩科技(Gorilla Technology)宣布,將透過特殊目的購併公司(SPAC)預計在2022年第1季底以GRRR股票代號在美國NASDAQ上市,將廣邀台日科技應用領域領導品牌廠商組成強強互補的「智慧城市異業同盟」生態系,一起拓展邊緣分析人工智慧應用解決方案的全球市場。 創辦人兼CEO寇世斌在DIGITIMES專訪中表示,除了台灣,也可
萬機聯網時代降臨 中小型智慧應用漸獲成果
機械產業在台灣提供超過30萬個就業機會,2021年產值約新台幣1.3兆元,年成長27%。經濟部表示,由於機械業有大量中小企業,工業局將協助、輔導業者升級智慧應用,預計2022年內可達到「萬機聯網」目標,讓台灣規模較小的機械業有智慧化設備後投入智慧化生產。為解決工業感測器國際進口比例達9成的問題,技術處已委託法人完成國產高階控制器,有超過30家工具機廠商導入。 外貿協會、機械公
【春節編輯精選】機器人產業已成為國家戰略性產業資源
針對不同的用途,機器人有不同的型態樣貌和功能設計,不一定都是有手有腳的類人形態,也有像動物般四肢行走的機器狗、只有一隻手的機器手臂、有著四顆輪子的自動化物流車,甚至,應用在醫療用途上的微型送藥檢測設備,都能算在機器人範疇中。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不論是在工作上或生活中,我們的身邊會有愈來愈多的機器人,為消費者提供服務、或與生產線員工共同協作。 在高齡化、少子化的人力結構轉變下,導
【春節編輯精選】碳稅上路在即 企業面臨減碳壓力淘汰賽
2020年底爆發的COVID-19疫情,衝擊了全球產業,對國際產經、社會、民生帶來相當程度的影響,但是在疫情管制和疫苗研發的進展下,終將能夠在短期內獲得控制;然而,人類在產業發展過程中帶來地球暖化的長期問題,才更是影響人類生命存續的重大挑戰。 全球溫暖化造成的影響不勝枚舉,大家熟知的情況包括極地冰原融化,海平面上升,島嶼沈沒、沿海陸地退縮;全球惡劣氣候增加,不正常暴雨、乾旱、
【春節編輯精選】改變未來出行運輸服務模式的MaaS
農曆過年長假,如何規劃出遊交通行程,往往讓人傷透腦筋!自駕出遊,就得面對全台公路大塞車的問題,若想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公車鐵路的銜接轉乘、購票支付的瑣碎過程也讓人煩心不已。 未來,將會有一種出遊規劃方式,只要輸入起訖地,就能一次完成交通工具轉乘規劃和購票支付動作,解決過去公共交通服務因為沒有整合和銜接的服務斷層,並進一步結合共享、共乘服務,將有機會轉變消費者購車自駕的念頭,改善
【春節編輯精選】新鮮有趣的影音文娛產業應用服務盤點
Covid-19新冠病毒持續發威,是否打壞了大家年節長假的出遊規劃?不過大家不用擔心,在各種娛樂科技的服務選項中,不論是OTT追劇、電玩手遊、社群影音、虛擬實境VR、遠距視訊、或是上電商平台線上蝦拚…,大家肯定可以找到開心愉快的娛樂方式。 話說回來,您知道最近的影音文娛產業,出現了哪些奇妙有趣的技術應用新進展嗎?讓DIGITIMES智慧應用網帶著您一起回顧幾則重要的娛樂產業新
2021智慧醫療調查(上):探尋台灣醫療智慧現況與未來
日前由DIGITIMES副總經理黃逸平正式對外公布「2021年台灣醫療院所智慧化調查成果」,吸引滿場關心智慧醫療發展情況的醫界、ICT產業等領域專家與會,本次調查彙整了全國14家醫學中心、50家區域醫院、69家地區醫院的資料,總計133家醫療院所。以下為簡要分享本次調查成果,其中本篇為上半部,先行針對2021年台灣醫療院所導入智慧醫療「現況」進行分享,提供各界了解國內各醫療院所發展智慧醫療情況的機
搶食智慧醫療大餅 業者拓荒也創新
全球人口持續向高齡化方向發展,再加上近年疫情影響,都促成了醫療產業朝向智慧化方向發展的動力。面對全球智慧醫療市場持續成長,台灣資通訊業者也期望從中獲得一席之地。 但是,業者們期望的不僅是單純從事醫療終端電子產品或相關硬體平台的供應,更希望藉助智慧化的過程,將產品以解決方案的形式導入。另外,新興的東南亞市場,也成了業者們在歐美之外,優先布局的新區域。 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