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業今年「處處是商機」 智慧服務成各家主菜
睽違三年,工具機實體展於二月底圓滿落幕,這是首次台灣兩大工具機展首度攜手舉辦聯展,在目前入境管制仍未解禁、少了國際與會者的情況下,「TIMTOS x TMTS 2022」一連六天還是吸引了線上線下超過4萬人參與,參展廠商更是接單不斷,捷報頻傳。 而從此次展會中也釋出許多訊息,展望未來,大廠不約而同抱持正面看法,樂觀看待2022年景氣;而工具機業者近年轉型有成,業界觀察,本屆展
電動化與智慧化並進 宏佳騰劍指機車界Tesla
電動化成為全球汽車產業趨勢,這股浪潮也席捲機車領域,身為機車王國的台灣,近幾年各大燃油機車業者紛紛啟動相關布局,宏佳騰則是其中動作最積極者,不僅2020年的電動機車銷售量將近萬輛,2021年更一口氣推出3款新車,在此領域交出漂亮成績單。執行長林東閔指出,電動機車的發展已是大勢所趨,這也將是未來宏佳騰產品策略中的重點。 電動化雖已是必然趨勢,但對長於內燃機引擎的燃油車業者來說,
科技保鮮備戰低溫物流新戰場 工研院推AI智能冷鏈平台
疫情何時結束仍未知,消費市場近年出現顯著改變,宅經濟興起將成未來新常態,但另一方面也為物流產業帶來新挑戰。物流業者表示,台灣近年因疫情導致低溫貨量大幅成長,導致冷鏈物流大亂。為此工研院也看準目前冷鏈產業成為物流最大的發展與挑戰,開發智慧冷鏈技術,藉由AI與物聯網技術,協助業者以科技配送,更掌握客戶需求,創造更精準的冷鏈服務。 自動化物流系統業者表示,去(2021)年5月全台升
成大VR沉浸式手術攜手新創 非洲也加入試用
成大醫學院與醫療教育新創公司Kyalio合作,錄製外科手術VR實境課程,藉由VR科技,讓影片呈現更細微的手術實景,展現更多沉浸式實境手術教案,未來將推廣到世界上有需要的醫療機構與教育現場,攜手解決全球醫療資源不均問題。 常見的手術教學影片多數只能呈現器官內的畫面,難以顯現執刀醫生當下的行為與判斷,而助手的角色也極為重要,如何搭配流暢、醫生下刀時如何巧妙避開血管,往往是決定手術
布局浮現 鴻海強調數位健康著重產業生態系統建置
在鴻海3+3策略布局中,身為3大產業之一的數位健康,一直是外界較難瞭解的一個新領域。鴻海集團B事業群總經理姜志雄透露,鴻海在數位健康領域已經發展多年;同時,在發展目標上,並不會著重在單一產品,要以服務人群、社會為念,以提供整體開發方案、建置生態系統的方式,結合各產業界力量,為產業生態發展及社會創造最大價值。 姜志雄指出,數位健康產業是鴻海在3+3策略中的重要方向,雖然已經投入
騰雲科技攻OMO商機 2022進軍東北、東南亞
創立於2016年的電商解決方案業者騰雲科技於2021年11月登錄興櫃戰略新板,於15日正式轉至興櫃一般板進行交易。騰雲科技為零售全方位解決方案提供商,主要提供各商業場域業者客戶、商業與金流的服務,幫助客戶建置線上線下匯流、OMO虛實融合生態系(Online Merge Offline)。 目前除了台灣市場之外,騰雲科技也積極布局海外市場,過去已協助10,000家場域業者架設A
鴻海、臺醫光電、工研院 強強攜手搶攻精準健康及遠距醫療商機
數位化、網路化的發展趨勢為全球產業帶來改變,疫情的肆虐則加速了整體的進展。在成熟技術的支援下,生產製造、醫療照護均成了優先往智慧化、遠距化發展的產業指標。但智慧生產端有類似燈塔工廠的樣版場域可提供業者指引參考,而如何為遠距醫療照護產業提供類似的樣版,就成了產業發展上的重要關鍵。 根據Frost & Sullivan預測指出,數位健康市場包括資料分析、雲端運算及遠距病患監控等商
Martech造「星」 Appier挾3動能乘勝投資
沛星互動科技(Appier)於14日發布2021全年財報與第4季營收。Appier 2021年成長動能強勁,2021全年營收年增41%,達到127億日圓。Appier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游直翰解釋,解決方案採用率的提升與各地區業務增加是Appier維持成長的主要動力,且2021年也首度實現EBITDA轉正。 Appier對於2022年的發展依然抱持正面態度,並預期2022全年營
宮廟、選舉、募款 公民科技藍海有多大?
台灣本土公眾科技新創Oen應援科技於2021年10月宣布完成Pre-A輪之後,正式進入市場,並開始進入若干產業嘗試導入。應援科技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蕭新晟指出,誠如一開始所想的一樣,目前收到許多團體與產業業者的迴響,主要係因市面上並無像應援科技一樣一站式的解決方案,從金流、商城到CRM系統。
【春節編輯精選】機器人產業已成為國家戰略性產業資源
針對不同的用途,機器人有不同的型態樣貌和功能設計,不一定都是有手有腳的類人形態,也有像動物般四肢行走的機器狗、只有一隻手的機器手臂、有著四顆輪子的自動化物流車,甚至,應用在醫療用途上的微型送藥檢測設備,都能算在機器人範疇中。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不論是在工作上或生活中,我們的身邊會有愈來愈多的機器人,為消費者提供服務、或與生產線員工共同協作。 在高齡化、少子化的人力結構轉變下,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