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VR技術 連體嬰分離手術順利完成
根據VRScout報導,借助虛擬實境(VR)技術,日前成功分離一對頭頂相連的3歲雙胞胎兄弟Bernardo Lima與Arthur Lima,此次手術號稱是史上最複雜的連體嬰分離手術,耗時27小時、涵蓋7項獨立手術、參與的醫護人員超過100人。手術完成後分離的雙胞胎連體嬰血壓出現顯著上升,不過4天後當兩人重聚時就緩解了。 [video=www.youtube.com/embe
PixelMax打造醫院VR元宇宙 減少兒童就醫不安情緒
繼美國加州橘郡兒童醫院Children’s Health of Orange County將吉祥物Choco融入擴增實境(AR)技術,介紹MRI掃描標準程序,讓兒童熟悉MRI檢查以降低恐懼感後,日前PixelMax則宣布跟英國Alder Hey兒童醫院(Alder Hey Children’s Hospital)合作,建立放射線科的數位分身(Digital twin),讓病患透過虛擬實境(VR)頭
爆肝了嗎?自動化系統幫忙鑑別肝肺功能
中正大學開發自動化系統,透過影像匹配技術,可自動判別並劃分肝、肺各區及其功能性優劣,該系統目前正申請專利中。 放射線治療透過局部照射殺死癌細胞,而在規劃治療路徑時,主要仰賴醫師人工判讀與圈選器官的功能性分布。為了讓醫師精準圈選肝、肺臟部位,避開功能性較佳的區域,中正大學機械工程系副教授楊智媖開發自動化系統,希望能夠減輕醫師人力負擔,也降低病人整體肝、肺臟功能損害。
15分鐘驗出腦損傷 中正大學研發技轉台廠
中正大學奈米生物檢測科技研究中心團隊,針對腦神經損傷,開發光纖式粒子電漿共振生物感測方法,只要抽取手臂的週邊血滴入晶片,15分鐘就能得到結果,可輔助醫生及早診斷腦出血,目前該技術已技轉給國內廠商。 當一般人發生腦中風,或是因為車禍、跌倒撞擊到腦部時,大多需要時間等待檢查結果,而傳統侵入式抽取腦脊髓液的檢測技術儘管成熟,卻難免讓人心生恐懼。 中正大學奈米生
核磁共振不可怕!醫院利用AR讓兒童熟悉MRI流程
核磁共振造影(MRI)掃描雖然安全,過程卻可能讓兒童病患感到卻步,美國加州橘郡的兒童醫院Children’s Health of Orange County將醫院的吉祥物Choco搭配MRI掃描標準程序的介紹,轉化為擴增實境(AR)體驗讓兒童病患熟悉過程,而能在實際進行時不會感到不舒服與恐懼。 [video=www.youtube.com/watch?v=EPSvEcQwPL
微軟攜手台大新竹分院 打造智慧醫療平台
台灣微軟(Microsoft)與臺大醫院新竹分院結盟,搶先擘劃數位醫療藍圖,計劃導入微軟多項前瞻技術解決方案,並聯手微軟醫療合作夥伴,共同建立智慧醫療協作平台,加速發展遠距照會、精準醫療等場創新應用,共創台灣未來醫院典範場域。 台灣微軟表示,將深化在地產業落地實作,以數位科技啟動醫療程序,並持續壯大智慧醫療合作夥伴生態系,包括精誠集團旗下精誠軟體、精誠資訊、奇唯科技,及自由系
AI腦瘤影像判讀 靈敏度最高可達100%
李昕瓴/綜合外電 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團隊訓練出一個新的AI模型,可針對患者腦部3D影像進行辨識,判斷是健康的腦部還是罹患腦瘤,可望為放射科醫師減除繁瑣的影像判讀流程。 目前最常用來檢查腦瘤的方法包括電腦斷層掃描(CT)、核磁共振造影(MRI)以及血管攝影。在拍攝完畢後,放射科醫師必須一張一張看,並標註出可能是腦瘤的區域以及範圍大小,幾乎是一種高密
治療腦部、脊隨損傷 科學家致力打造新一代腦機介面系統
涂翠珊/綜合外電 科學家開發的新一代腦機介面(BCI)系統,成功以神經顆粒(neurograin)記錄下囓齒動物的神經活動,協助科學家進一步了解腦部運作,並有機會為腦部、脊隨損傷提出新的治療方法。另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以人類腦部連結方式為基礎所打造的人工智慧(AI)網路,能夠更有效率地執行認知任務。 據Digital Health News報導,腦機介面系
VR輔助核磁共振掃描 動動眼還能玩遊戲
涂翠珊/綜合外電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研發出一款能與核磁共振(MRI)系統結合的VR平台。病患在掃描時只要移動眼球便能遊玩虛擬遊戲、觀看影片,或是與照顧者互動,藉此降低掃描時的壓力,提升掃描成功的機率。 [video=www.youtube.com/watch?v=8K5-1ZT4Z5w]
DeepMind發布35萬種全新蛋白質結構圖譜
陳研旻/綜合外電 人工智慧(AI)研究實驗室DeepMind創造了迄今為止最全面的人類蛋白質圖譜。DeepMind是Google母公司Alphabet的子公司,目前其人類基因計劃正在為繪製人類基因而努力。 蛋白質是個長且複雜不規則形狀的分子,像摺紙一樣折疊複雜,在體內執行許多任務,從構建組織到對抗疾病。科學家為了瞭解蛋白質對身體的運作,因此開始積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