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實現3D列印個人化汽車配件的承諾
福特汽車(Ford Motor)推出Maverick油電混合皮卡(pickup truck)時曾戲稱車主未來或可自行3D列印所需的配件,3D Printing Industry and Newsweek最近報導福特汽車已釋出官方版的電腦輔助設計(CAD)檔,實現協助車主更容易設計與DIY個人化配件的承諾。
2026年全球電動車家庭充電支出將逾160億美元
市場研調機構Juniper Research新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2026年全球電動車家庭充電支出將從2021年的34億美元激增至超過160億美元,2026年全球家用wallbox硬體營收規模將從2021年的18億美元成長到55億美元,可望成為加速消費者購買電動車的重要關鍵之一。 根據Smart Energy International報導,都市居民要在家為電動車充電相當不方
【春節編輯精選】改變未來出行運輸服務模式的MaaS
農曆過年長假,如何規劃出遊交通行程,往往讓人傷透腦筋!自駕出遊,就得面對全台公路大塞車的問題,若想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公車鐵路的銜接轉乘、購票支付的瑣碎過程也讓人煩心不已。 未來,將會有一種出遊規劃方式,只要輸入起訖地,就能一次完成交通工具轉乘規劃和購票支付動作,解決過去公共交通服務因為沒有整合和銜接的服務斷層,並進一步結合共享、共乘服務,將有機會轉變消費者購車自駕的念頭,改善
高效自動化成未來趨勢 傳統機械業搶進雷射設備商機
近期經濟部公布2021年各產業別生產指數,可說是電子、傳產豐收的一年,其中機械設備創下歷年新高,增幅尤為突出,成為機械業持續往兩兆產值目標邁進的動能。而現如今半導體、電動車、5G行情火熱,也帶動供應鏈自動化設備需求的看漲,尤更積極朝向高效自動化升級。舉例來說,雷射加工高精度、高速度潛力,正從半導體到電動車產業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和和機械總經理羅嘉宇就相當看好雷射加工的諸多優
印度將是未來車最大產銷市場? 分析師:政府、車廠膠著戰
根據世界銀行數據顯示,印度購買力平價(PPP)自2014年的5,170美元成長自2020年已達6,390美元水準,雖然2019~2020年適逢疫情嚴峻時期,購買力平價一度下降8%,然而整體而言,2014~2020年印度購買力平價成長率仍有24%。就人口面來看,印度為全球第二大國,總人口數超過13.7億,35歲以下最具勞動及消費力族群則佔全國65%,依據聯合國推算,至2050年為止,印度人口數仍將持
Vinfast為其電動車部署HERE Navigation
越南電動車製造商VinFast宣布,其首批3款智慧電動車VF e34、VF 8和VF 9將部署一站式導航應用HERE Navigation,VinFast也將把HERE的軟體開發套件(SDK)整合到其專用的智慧型手機應用中,以提供無縫和智慧的駕駛體驗。 Telematics news報導,HERE的導航系統將為VinFast客戶提供以其電動車充電水準為基礎的多站路線規畫。如果
保護行人安全 Nuro新自駕送貨車配備外部前氣囊
自主貨運業者Nuro繼第一代R1與第二代R2電動自駕送貨車後推出第三代的Nuro,電池充電完全採用德州風力發電廠的再生能源100%無排放,配備一套精密的感測器以偵測車輛周遭360度的狀況,並具備自我清潔功能以確保在各種天候下都能維持正常運作。 根據The Verge與The Robot Report報導,Nuro的車寬是一般車輛的80%、最高時速從R2的25英里提升至45英里
從製造成本到房價 碳稅影響環環相扣
全球零碳賽局起跑,首先迎面而來的是碳有價時代的來臨。專家觀察,碳一旦有價,不旦影響製造成本,甚至可能間接影響房價,影響層面甚廣。然產業雖對減碳感到壓力,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挑戰與機會並存,華碩電腦永續長吳澤欣認為,科技創新是實現零碳的重要關鍵,因此也看好如氫能、碳捕捉、碳移除等的新興技術將加速發展並商業化,讓企業在有能力解決社會問題的同時也創造競爭優勢。 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
Vinfast押注美國電動車市場 推新車並籌建美國電池廠
越南財經報報導,VinFast新任全球執行長黎氏秋水(Le Thi Thu Thuy)CES 2022中宣布,從2022年起,VinFast將轉型為100%電動車製造商,並於年底停止生產各類油車款。黎氏秋水表示這項決定是VinFast發展的戰略轉折,主要放眼在未來的移動趨勢上。 為了參與這次展覽,VinFast帶來5款自家研發的純電車,其中有3款為全新車款,另2款已於2021
ABB Robotics與華域合資 聚焦中國汽車業智慧製造應用
2035年有許多國家電動車銷量將超過燃油車,中國是世界最大汽車製造市場之一,自動化大廠ABB Robotics與中國汽車零件主要供應商華域汽車系統深化合作成立合資公司,將聚焦與擴大人工智慧(AI)與智慧科技在中國汽車業的智慧製造應用。 根據The Robot Report報導,汽車業正加速轉型至電動車生產,零件製造商須增加彈性製造設施投資,以因應快速變動的需求與趨勢。中國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