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手+AMR大勢所趨 達明推MCS物料管理系統
廣明旗下的達明機器人指出,AMR搭載機器人與視覺系統,將可提升40%生產效能,為讓工廠易於管理多台AMR,達明提供客製化MCS (Material Control System)物料搬運系統,統籌管理MES所下達的指令,並優化運行中的效率如時間、耗能、運行過程中保持移動的安全,可整合各廠牌AMR之派車軟體或車隊系統。 全球半導體需求持續高漲,在各家廠商大喊產能擴張的同時,如何
碳中和、ESG大勢所趨 產官學全面朝電氣化與共享交通發展
近來各國提出2050淨零碳排,台灣也不缺席,國發會與各部會於2022年3月下旬公告「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圖」,預計台灣推動能源轉型要達到4個目標,分別是:第一,能源轉型更明確,藉由擴大能源設置、提升自產能源佔比,更具體來說,進口能源的依存度要從2010年的97.4%降低至2050年50%以下。第二,推動綠能產業鏈,並結合ICT產業優勢提供高效、低碳且更具智慧的製程。第三,提升全民對氣候變遷、淨
Here為全球BMW車輛提供即時交通資訊
BMW集團選擇定位資料與技術平台領導廠商Here Technologies做為全球70個國家BMW車輛駕駛人的即時交通資訊來源,Here Technologies將透過這項複數年的合作協議,支援BMW車款配備的連網導航服務(Connected Navigation Services;CNS)。 根據IoT Now News & Reports報導,BMW 2020年起生產的車
結合先進科技與環保思維 建新國際創造智慧化物流服務
穩定原物料向來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天然資源匱乏的台灣尤是如此,煤炭、紙漿、礦砂…等材質都需倚賴進口,透過船運物流將之運送到各製造場域中。早期此類散雜貨在港口裝卸時難免會出現大量粉塵,作業效率也不佳,後來環保意識抬頭,相關廠商也逐漸導入自動化設備,上述情況已然大幅改善,在此一歷程中扮演先行者的建新國際,不僅是台灣最早建構自動化系統的企業,近幾年更在台北港投入大量資源打造智慧物流倉儲園區,為台灣
和泰線上商城「Hotai購」開台 開啟移動服務新里程
和泰會員生態圈在日前正式祭出線上商城「Hotai購」後正式啟航。自2021年10月起,和泰集集團整合全集團資源,一方面整合跨平台會員資料庫為「One ID」,另一方面基於會員資料的整合,推出和泰Pay、中信和泰聯名卡、和泰Points等數位新服務,提供全平台會員跨界刷卡購車、售後服務、消費、移動服務的全方位支援。 老牌創新、全公司上下齊心的數位轉型得來不易,除了「Top do
從天災到人禍頻傳 AI如何打造後疫情韌性供應鏈?
細數過去三、四年,從中美貿易戰、COVID-19新冠疫情、塞港缺櫃、原物料齊漲、淨零減碳到烏俄開戰,甚至工廠火災、停電跳電等事故頻傳,從天災到人禍,正全面改寫全球供應鏈的新秩序,供應鏈布局的基礎,也從過往的降低成本變成「降低風險」。 KPMG最新發布的《2022全球製造業展望》報告中也指出,未來供應鏈風險將被視為最大的威脅。像是持續兩年多的疫情對製造供應鏈帶來諸多影響,包括零
台灣廠商數位力概況 數位行銷外商怎麼看
市場因眾多因素而頻起波瀾,不僅有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狀況時好時壞,國際局勢更是動盪不安,中美貿易戰或俄烏戰爭等皆增添許多變數。為因應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企業在數位轉型的歷程也積極導入數位科技做為輔助,以期臨機應變,同時提升企業營運效率。 2016年創立於日本的數位行銷科技公司Anymind,在同年進入台灣市場,短短6年擴張至多個市場,更在東南亞13個國家設有分公司
亞馬遜開發獨特學習模型 讓機器手臂有更高自主學習力
亞馬遜(Amazon)物流中心使用少量機器手臂Robin處理撿貨、掃描、理貨作業,每隔幾天用新的衡量標準重新訓練Robin、計劃每周推出數次軟體更新,以因應變動快速的作業環境與未來規模化部署。 根據The Robot Report報導,Robin運用吸盤夾爪從輸送帶撿取包裹,掃描後置於理貨機器人上,再運送到正確裝運平台,Robin能辨識不同尺寸的箱子、軟性包裹、疊放的信封袋等
加密貨幣支付何時上路?亞馬遜沒有時間表
亞馬遜(Amazon)執行長表示,長期而言加密貨幣的確具有潛力且日益重要,但短期內零售業務不會新增支援加密貨幣支付的選項,eBay則對未來接受加密貨幣作為支付選項的可能性保持開放態度。 根據Reuters報導,愈來愈多公司開始提供虛擬貨幣的支付選項,一般消費者也愈來愈方便取得與運用加密貨幣,數年前主要金融機構也開始關注,如今Cash App、PayPal、Venmo等主流支付
移動機器人掀起風潮 緯創自有品牌如何吸引各路「玩家」進場?
猶記前幾年,軟銀與鴻海合作開發的服務型機器人Pepper上市後,市場上曾掀起一陣機器人旋風,但後來效果不盡理想,市場對於機器人的期待落空。近年雖陸續仍有像是迎賓、送餐等服務型機器人問世,但時至今日,要說普及,倒也未必。 然隨著COVID-19(新冠肺炎)引發各界對於自動化需求提高,其中自主移動機器人(AMR)商機爆發,卻讓沉寂已久的服務型機器人似乎有了更明確的發展方向。業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