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平台行銷支出 TikTok超車Facebook、兩年後再超YouTube
都說TikTok對Facebook、Instagram造成極大威脅,後者早期還不以為然,但如今不僅業績表現受影響,且在諸多功能和服務上還處於被動追趕;只能說Meta Platform之前過於自信、自滿,未能洞察市場趨勢和年輕族群需求,市場競賽已從領先局面被打成落後態勢。 Meta甫於日前發布2022年第2季業績報告,總營收年減1%、為288.22億美元,創該公司史上首降。Me
小米前設計總監Nandir加入字節跳動Pico團隊
字節跳動旗下虛擬實境(VR)廠商Pico近日延攬到小米前設計總監Nandir擔任社群設計負責人。Nandir已有超過10年的用戶體驗設計經驗,領導打造的產品在全球的銷售量達1,000萬以上。 據Pandaily報導,Nandir曾服務於洛可可設計、百度,並在2016年加入小米擔任設計總監。任職小米期間,Nandir成立了智慧硬體設計團隊,負責小米AI音響、小米VR與小米路由器
數位轉型帶動中國雲市場 百度智能雲強化AI加值
百度線上6日表示,21日的年度大會將公布智能雲、自動駕駛、大模型等領域的最新進展。研調機構數據顯示,中國大陸雲服務市場持續年成長趨勢,阿里雲、華為雲、騰訊雲及百度智能雲仍為主要服務商,但服務差異化縮小,驅使服務商積極拓展不同產業的垂直應用,強化人工智慧(AI)為雲端服務加值,將成新趨勢。 2022年百度世界大會將於7月21日召開,以「AI深耕,萬物生長」為主題,除了在央視、百
台灣品牌疫後發光 威朋看好未來10年大數據新經濟茁壯
成立於2008年的威朋大數據(Vpon),目前主要客戶是日本政府單位及亞洲金融業。公司曾經歷3年無營收進帳的空轉期,現在卻能持續擴張業務,並成立創投支持新創公司,本週在東京舉行的首屆「日本台灣新創高峰會」,威朋也受邀分享經驗。電子時報專訪威朋創辦人暨執行長吳詣泓(Victor Wu),曾擔任IBM系統工程師的他,分享團隊如何打進日本市場,以及如何看待大數據產業的未來發展。
瑞格商務會館將在Sandbox中推出元宇宙會議中心
瑞格商務會館(Regal Hotel)將在區塊鏈(Blockchain)遊戲平台The Sandbox推出能舉辦虛擬活動並向與會者提供實況串流的元宇宙(Metaverse)虛擬會議中心,目前正跟預計於2022年在香港舉辦永續會議的單位商討提供活動實況串流的服務。 根據南華早報報導,瑞格商務會館對元宇宙與非同質化代幣(NFT)有長期計畫,包括支援房地產科技(Proptech)新
無人計程車服務廠商藉奧運等重要賽事練兵
中國大陸北京主辦的2022年冬季奧運為無人計程車(robotaxi)提供絕佳實測機會與場景,北京嚴格的防疫措施雖讓運動員無緣體驗百度的「蘿卜快跑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台」無人計程車接駁服務,但一般大眾則有機會在賽事開幕前試乘。 根據Bloomberg報導,展示都市優勢與特色是許多都市爭取主辦奧運等重要賽事的共通動機之一,籌備事項通常包括提供便捷的運輸基礎設施,以支援賽事期間選手、
民間熱火與嚴審桎梏並存 中國元宇宙怎發展
隨著專注於互動的新3D虛擬世界概念「元宇宙」(Metaverse)興起,重新燃起各界對VR/AR技術與發展的重視。 彭博市場資訊部門(Bloomberg Intelligence)先前預估,全球包括遊戲裝置與VR/AR硬體、遊戲軟體與服務、線上實況演出、社群媒體與遊戲廣告等在內的整體元宇宙市場規模會由2020年的4,787億美元,成長為2024年的7,833億美元,合計年複合
歡迎來到百度「希壤」 手機、PC、VR頭盔皆可訪
元宇宙(Metaverse)話題在過去幾個月來吵得沸沸揚揚,但絕大多數人對此僅一知半懂,到底元宇宙應該長什麼樣、具備那些功能或應用場景,相信沒多少人能說得出來。不過目前已有幾家公司發布有可能是元宇宙「雛形」的平台或應用,例如Meta的Horizon Workrooms或是最新上線的百度「希壤」平台。 根據日經亞洲(Nikkei Asia)報導,百度自主開發的希壤元宇宙平台已正
2026年消費者共乘服務支出可望顯著增加至9,370億美元
Juniper Research預測2026年消費者共乘服務支出的市場規模可達9,370億美元、較2021年成長537%,相當於2021年北京地鐵、倫敦市運輸、紐約市大都會運輸署(MTA)營收總和的50倍,主要驅動力為政府抑制私人車輛使用的措施,以及後COVID-19疫情時代回歸生活常態。 根據Electronics360報導,目前有許多公司在進行共乘服務的先導計畫,主要採用
縮短物理距離之後...元宇宙科技背後的雙面刃
Mark Zuckerberg宣布將Facebook改為Meta,由Meta作為Facebook的母公司,宣告元宇宙(Metaverse)時代正式啟航,相關產業及供應鏈包括Google、NVIDIA、鴻海、騰訊、百度、阿里巴巴等無不為此沸騰,但在擁抱元宇宙之前,技術以及人身隱私可能更需要被注意。 元宇宙一詞首先出現在1992年尼爾史蒂文森 (Neal Stephenson)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