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化生產成標竿 ABB直流快充電樁製造基地產能倍增
ABB E-mobility 日前在義大利Tuscany區的 Valdarno開設集團迄今最大的直流(DC)快速充電樁生產基地。據悉,全系列ABB直流充電解決方案將在該生產基地生產,支持所有運輸部門的電氣化。 ABB E-mobility 已經在超過85個市場銷售超過68萬支電動汽車充電樁,對Valdarno工廠的3,000萬美元投資,意味著產能在過去2年中增加1倍以上, V
台灣減碳以大帶小 能源供給議題受關注
「淨零減碳」近年在台灣產業界成為人人都在喊的口號,但是一直缺乏「領頭」,日前「產業碳中和聯盟」的成立,便是為了響應政府「以大帶小」策略。但是對於減碳的美好願景,工總理事長苗豐強也點出數點問題。 苗豐強表示,全球暖化跡象日益嚴重,台灣面對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CBAM、碳稅等趨勢,業界已經開始加速減碳工作。 在民間,不論是淨零行動或倡議、單位都愈來愈多,
巧新客製化輪圈、懸吊系統相關零組件訂單回溫
巧新2022年6月合併營收達新台幣5.09億元,累計2022年上半合併營收達33.40億元,雖因國際情勢不穩、晶片短缺、中國封城、船運缺櫃、鋁價跌價損失等負面因子干擾,品牌車廠與全球汽車產業供應鏈機動性調整生產排程的步調下,進而有部分新車款訂單遞延出貨之情形,是巧新6月、上半年營收皆分別較2021年同期減少的主因,然巧新持續優化生產效率與調整產品結構組合,拉升再生鋁圈出貨表現,有助公司未來營運表現
工總攜手30家公協會以大帶小 成立產業碳中和聯盟
隨著國發會已於2022年3月正式公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藍圖」,企業加快腳步自組淨零行動或氣候聯盟的單位愈來愈多,全國工業總會也響應宣示減量目標,邀請共30家公協會共同成立產業碳中和聯盟,擬透過大帶小,帶領各產業公協會與企業會員逐步建立碳管理能力。 全球企業自發性響應減碳,相關淨零排放聯盟組織也紛紛成立,目前像是在台灣已有由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發起的「台灣淨零行動聯盟
國票期貨交易服務全面導向雲平台 改善企業碳排管理
企業雲服務商Nutanix昨(7)日宣布,其雲平台獲國票期貨導入,在國票合作顧問夥伴宏碁資訊的協助下,幾乎所有交易所需系統都在Nutanix上運行,有效降低企業碳排放,並減少實體機房使用。國票期貨表示,下半年將推出「雲端策略系統」,持續優化客戶交易體驗。 Nutanix表示,國票期貨為國票證券子公司,除了台灣市場外,更提供倫敦、紐約和芝加哥等8個國外期貨交易所服務,並於5年前
奇美成CIX平台首家完成碳權交易及抵換的台灣企業
為實踐Clean & Green的綠色承諾,並響應國際碳中和趨勢,奇美實業繼2021年8月完成全球首次的丁二烯碳中和運輸後,於2022年4月加入新加坡的全球碳權交易平台Climate Impact X(CIX),是率先加入國際碳交易市場的少數台灣公司之一,並於6月成為首家在該平台完成碳權交易及抵換的台灣企業。 奇美這次從該平台的項目市場(Project Marketplace
能元科技搶攻飛天計程車 高階鋰電池實驗室2023年落地
台泥旗下能元科技於4日宣布與研發Speirling的英國新創電動車廠McMurtry,正式簽署鋰電池戰略技術合作夥伴協定後,7日又傳來捷報,宣布與英國飛天車製造商Vertical Aerospace(VA)戰略合作。 圖說:英國VA攜台泥旗下能元電池進軍飛天車產業
台塑新智能布局新能源 盼造另一座護國神山
節能減碳、再生能源、電動車成為近年新顯學,台系石化能源產業龍頭台塑集團5日宣布,跨入能源領域成立台塑新智能科技公司,係由「台塑四寶」台塑、南亞、台塑石化、台化及台塑生醫共同出資成立,據悉,資本額新台幣70億元,並以四大業務為主軸,分別是儲能、節能、新能源與循環經濟為主要發展方向。台塑新智能科技董事長王瑞瑜指出,多元能源布局能為台灣每年至少減碳20萬噸。 最受矚目的無疑是近年炙
助攻電動車、半導體減碳 中鋼在淨零賽局中扮演什麼角色?
鋼鐵業雖為排碳大戶,但目前仍是應用最廣泛的工程材料,如今全球產業積極減碳,鋼鐵業也責無旁貸。中鋼七成供應台灣用鋼所需,除了自身以綠色製程響應減碳,也透過開發綠色鋼品、鋼化聯產實施外部減碳,來協助下游客戶像是電動車產業減輕碳排壓力。中鋼董事長翁朝棟曾呼籲,未來減碳不只是個別企業或產業的競爭,而是上升到整個供應鏈,因此在零碳議題上,台灣必須要結合上中下游一起面對,建構更緊密的夥伴關係。
Meta總部Menlo Park 推建物減碳電氣化運動
為落實減碳與碳平衡的目標,美國部分小型城鎮開始推動起建築物電氣化運動,要減少住宅與商用建築物對石化燃料的依賴,Meta總部所在地加州Menlo Park市就準備進行一項大規模的建築物電氣化計畫,最終要把當今95%的建築物進行電氣化改造。 據CNBC報導,加州Menlo Park市與紐約布魯克林的氣候科技公司BlocPower聯手,將透過公私部門合作的型態來幫數以千計的建築物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