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企業實現碳中和 星銀行攜交易所推「代幣化碳信用額」
新加坡華僑銀行(OCBC)與新加坡數位資產交易平台「元宇宙綠色交易所(MVGX)」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將於2022年底推出共同開發的「代幣化碳信用額」(Tokenised Carbon Credits),雙方建立策略夥伴關係,將開發新綠色融資解決方案,協助大公司抵消碳排放,加速大型企業實現碳中和的進程。 當企業在某一特定期間、其排放的溫室氣體量超出預設目標時,超出的排放
數據量能匯聚雙北 載具電動化、基礎設施AI化
2022年智慧城市展3月底於台北落幕,各地方政府與企業皆展出AI應用成果,此外企業碳中和與淨零城市是今年展會中的發燒議題。國發會主任委員龔明鑫出席開幕典禮時表示,除了企業遵循國際大廠對於供應鏈必須減碳的規定,各城市將在淨零排放趨勢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其中科技的應用更凸顯智慧城市的必要性。 台北市政府今年於智慧城市展展出8大領域共31項科技項目,台北市市長柯文哲指出,未來產
減碳是一門好生意 台達電海英俊:8大廠發揮影響力、眾小廠結合夥伴力
無論是政府或企業面對氣候變遷議題刻不容緩,台達電董事長海英俊表示,聯合國變遷小組IPCC發布的科學報告指出氣候變遷的風險已迫在眉睫,同時這也攸關企業生存契機。 對此,海英俊指出,氣候變遷問題為全球議題,台灣政府也很清楚淨零碳排積極與否將會影響台灣各廠對外的國際貿易,現在貿易與氣候變遷息息相關,台灣各界若在減碳方面不夠積極,也會遭國際夥伴抵制。面對台灣目前的減碳困境,全台平均每
沒有數據 ESG談何容易?AWS釋出碳足跡計算工具
COVID-19催化企業邁向數位轉型,同時也刺激各界對環境永續ESG的重視。然2022年伊始,產業討論ESG的聲量逐漸放大,對企業來說,究竟該先做好數位轉型,還是先搞懂比較急迫的ESG? 對此,產業人士則多半認為,兩者並不衝突,更可以說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台灣數位企業總會理事長陳來助表示,企業要達到零碳目標前需要先經過碳盤查、碳定價,再到碳中和等三個階段,這一連串的核心是能
2022智慧城市展 數位轉型淨零生產議題大會師
2022智慧城市展將於3月22日在台北、24日於高雄展開,智慧城市中含有智慧醫療(SHE)、智慧交通(ITS)、智慧建築(IBE)、智慧教育(METAEDU)、淨零共好館,具有幾大亮點,包括當周台北、高雄雙主場;提供各產業供應商綠色供應鏈解方;搶進5G智慧杆全球商機。主辦方表示,今年規模較去年成長50%,使用近1,500個攤位,參展家數北高約450家,預計吸引專業人士超過12萬人次。
IBM三管齊下 盼攜手夥伴助產業轉型
IBM自2021年11月正式分拆基礎架構管理服務(Infrastructure Service;IS)業務成獨立上市公司勤達睿(Kyndryl)後,IBM集中資源專注發展混合雲、人工智慧(AI)與轉型諮詢等業務。台灣IBM於3日舉辦新春簡報會,台灣IBM總經理高璐華指出,2022年將持續運用既有技術能力與顧問專長,攜手合作夥伴,協助更多產業業者實現數位轉型。 高璐華提到,20
機械業今年「處處是商機」 智慧服務成各家主菜
睽違三年,工具機實體展於二月底圓滿落幕,這是首次台灣兩大工具機展首度攜手舉辦聯展,在目前入境管制仍未解禁、少了國際與會者的情況下,「TIMTOS x TMTS 2022」一連六天還是吸引了線上線下超過4萬人參與,參展廠商更是接單不斷,捷報頻傳。 而從此次展會中也釋出許多訊息,展望未來,大廠不約而同抱持正面看法,樂觀看待2022年景氣;而工具機業者近年轉型有成,業界觀察,本屆展
產業低碳轉型 工業局輔導中小企業碳盤查能力
面對供應鏈產品碳中和,企業面臨減碳壓力,金管會宣布三月將公布「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要求資本額達新台幣百億元的上市櫃及鋼鐵、水泥業共163家公司,2023年起須在年報中揭露碳排。不過,有別於大型上市櫃公司有人力、財力,工業局盤點目前約有19萬家中小企業,因供應鏈客戶端要求或CBAM,亟需建立碳盤查及減碳能力。 為了協助企業因應國際淨零碳排趨勢、供應鏈產品碳中和、及歐盟碳
大企業拚ESG有成 中小企業如何跟上腳步?
面對全球環境的極端變化,企業在ESG的相關行動逐漸成為國際趨勢備受重視的課題,現在企業除了營收與獲利,還必須更加重視ESG等永續發展議題。不過業界觀察,台灣企業在永續發展上呈現「M型社會」現象,大企業拚ESG有成,但中小企業卻未必跟的上。不過即便中小企業資源有限,但專家認為,數位轉型也是一道解方,疫情加速數位轉型腳步,不妨就順勢而為,將其視為永續發展策略的一環。 ESG一詞分
工具機產業大風吹搶賺服務財 東台化身「工業醫生」
只賣設備不夠看,工具機產業朝向軟體化發展已成大勢。在TIMTOS x TMTS 2022工具機聯展上,東台集團大秀耕耘已久的軟實力,包括數位分身、虛擬驗證等內容,另近年東台更以「DR.TT工業醫生」為核心強化客戶服務,透過高達86項的機台健診項目,希望挖掘出連客戶自己都未察覺的生產痛點。 近年工具機業搶賺智慧財的趨勢明顯,不只全球最大工具機業者DMG MORI目標未來十年要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