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汽車製造共享供應鏈資料 推進淨零排放目標
目前一輛汽車約有3萬個零件,德國汽車製造生態系透過Catena-X Automotive Network讓成員共享供應鏈資料,以支援整個供應鏈精準追蹤碳排放與實現淨零排放目標。 據IndustryWeek報導,汽車製造業欲減少碳排放量須採行的措施包括大量使用再生能源、將能源密集製程轉移到再生能源充足的地方、少用碳密集原料、多用可回收且可再利用的零件、強化生產效率等,而供應鏈成
澳洲推廣製造新能源巴士 盼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澳洲新南威爾斯州(New South Wales)聯合政府近期發表零排放車輛轉型計畫,目前公車佔該州運輸業年碳排放量46%,火車則為45%。據悉,大規模汰換傳統燃油巴士將提高生活及空氣品質,藉此降低噪音污染。 據The Driven報導,轉型計畫概述新南威爾斯州將投入8,000多輛新能源巴士,至2023年開始加速發展進程,未來在每年加入1,200~1,300輛電動巴士至車隊。
緩解里程焦慮 英國測試電動計程車無線充電
洪煥周/綜合外電 英國諾丁漢市(Nottingham)展開無線充電電動計程車公開實測計畫WiCET,團隊將收集車輛資料,包含行駛距離、電池電量,而車輛的文宣有望幫助乘客瞭解無線充電計程車是如何在城市運作。 根據Traffic Technology Today報導,WiCET為零排放車輛辦公室(OZEV)資助的專案,由5輛LEVC TX插電式混合動力車與4
英國將開發氫燃料零排放消防車
陳明陽/綜合外電 英國氫燃料系統開發商ULEMCo(Ultra Low Emissions Mileage Co),跟合作夥伴Oxfordshire郡議會(OCC)及其消防與救援服務部門(Fire and Rescue Service),將設計最佳化、使用氫燃料的零排放消防車輛,經費將由政府Transition to Zero Emission計畫下Innovate UK提供
建築能源管理數位模型 有助監控節能設備效能
涂翠珊/綜合外電 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ORNL)為提升能源效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展開了「自動建築物能源建模」(AutoBEM)計畫,希望透過數位模型協助屋主、公用事業及民間企業規劃出最符合成本效益的能源使用方式。 據Smart Energy報導,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AutoBEM計畫,結合了衛
VinFast合夥國軒 於越南打造首座電動車LFP電池廠
陳韋君/綜合報導 越南電動車製造商VinFast和主要潔淨能源集團國軒高科,簽署採購後者磷酸鐵鋰(LFP)電池的合作備忘錄,雙方還將討論在越南設立LFP電池工廠的可能性。一旦完工後,將成為越南第一座LFP電池生產設施。 VIR和Vietnam Express報導,LFP是目前全球電動車市場的主流電池技術,具有高安全性和較長壽命,同時無需鈷或錳等昂貴且稀有
英國運輸願景2050 以數位化、自動化實現綠色居住環境
洪煥周/綜合外電 極端氣候對動物與自然環境的影響日益加劇,各國政府不斷推進綠色交通計畫,盼能減少私家車的使用,以積極解決空氣污染問題。英國創新局(Innovate UK)發表英國運輸願景2050(UK Transport Vision 2050),並列出有關未來無人駕駛車輛、7G無線網路等革新目標。 據eeNews Europe報導,英國創新局投入1項研
澳洲鬆綁V2G充電技術法規 拉抬電動車普及
陳明陽/綜合外電 澳洲約有2,010萬輛領有牌照的汽車,運輸部分產生的溫室氣體大概佔18%,對減緩氣候變遷有重大影響,雖然地方政府開始提供充電基礎設施補貼與資助以鼓勵採用電動車,但澳洲聯邦政府須大幅鬆綁法規與標準,提供大規模採用電動車與車輛到電網(V2G)充電技術的誘因與環境。 根據The Driven報導,電動車要在澳洲普及取決於客戶體驗,以及提升對完
德國eHighway擬2024啟用 架空電纜實現公路電氣化
洪煥周/綜合外電 歐洲推動綠色政策不遺餘力,積極投資低排放運輸、再生能源基礎設施等。近日科技大廠Continental Engineering Services(CES)宣布攜手西門子交通運輸(Siemens Mobility),將共同開發及生產卡車集電弓系統,進而打造電氣化公路。 Siemens eHighway Animation P
愛爾蘭電動滑板車測試計畫啟動 TIER攜手大學與企業推產學合作
洪煥周/綜合外電 微型移動(Micro-mobility)運具風靡全球,許多人改用電動滑板車(E-scooter)作為通勤工具,歐洲不少城市也能看隨處可見的Voi、TIER、Lime與Dott各種服務商的滑板車。然超載、違規停車與未戴安全帽等現象導致事故發生,政府不得不推新法規,盼減少民眾傷亡。 根據Traffic Technology Today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