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智駕彎道超車 超前部署車聯網打破國界限制
「有朝一日,人、車、路無縫溝通的介面誕生,像現在智慧型手機的通訊軟體般跨越電信業與國家的隔閡,台灣智駕成為下世代的警廣,我們的目標就達成了!」這樣的願景,已是台灣智慧駕駛(以下簡稱台灣智駕)在自駕車市場摸索近3年半後確立的營運方向。 台灣智駕執行長沈大維與市場開發總監劉宜鑫共同表示,當開放道路上的自駕車已經進入戰國時代,不僅是傳統車廠轉型爭霸,全球科技巨頭Google、Tes
降低醫護人員負擔 AI扮演核心關鍵
自從疫情爆發後,全球各地專家都在尋找阻斷病毒散播的方法,除了傳統戴口罩、勤洗手之外,保持實體距離被認為是有效方法之一,而無形中也改變傳統生活模式。 首先,為杜絕社區傳染的機率,不少企業選擇推動居家辦公方式,至今已成為多數員工習以為常的工作形式,未來虛實混合的工作模式將成為後疫情時代的日常。其次,遠端工作對雇主來說,很難確保員工的工作效率不會受到負面影響。所幸感知科技、資訊傳輸
高速運算與數位科技 迎向後疫情新日常
2019年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至今,不光對全球經濟帶來極大衝擊,也對人類的食、衣、住、行、育、樂等生活面向,帶來前所未有的改變,進入運用數位科技加速轉型的新常態。 在後疫情時代中,無論工作型態、日常生活、產業轉型等改變,許多專家均認為已無法回到過去模式,也凸顯出面對突如其來的衝擊,科技正扮演因應變化的重要力量。 致力於提升台灣高速計算與網
新竹市導入5G衛星通訊 加速黃金72小時救災效率
隨著5G技術逐漸成熟,彈性的基礎架構與設備成為優化網路部署、推動多元落地應用的關鍵。台灣微軟(Microsoft)與和碩科技及伸波通訊強強結盟,共同宣布台灣製造的5G O-RAN與企業衛星通訊計畫,將透過通訊為第一線救災與緊急應變提供創新的通訊服務,更是台灣第一個在5G跨到衛星時的整合性試驗。計畫以新竹市及新竹市消防局為第一個示範場域,將5G O-RAN應用於災害救援與公共安全中。
有圖不見得有真相! 盈米: 以高度擬真體現VR商業價值
網路討論區最流行的一句話,就是「有圖才有真相」,不過在很多商業交易情況中,除了基本的2D圖片、3D模型示意之外,客戶還會要求提供樣品、甚至成品作為參考。台灣首家將VR虛擬實境應用在汽車改裝市場的盈米科技指出,在現實情況中,許多高度客製化的產品或服務產業,像是高價位汽車遊艇的內裝改裝、或是室內裝修服務,為了滿足客戶擬真體驗的需求,已將VR虛擬體驗列為標準客戶服務項目。未來,產業競爭力的展現已不止於
奧創智慧優化物聯網系統 大幅提升設備連網效率
杜育綺/台北 物聯網在近年開始加速發展,紛紛在製造、零售、建築...等各類型場域落地。就目前市場態勢來看,物聯網要進一步普及,還需克服部分問題,例如與不同品牌設備的連結與整合就是其中關鍵,奧創智慧所推出的「 奧創IoT平台 」所使用的獨家專利技術「奧創無限連」,僅需
來自製造業者對德國的第一線觀察 未來智慧製造需要的是「技術工程師」
廖家宜/台北 這幾年製造業對於自動化、智慧製造的部署,究其原因絕大部分是因為怕後繼無人。製造業者指出,未來產業所需的人力結構也將因此與過往不同,傳統產業正慢慢向科技業靠攏,擺脫「黑手」的刻板印象,而是從事更高附加價值的技術工程師。如同向來以製造工藝聞名全球的德國,相當注重培訓高素質勞動力,早已將現場技術人員視為企業相當重要的資產,其對於人才培育的制度與做法,也值得借鏡。
機械業如何切入航太市場? 亞太菁英從龐巴迪供應鏈取經
廖家宜/台中 雖在COVID-19(新冠肺炎)衝擊下一度造成全球航空業蕭條,但對於整體航空市場而言,需求仍源源不斷。在疫苗開打而各國逐步解封的同時,波音(Boeing)與空中巴士(Airbus)相繼釋出增產的好消息,此前波音曾預估未來20年全球預計採購4.4萬架新機,總產值將高達6.8兆美元,商機湧現,令人垂涎。 而此前漢翔所出產的新式高教機,在國機國
提升護理職場環境 才能落實以病人為中心
蔡騰輝/台北 創造良善的護理職場環境,才能真正提升醫療服務效率。醫院臨床醫療與照顧服務,許多都需要依靠不眠不休的護理人員輪班系統,才能達成適切的醫療照護服務。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護理學系系主任暨特聘教授童恒新表示,為了提升護理職場品質,智慧排班系統的運用相當關鍵亦增加團隊透明度與信任度。訪談多位不同醫院護理排班者都表示,目前很難找到適用的智慧護理排班系統被廣泛運用,期待智慧化的方
視訊穩定新技術 可望促工業級AR頭盔普及
陳明陽/綜合外電 讓協作者感到輕微暈眩、噁心是輔助實境(assisted reality)頭盔普及的障礙之一,Realwear的工業級、免手持、輔助實境頭盔HMT-1內建Imint新一代的視訊穩定(stabilization)技術可解決此一問題,大幅提升配戴的前線工作者與遠端專家視訊通訊的整體體驗。 根據IndustryWeek報導,穿戴式裝置已相當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