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enture購併Eclipse厚植數位工程與製造能力
全球專業服務公司Accenture為提供基於人工智慧(AI)、雲端、資料的自動化生產線,購併客製自動化與機器人製造應用解決方案供應商Eclipse Automation,雙方交易的財務細節並未揭露但須遵照特別成交條件(Customary closing condition)。 根據The Robot Report報導,全球供應鏈破壞使得許多製造商將生產線搬回加拿大與美國,有機
Vinfast轉型電動車公司 敲門台廠尋覓長期合作夥伴
「2022台越電動車高峰論壇」在28日登場,活動共同主辦方Vinfast由副執行長阮文青(Nguyen Van Thanh)作為與會代表。會中阮文青不僅分享Vinfast從燃油車廠轉型的心路歷程,以及拓展國際市場的計畫,更向擁有堅強科技供應鏈實力的台廠喊話,希望可以建立起更多連結。 2017年成立,母公司為Vingroup的越南汽車廠Vinfast總部位於河內,工廠則位於海房
小米智慧工廠第二代智慧生產線2023年底啟動
根據Pandaily報導,小米智慧工廠是基於5G與人工智慧的高階智慧型手機先進生產設施,小米日前宣布智慧工廠第二階段設施可望於2023年底進入量產,除了生產線之外,小米智慧工廠還負責新製程與自動化設備的研發、先期研究計畫、衡量標準製程產出的性能標竿。 小米智慧工廠第一階段設施位於北京市大興區亦莊鎮、為實驗室等級工廠、佔地18,600平方公尺、具備一條全製程自動化生產線、為先進
新能源車為汽車自動化生產帶來哪些轉變?
2022年光是2月,全球電動車市場銷售量逾54萬台,年成長率為91.7%,電動自行車的市場也日趨火熱,尤其在德國市場,年成長相較2021年多達近36%。火爆的成長態勢,證明隨著世代變遷,人們的生活型態的追求也大不同,更加注重健康、環保、運動與生活品質等議題,進而使全球新能源產業逐漸轉型愈來愈受關注與重視,這其中也為產業的相關製造技術帶來新的變化。 理論上,無論電動汽機車或自行
人機協作成主流趨勢 工安防護更上一層
工業化的演進在為人類提供進步的生活的同時,也逐漸成為威脅人身安全的「殺手」,工安意外頻發使得安全生產這一話題愈來愈受到關注。 克普典科技應用工程部主任張文鴻表示,「工業安全」一直是非常重要的議題,在傳統和電子化設備並用,或是全自動化生產的工作環境中,操作人員和機器為伍的空間處處都充滿危險,若是在工作環境中沒有嚴格和確實的規劃區域,並加以管制及防護措施,極有可能造成人員在工作中
跟進Tesla壓鑄一體成型 自動化市場跟著吃香
以往汽車製造商習慣採用沖壓技術生產車身零件,直到Tesla Model Y一舉採用壓鑄一體技術,將原本使用超過70個零件的車體底盤一口氣簡化成1個。挑戰傳統沖壓、焊接工藝的大幕拉開,也讓其他車廠有意跟進,其不止將為汽車製造工藝帶來革新,自動化市場也跟著吃香。 業界指出,壓鑄一體成型能夠減輕車身重量,但同時,由於一體成型將導致組件變得更重,搬運非常困難,得仰賴更大型自動運輸上下
最大化生產效率 機器人的關鍵「第七軸」是什麼?
當前製造業積極導入機器手臂,以透過自動化替代人力作業,但隨著近來市場環境變化迅速,至今製造業仍積極尋求自動化生產的最大效率。其中傳統機器手臂因其多為固定式因而在使用上還是受到某種程度的侷限,因此當製造業者有了更高效的生產需求,能否突破其使用限制,極大化機器手臂的使用性,也成製造業者的關鍵競爭力。 不確定的時代下,製造業比以往更加重視彈性,因為只有提高彈性應變能力,才能隨著市場
製造門檻拉高 堡盟搶攻電動車檢測商機
受惠全球減碳風潮,新能源車產業近來展現強勁成長動能,然當汽車走向電子化趨勢,相對品質要求更高,相關檢測需求接踵而來。瑞士感測器大廠堡盟(BAUMER)積極拓展相關佈局,針對電動載具產業提供完整感測解決方案。其應用於電池捲繞製程的雷射外觀瑕疵檢測技術,目前也已實際導入寧德時代的電池組裝產線中。 2021年全球電動車市場不畏疫情,依然繳出近90%的高成長成績,電動車關鍵零組件需求
強化離線編程功能 Robotmaster降低機器人開發門檻
疫情擴大自動化需求,被視為自動化核心設備的機器人市場跟著水漲船高,另一方面因應半導體、新能源車、綠能以及醫療產業等高階製程市場,對於自動化生產的導入更是有迫切需求。業界分析,因應市場對機器人的需求增溫,可預測機器人未來發展,將走向開發靈活性高以及可彈性配置等。 而機器人程式開發在機器人採用總成本上,通常佔比很高,隨著市場導入機器人比例升高,任務的複雜度不斷增加,業者對產品的品
日廠增產工業機器人 因應半導體與電動車全球擴張
日本多家工業機器人製造商正在擴充產能。雖然有晶片荒、烏克蘭戰爭影響物流等變數,但半導體與電動車需求明顯成長,長期化的勞動人口減少、降低人工費用與防疫形成的減少人員群聚等新趨勢,都會讓工業機器人的需求上升。 日刊工業新聞(Nikkan)、日經新聞(Nikkei)等報導,工業機器人的成長原本受到智慧型手機的帶動,在手機市場趨於停滯之後,接下來將推升工業機器人市場的則是半導體與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