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ngn推工業領域特用車輛自駕應用管理方案
工業自動駕駛軟體開發商Cyngn和電動車製造商Columbia Vehicle Group將合作生產Columbia Stockchasers自動導引車隊,搭載Cyngn旗下Enterprise Autonomy Suite (EAS)自駕車軟體套件,以協助工業客戶發展自動駕駛,一舉解決勞動力短缺的問題。 據GeoSpatialWorld報導,Columbia Stockch
智慧交通實踐仰賴「PPP模式」 吳盟分:產業標準由產業來訂
有鑒於5G、AI技術成熟,智慧城市乃至於智慧交通,皆已升級為國家戰略目標,各國無不加緊腳步,針對人、車、路、網進行整體規畫。而城市規畫的根基在於基礎設施的完善,包括光纖網路、智慧燈桿、智慧交控、大眾運輸的軌道通訊、智慧電網、城市防災等,都是城市基建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台灣產業鏈具競爭力 PPP模式輸出國際因地制宜 皇輝科
從單車到多車 KDDI新宿5G自動駕駛測試展開
自動駕駛Level 3以上的技術,因為須確保駕駛放手時的安全性與自動導航能力,需要網路提供視線以外區域資訊,因此KDDI從2020年開始5G自動駕駛測試,在單一車輛與事業模式實驗完成後,測試將進入多車同步進行階段。 根據KDDI公布新聞,實驗是由KDDI、日本自動駕駛新創Tier IV、數位地圖企業Aisan Technology、以及另5家土木建設及保險企業合作,在日本東京
Aceinna推出高精度自駕車定位解決方案
Aceinna於2022年消費性電子大展(CES)推出自駕車定位解決方案:INS401慣性(inertial)導航系統,為其高度整合、高精確度定位產品組合的一環,目標客戶為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農業車輛自動駕駛系統、自駕車、營建車輛解決方案的開發商及製造商。 根據Traffic Technology Today報導,INS401是尖端、高效能、小巧、易於客製化的彈性平
日本遠距醫療與自動駕駛運送病患新實驗
遠距醫療能大幅減少病患親赴醫院需求,但病情嚴重到必須用到醫院設備診斷甚至治療時,不管是運送病患到醫院、還是搬運醫療機器人到病患身邊,就是自動駕駛車與交通移動服務(MaaS)服務上場的時機,2021年11月起,日本神奈川縣湘南醫療新創公園(Shonan iPark),就展開了醫療MaaS服務。 參與實驗的單位,是湘南鐮倉綜合醫院、醫療新創公園、三菱商事(Mitsubishi)、
台物流載具電動化首見落地 新竹物流發展自駕物流車解決3問題
近年來氣候變化為全球關注議題,除了電動乘用車快速發展外,商用電動車需求也未受疫情影響,銷量反逆勢回溫。上述的商用車定義,為需至少4個輪子,用於運輸貨物或乘客超過3.5公噸的機動車輛。 目前各國皆已定出目標,要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以美國為例,15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的目標,是2050年所有新的商用HDV成為零排放車輛(Zero Emission Vehicle ;ZEV),
兼顧品質與員工權利 豐田引進新AI
很多人擔心AI無人工廠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也會帶來失業隱憂,而日本汽車大廠豐田汽車(Toyota Motor)為提高效能並兼顧防疫,在日本九州工廠進行AI應用實驗,不僅提高效率與減低人員不必要接觸,甚至有益於員工的教育訓練,現在決定正式引進,帶動豐田生產線進化。 2021年8月上線的系統,是日本新創SKYDiSC的產品,負責豐田最高級車款Lexus的雜音檢查。系統使用滿3個月
日本新創紛推數位分身製作服務
日本政府為都市與交通需求建立的本國免費3D地圖平台,Plateau,於2021年上線,剛好碰上虛擬空間與數位分身應用風潮,成為地方政府建立虛擬空間中數位分身城鎮的底圖;但政府計畫在細節有其制度上的極限,日本新創企業趁機切入,替政府與應用單位提供細節處理技術,打開日本元宇宙(Metaverse)市場。 所謂的細節,空間上像是大樓建築內部環境,或是都更與增加新建物設施的模擬,時間
歐特明三條產品線齊發 為自駕車裝上智慧雙眼
根據Strategy Analytixs分析報告預估,2035年全球自駕車將會創造8,000億美元收益,直至2050年,則將衍生出高達7兆美元的乘客經濟。然而觀察現階段自駕車發展近況,不免會對於此預估產生懷疑——目前L3以上的先進駕駛輔助系(ADAS)礙於安全性疑慮、各國法規限制遲遲無法上路,且自駕車技術應用於「不限定用路環境」仍受相當多不可控因素影響,難以達到100%精準判斷。
遊戲裡得永生 虛擬經驗如何幫助現實存活率?
教育單位對電子遊戲最擔心的問題,可以無血復活,可能導致小孩子缺乏對生命的尊重,沒想到這個特性現在反而成為重要賣點,訓練人們在必死任務中找出不死的方法,以便轉用到現實社會,避免任務中喪命。 比方日本3DCG新創Sciement目前提出的服務,製造逼真的人體內部CG,讓醫學生或醫師練習心臟外科手術,知道怎樣動刀才能確保患者安全,該公司CEO瀨尾拡 史是有醫師執照的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