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線話題:深科技新創成長的關鍵
本文是由WiseOcean.Tech於2021年10月28日主辦的圓桌Scale Up Talk–Keys of Growing Deep Tech Startups的摘要,由Jessie Chuang整理。 與會者簡介 Mikko Kumpulainen, Founding Partner, Voima Venture
新創Basemark操刀BMW AR應用 iX車型可望搶先用
BMW正在緊鑼密鼓展開創新,邀請芬蘭新創公司Basemark操刀擴增實境(AR)應用,可望提升汽車駕駛的體驗、舒適度和安全性。 據VentureBeat報導,Basemark總部位於芬蘭赫爾辛基,專為現代汽車開發圖形和自駕軟體,正在為BMW iX車型開發AR應用,可望改善駕駛體驗、舒適度和安全性。 AR應用不僅善用感測資料和電腦視覺功能,也在資訊娛樂系統
3D光達資料視覺化軟體助攻 地形量測更完善
芬蘭光達資料處理軟體廠商Terrasolid所開發的TerraScan、TerraModeler、TerraMatch、TerraPhoto、TerraStereo等3D點雲處理工具,能夠快速依據座標資料建成模型,並以3D形式呈現。這些軟體配合近年持續改進的光達硬體技術,可為用戶提供連貫且精準的數位GIS與攝影測量流程。 [video=www.youtube.com/watc
南韓ETRI開發5G智慧工廠遠距監測與IIoT系統
南韓電子通信研究院(ETRI)宣布,成功將5G無線網路的超高網速與超低延遲特性運用,運用到所開發的工業物聯網(Industrial IoT;IIoT)系統中,遠距即時監測與控制相距約280公里的智慧工廠。 根據Business Korea報導,ETRI展示從南韓大田廣域市的實驗室遠距即時監測與控制南韓科學與技術研究院(Korea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台灣真的需要MaaS嗎?學者認為共享、共乘前景更看好
交通移動即服務(Mobility as a Service;MaaS)為什麼會出現?主要是為了解決運輸工具難以串連的問題。當移動成為全民日常,如何使通勤生活更便利,便是MaaS存在的意義。 試想跨縣市的通勤情境,當你經常需要從新竹市區到台北,起站必須搭往高鐵六家站(新竹高鐵站)的火車,再進台灣高鐵App訂往台北的高鐵票,與此同時,還得用不同的App對照台鐵與高鐵的時刻表,決定
各國推出MaaS發展計畫 仰賴公私部門合作
近年來交通移動服務(MaaS)成為世界交通領域發展趨勢,各國相繼推出示範計畫。以台灣為例,交通部自2017年起與高雄市展開合作,串連全台資通訊服務業者、票證系統、服務運具整合業者、共享服務提供業者推出移動套票,整合捷運、輕軌、公車、渡輪及最後一哩路交通,提供高雄市民一票全包的交通服務。 高雄市交通局長張淑娟指出,高雄市共有277萬人口,面積為1個新北市加上3個台北市,雖有相當
MaaS推動仰賴政策先行 交通部:公共運輸也要數位轉型
交通移動服務(Mobility as a Service;MaaS)於2006由芬蘭創業家Sampo Hietanen所提出,並於2012年首次為芬蘭交通部政策採納,直至2016年才於全球智慧運輸世界大會(ITS World Congress)上正式為人所知,發展至今已逾10年。 有交通移動之父稱號的Sampo Hietanen,於1日參與交通部運輸研究所主辦MaaS智慧移動
分析業者Crosser攜手Elkome 協助客戶IIoT計畫推展
工業物聯網(IIoT)邊緣分析、智慧工作流程、混合整合創新廠商Crosser,跟芬蘭市場工業系統供應商與工業領域專業顧問廠商Elkome合作,協助任何產業的廠商有效、以簡馭繁的存取與管理資產資料,簡化與加速IIoT計畫的進程而無須倚賴內部軟體開發。 據IoT Now News & Reports報導,Elkome除了在市場銷售從設備供應商進口的工業硬體與元件外,還設計與提供產
Dott服務整合Google Maps 提升共享車輛使用率
歐洲移動營運商Dott宣布與Google Maps合作,讓民眾能輕易透過App找到附近的共享車輛,鼓勵更多民眾能使用永續、有效率的運輸方式在城市中移動。 據Intelligent Transport報導,比利時、芬蘭、法國、德國、義大利、挪威、波蘭、西班牙語英國等歐洲國家的民眾,在利用Google Maps規劃路線時,可發現多了Dott電動滑板車及電動自行車的選項,以及Dot
可量化的睡眠指數 開拓穿戴裝置藍海市場
睡眠不足的弊害人盡皆知,但研究與治療要到2017年9月美國消費電子產品協會(CEA)、美國國家標準協會(ANSI)與美國睡眠基金會(NSF)聯合發表研究成果,才有儀器定量化測量標準,帶來突破性發展。 而CEA參與的意義就是相關的定量化參數或指數,能用家電或穿戴式裝置測量,帶來睡眠研究應用的快速發展以及穿戴式裝置產業新市場。 應用穿戴式裝置的睡眠服務,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