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軟硬整合遇困境 Arm:平行開發是關鍵
早自1996年,智慧型手機尚未普及之前,Arm已開始投注研發資源於車用領域,累計至今,在傳統車用處理器(Processor)、車載娛樂系統(In-Vehicle Infotainment)等產品線已累積85%市場佔有率;在支援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的處理器與感知軟體市場上,亦有55%市佔率。 即便Arm於過去20多年間針對車用電子已有不小投入,當汽車逐漸由單純的交通載具,進入電氣化
汽車軟硬之間溝通不良?Arm鄧志偉:須以開源標準解決
近期由軟體定義汽車(SDV)呼聲不斷,新創車廠的崛起,帶動軟體提升車載體驗的差異化優勢,也同時帶動了汽車產業切入無線軟體更新(OTA)領域。即便汽車電子已穩定發展到無需以分散式系統控制個別領域,其車體內部的軟體複雜性,還是相較於手機、消費性電子產品,甚至航空載具來得高出許多,因此使用傳統方式管理、維運汽車軟體明顯已不符需求。 Arm 亞太區車用市場資深總監鄧志偉提到,Arm在
長庚攜手思科、英特爾與國眾 打造AI資訊中心
長庚醫院宣布攜手思科(Cisco)、英特爾(Intel)、國眾電腦,4方合作共同打造高速運算AI資訊中心,預計未來可提供相關實驗室高速運算需求,如醫療AI核心實驗室、基因醫學核心實驗室、幹細胞與轉譯癌症研究所、癌症基因體研究中心,加速提升長庚醫院智慧醫療的效能。 長庚醫院2018年成立醫療人工智慧核心實驗室,2021年進一步與思科、英特爾、國眾電腦聯手,打造高速運算AI資訊中
NVIDIA GTC大會登場 黃仁勳上陣親扮元宇宙人物
NVIDIA年度GTC大會登場,再次展現AI超級運算實力,執行長黃仁勳繼先前演說上演虛擬分身戲碼後,此次則熱炒元宇宙話題,在演說中就向同事們展示與一個由複製其本人而做成的玩具虛擬化身(Toy me)進行即時對話,談論包括生物學和氣候科學等主題。 [video=www.youtube.com/watch?v=U9Zh57dGsH4] GTC大會聚焦4大主題
MIT研發控制系統 提升有腿機器人敏捷度
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究團隊開發的控制系統結合視訊,提升有腿機器人的敏捷度與速度以因應高低起伏變化大的地形,採用MIT機械工程教授Sangbae Kim的實驗室開發的機器人「迷你獵豹」測試控制系統,通過各種地形的成功率達90%優於現有系統。 據The Robot Report報導,研究團隊希望未來在機器人配置更強大的處理器以執行所有運算、以更好的機器人狀態評估器取代動作捕捉
美大學研發AI外骨骼裝置 協助身障者行走省力
美國猶他大學(University of Utah)研究人員打造外骨骼裝置以協助膝上截肢者行走,運用穿戴在大腿的輕量、高效機電致動器(electromechanical actuator)與人工智慧(AI),以適應不同使用者的走路風格,大幅降低步行費力的程度,目前有6位膝上截肢者參與裝置測試。 據Medgadget報導,膝上截肢者的腿部在手術中喪失許多肌肉,因此步行對殘餘的肌
成大、凱鈿、耐能攜手 共創智慧無紙化校園
成功大學與台灣的國際軟體服務商凱鈿行動科技與跨國新創耐能智慧攜手合作,以新創科技描繪後疫情時代的新生活解決方案,預期在校園導入電子簽名、文件編輯及智慧臉部辨識體溫量測系統等智慧科技服務,發展智慧化永續校園、新教育創新模式及創新跨域多元平台。 成大26日與凱鈿與耐能智慧簽署合作備忘錄,三方簽約代表以耐能智慧的智慧臉部辨識體溫量測系統辨識入場,並以凱鈿旗下的電子簽名解決方案「點點
Mixcomm和SiTune技術長聯訪:2022將會是毫米波的突破年
毫米波(mmWave)通訊與5G及衛星通訊應用前端解決方案供應商MixComm,近期宣布與IC設計公司SiTune合作研發5G mmWave參考設計(reference designs)。MixComm與SiTune均為5G低功耗解決方案的供應商。 MixComm CTO 與共同創辦人Harish Krishnaswamy以及SiTune共同創辦人暨CTO/CPO Marzi
NVIDIA機器人操作系統ROS再升級
NVIDIA和Open Robotics一直維持長期合作關係,目前正推動第二代機器人操作系統ROS,讓這套中介軟體提升到另一個層級,打造出更堅固、安全的ROS 2。 [video=www.youtube.com/embed/xsnGhObzOf4] 據The Robot Report報導,透過這次升級,ROS 2在NVIDIA邊緣人工智慧(AI)平台Je
光纖電腦科技以機械融合數位科技,助製造產業加速轉型
眾所皆知,台中為精密機械重鎮,這個底蘊的養成非一朝一夕,早在30~40年前,台中機械產業就已具備堅強實力,但早年罩門在於無法做自動控制;意即各產業使用台中出產的機械設備做加工生產,其中有不少環節得靠人工執行。 有鑒於此,身為宏碁1.5代成員的張光瑤,在1983年返鄉創立光纖電腦科技,旨在促進機械與電子的結合,利用微處理器(MCU)替所有機械做各種控制器。「我們的控制器,成功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