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智慧物聯基礎工程 智慧感測生態系漸成形
感測技術為實現智慧物聯願景的重要基礎工程之一,隨著新興應用市場持續催生創新智慧感測器技術,並創造新商業模式,也促使全球感測器市場持續成長中,並使得「智慧感測生態系」正逐漸成形中。 工研院智慧感測與系統科技中心執行長朱俊勳指出,感測器是有效數據的擷取技術,目前有許多廠商皆透過數據服務提升競爭力並加強差異化,以工業用感測器為例,包括振動、力覺、視覺、雷射3D掃描等都是市場普遍使用
《星際大戰》R2-D2走入家庭?亞馬遜機器人Astro評測出爐
亞馬遜(Amazon)在2021年9月時發表家用機器人Astro,零售價格1,449美元,首發價格999美元。推出之時採邀請制,於11月陸續出貨,不過直到近期才出現較多評測。 據The Verge與彭博(Bloomberg)的報導,Astro的「頭」其實就是一個螢幕,被裝設在輪上,螢幕平時會呈現眼睛,也可以旋轉。使用者可以透過App查看Astro當前錄到的影像,並遠端控制。
鴻海、臺醫光電、工研院 強強攜手搶攻精準健康及遠距醫療商機
數位化、網路化的發展趨勢為全球產業帶來改變,疫情的肆虐則加速了整體的進展。在成熟技術的支援下,生產製造、醫療照護均成了優先往智慧化、遠距化發展的產業指標。但智慧生產端有類似燈塔工廠的樣版場域可提供業者指引參考,而如何為遠距醫療照護產業提供類似的樣版,就成了產業發展上的重要關鍵。 根據Frost & Sullivan預測指出,數位健康市場包括資料分析、雲端運算及遠距病患監控等商
科技與醫療交集的創新時代 盤點智慧醫療的挑戰與機會
究竟何謂智慧醫療?根據WHO的定義,智慧醫療泛指資通訊技術(ICT)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包括醫療照護、公衛監測等。臺大醫院雲林分院院長黃瑞仁指出,ICT與醫療產業結合創造了機會也帶來挑戰,因為要整合兩大領域的既有思維及模式,如果發展得宜,「智慧醫療」將有機會成為台灣的第二座護國神山。 接著黃瑞仁整理出幾項智慧醫療新趨勢,包含穿戴裝置、大數據、AI、雲端運算、分析醫療資訊判讀
慧誠智醫ToF智慧照護系統 讓遠距照護更即時有效率
全球人口快速高齡化,尤其都市化國家更為嚴重,聯合國在2019年釋出的報告指出,先進國家新生人口快速減少,造成高齡人數比例不斷上升。急遽增加的高齡人口對既有以人力為主的照護模式帶來了沉重壓力,應用AI、物聯網、大數據等新科技的智慧醫療照護,成為全球醫療產業的重要趨勢。 慧誠智醫利用ToF感測技術打造的新世代智慧照護系統,不僅於病房內可快速安裝上線使用,透過AI的分析,協助照護人
台灣醫療服務新藍海 「以人歸戶」的遠距照護
蔡騰輝/台中 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人類生活模式,包括Delta等在內超強傳染力的變異病毒,激增各行各業零接觸需求,醫療照顧服務當中,遠距醫療和即時的醫療數據傳輸警示系統,都有效提升醫師對於確診病人的掌握度,同時也降低隱形缺氧所帶來的傷害。 全球已有超過2.1億人感染,加速智慧醫療和遠距醫療的解決方案發展,但其實早在疫情爆發之前,即有不少症
【陽明交通大學專欄】護理學系翻轉教育 HTC VR讓實習無所不在
由於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日常受到極大衝擊,不僅是醫療院所需要降載,遠距醫療工具與服務模式快速協助緩衝,就連醫學和護理師等專業醫療從業人員的教育和實習也都受到極大影響。本文將分享VR等創新科技與護理師養成的融合過程,以及之於新世代人才培育的重要性。 LIC 實習模式
大幅降低急診比率 安寧遠距成長照新機會
李昕瓴/綜合外電 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遠距醫療成為健康產業中的當紅炸子雞,不只是一般的醫病關係,像是安寧長照也可望透過遠距模式創造更多的益處。 根據Hospice News報導,《Computers Informatics Nursing》一篇期刊研究顯示,接受24小時遠距照護的安寧長照患者,其急診就診率及撥打911急救的比率從54%下降到4.
【童恒新專欄】疫情下衍生的遠距VR教育:師生準備好虛擬一番了嗎?
疫情下難以執行實體教學,因而衍生各式遠距教學模式,筆者認為只要達成學習成效,有何不可?傳統的授課,同時搭配線上直播,平常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現在換成老師們也要學習,學習變成直播組,而學生們也要適應非藝人的老師直播主們。 疫情第三級:遠距同步 / 非同步 /
一加一大於二 AIoT助護理師聚焦病人照顧
蔡騰輝/台北 台灣醫療臨床護理人力長期不足,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護理學系系主任暨特聘教授童恒新分析,目前透過智慧醫療物聯網(AIoT)系統和儀器的幫助下,在許多情境下已能大幅提升效率,如心臟病及早偵測、銀髮步態分析、庫房庫存盤點。 全球許多國家面臨高齡社會與少子化雙重夾擊,其中護理人力不足更已是已開發國家普遍的現象,在這能提供照護的人越來越少,需要被照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