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助推 XR、AIoT穿戴新創急增
穿戴式裝置在2010年代的發展,受限於電池及裝置使用之半導體處理能力有限,僅站穩特定利基市場,如醫療保健、外接VR/AR顯示器;但疫情迫使眾人擴大居家隔離,以VR代替實際上班、旅行的元宇宙(Metaverse)市場出現,以及5G與AIoT技術進化,帶來穿戴式裝置應用大爆發。 根據日本經濟新聞(Nikkei)報導,穿戴裝置相關新創投資,2021年成長到近14億美元,不管廠商數還
NVIDIA攜手高通、愛立信等打造5G VR工業協作空間
晶片大廠NVIDIA攜手高通(Qualcomm)、愛立信(Ericsson)、英國電信(BT)、GRID Factory和Masters of Pie,透過邊緣運算及NVIDIA聲稱全球首個支援5G的虛擬實境(VR)技術,共同打造一個虛擬協作工業場景。 據Telecoms.com報導,上述各家業者各自提供虛擬協作空間相關知識與經驗,為電動車電池製造商Hyperbat打造出遠端
寶僑採用Azure以奠基與拓展數位製造平台
寶僑(Procter & Gamble;P&G)與微軟(Microsoft)簽約,採用Azure雲端運算服務以聚焦提升自動化製造能力、資料運用、數位分身(Digital twin)技術、人力效率、生產力,以實現可規模化的預測式品質、預測式維護、受控制的出貨、非接觸式作業、製造永續最佳化。 根據CIO Dive報導,寶僑已運用Azure IoT Hub與IoT Edge實現機器
仁寶投資AI新創 拓展自駕、智慧醫療可能
仁寶總經理翁宗斌指出,未來會以AI為中心,發展車電、伺服器等產業,期待能創造新兆元產業。翁宗斌表示,仁寶車電、伺服器每年都以3~4成的幅度成長,因應AI發展,也投資美國AI軟體企業:Beyond Limits,將共同開拓自駕車與智慧醫療等商機。 翁宗斌在24日在仁寶股東會中指出,因為疫情,人們的生活與經濟活動都受到限制,仁寶面臨缺工、缺料、物流等挑戰,受惠於居家辦公等生活型態
競爭者眾多 電信業者憑何優勢角逐5G專網「新藍海」?
5G網路的部署內容小至天線,大到核心網路,都需要龐大的資本投資。對於一些「不差錢」的大廠來說,為了避免資安漏洞與延遲問題,更屬意使用與公網完全分隔單獨運作的專用頻段來自建5G專網。不過大多數的企業,仍無力負擔一個專網的建置,考量市場成熟度與成本結構,不管5G專網採用何種建網模式,電信業仍在其中佔有主導地位。 企業專網分為專頻專網與商頻專網,前者由政府指配4.8~4.9GHz為
5G專網波瀾不興?R17正式凍結 真正好戲還在後頭
5G時代,全球行動通訊正在加速發展。不久前,3GPP Release 17(以下稱R17)標準正式凍結,意味5G第二代演進的版本標準正式完成,將推動全球5G邁進新里程碑,而3GPP從2020年起一直以線上會議形式討論R17協議的內容,如今總算得以順利完成這項任務。疫情打亂原有步調,多少影響5G發展進程。而另一件事,則是由政府指配的4.8~4.9GHz專網專頻費率與管理辦法則是將在近期拍板定案,未來
連網車趨普及 Karamba Security:汽車遭駭嚴重性遠高於手機
隨著汽車連網功能發展,車用資訊安全風險也跟著提高。以色列新創Karamba Security提供端對端(end-to-end)的產品安全方案,涵蓋設計階段到弱點管理。該公司已獲得多個亞洲企業的投資並建立夥伴關係,正在東南亞地區尋求更多機會。 Karamba於2016年由Ami Dotan、David Barzilai、Tal Ben-David和Assaf Harel創立。除
5G部署剛起步 驅動垂直場域轉型才是最大影響
台灣近年在5G通訊的發展,在消費市場上各家品牌的5G手機傾巢而出,在應用層面5G也帶動新一波娛樂商機,包括雲端遊戲串流服務、賽事轉播等。不過產業人士認為,現在5G網路的部署才剛起步,但真正的價值是帶來數位轉型的力量,驅動垂直場域的轉型才是其最大的影響力。 鴻海研究院日前舉辦「NExT Forum」主題論壇,探討B5G/6G技術發展與趨勢,並聚焦智慧車聯網技術,以及探討低軌衛星
從通訊到機器人 高通的邊緣商機願景
在高通的5G峰會上,執行長Cristiano Amon公布了支援智慧互連邊緣的布局、5G將如何為零售業、企業和工業帶來新的解決方案和成長、如何協助實現未來混合工作模式,以及汽車領域的5G連網。 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報導,Amon在主題演講闡述對5G的願景以及高通所扮演的角色,並表示有能力將技術和解決方案應用於各種邊緣裝置,從智慧手機擴展到混合辦公的連
自駕船五月花號再度挑戰橫渡大西洋
由專注海洋研究的非營利組織ProMare與IBM合力打造的五月花號(Mayflower)自駕船,運用IBM的感測器輸入、即時分析、機器學習、決策引擎技術,自主航行與收集影響氣候變遷及污染的海洋資料,協助海洋研究人員掌握充分資訊以保護地球。 根據The Register報導,五月花號自駕船上沒有隨船人員,只能完全倚賴船上配置的眾多攝影機、設備控制器、感測器、執行機器學習演算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