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雲端趨勢有哪些重點? 混合雲、IaaS市場成長最強勁
2022年即將進入下半場,企業也持續加速邁向數位轉型。台灣公有雲市場成長強勁,2025年產值上看新台幣830億元。AI新創愛卡拉(iKala)19日發布與IDC合作「2022產業雲端應用趨勢大調查」,iKala觀察,在後疫情時代巨變的環境下,企業加速數位轉型腳步,也提升雲端運算服務市場需求,而未來包括像是混合雲及多雲布局、顧客關係優化,以及雲端資安等,也將會是未來企業評估上雲的三大重點。
大南方數位轉型 高雄AWS雲端創新中心啟動
亞馬遜(Amazon)AWS攜手佳世達集團旗下的聚碩科技,與高雄市政府、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四方共同推動高雄AWS雲端聯合創新中心,並正式揭牌營運,未來將成為南台灣新創、數位和雲端人才的培育基地,加速大南方數位轉型計畫。 高雄AWS雲端聯合創新中心將結合AWS雲端運算技術,以及聚碩在數位轉型服務領域的基礎,招募不限領域、不限階段的新創,針對其開發數位服務所需的雲端運算,如物聯網
微服務當道 中小企業的後疫情上雲趨勢
COVID-19(新冠肺炎)加速全球數位轉型浪潮,然大企業腳步快速,無縫接軌,該如何讓155萬家的中小微型企業也同步邁向數位轉型? 根據中小企業白皮書報告顯示,目前台灣中小企業家數為154萬8,835家,佔全體企業家數的98.93%,雖然台灣企業以中小企業為骨幹,但根據星展銀行2021年公布的「企業數位化準備程度調查」卻發現,當中僅有38%的中小企業有制定數位轉型計畫,低於亞
e化逐步滲入傳統製造業 叡揚三箭齊發成長可期
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至今約莫兩年,催化數位轉型、遠距辦公等需求,資服業者也因此受惠。 資訊軟體業者叡揚資訊近兩年營收成長動能頗為顯著,2021全年合併營收繳出新台幣11.81億元的成績,年增8.26%。2022年1月營收為新台幣9,057萬元,2月營收為新台幣9,649萬元。1~2月營收表現較2021年同期成長約2成,總經理陳世安預期,2022年成長量能預計將
雲端、AI、ESG三管齊下 采威1/13登錄興櫃
創立於2000年,以雲端平台、5G技術與人工智慧(AI)為核心業務的采威國際,於11日舉辦興櫃前法人說明會,並宣布將於13日正式登錄興櫃。采威國際董事長蕭哲君表示,未來采威發展將會以AI雲端服務與ESG為兩大重點,並持續深耕各種智慧場域與企業數位轉型相關應用與服務。 蕭哲君表示,疫情改變既有生活與工作模式,促使產業加速數位轉型,特別是台灣眾多的中小企業。然而,目前台灣多數中小
智慧機械雲平台正式商轉 助力中小企業無痛轉型
由機械公會與相關法人共同推動的「智慧機械雲平台」正式進入商轉,這是首個以國內中小企業為目標所推動的製造服務雲平台,在歷經2年規劃與驗證後於2021年正式推出,未來將串聯包括機械設備業者與製造業者,透過提供跨產業標準化的應用服務,協助業者迅速建立數位化能力,推動機械產業朝N兆元產值邁進。 經濟部技術處處長邱求慧表示,2021年台灣機械業產值直逼1.1兆元,出口值有機會超過8,4
智慧醫療三大主軸 陽明交大AI亮點多
2021台灣醫療科技展即將展開,在COVID-19(新冠肺炎)全球肆虐之際,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以下簡稱陽明交大)持續推動智慧醫療在教學、臨床、跨領域之間的應用。陽明交大腦科學研究所所長暨數位醫學暨智慧醫療推動中心主任楊智傑表示,2021年的醫療展,陽明交大有三大主題,包括雲端醫療、科技防疫團隊、模擬病房。 同時也是台北榮民總醫院醫療人工智慧發展中心副主任的楊智傑分析,在健康醫
突破數位轉型障礙 訂閱經濟或為解方之一
在智慧製造推動過程中,台灣製造業普遍最擔心的還是建置投入成本。「台灣企業主一個錢通常要打二十個結」,面對中小型製造業者,發展雲端訂閱制服務是最適切的作法,透過其進入門檻低、按需使用的特色,中小企業能夠從相對容易入手的問題切入,進而創造「Quick Win」的效果。特別是疫後產業對於數位轉型的需求提升,近來訂閱經濟的發展也在市場中如雨後春筍。 友達數位科技董事長楊本豫觀察,目前
印刷業也投入量子科技 退火運算助攻漫畫配送
日本又有廠商提出量子電腦(Quantum Computer)以及相關的退火運算(Annealing Computing)交通物流應用,有意思的是,這次提出相關實驗與服務的廠商,是日本印刷大廠凸版印刷(Toppan Printing)以及大日本印刷(DNP)。 由於日本退火運算研發主流,是減少塞車、提高運輸效率的配對運算,對於每週都有數以百萬計漫畫週刊銷售的日本來說,不管是紙張
用AWS雲端力量加速數位轉型 銓鍇國際助製造業落實智慧化願景
智慧化帶動全球製造業工業革命變革,透過企業內部IT、OT兩大系統的整合,工廠內的產線效能、能源使用效率等數據均可精準掌握,如果比較自動化與智慧化,可以發現AI和雲端技術的應用,無疑是這兩大架構的主要差異,尤其是雲端平台,更將在未來的製造系統中扮演關鍵角色,在「AI x雲端應用無限潛能」演講中,銓鍇國際資深雲端工程師林立杰,就為與會者解析如何透過雲端服務落實智慧製造,並列舉雲端技術在製造業的種種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