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數位轉型浪潮 ICT從製造者轉型解決方案供應商
科技盛會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22)闊別疫情影響睽違兩年重回實體展。近年疫情加速全球數位轉型的腳步,ICT產業化疫情挑戰為轉機,2022年展會也將「數位轉型」視為主軸,各家業者大秀相關解決方案。台北市電腦公會(TCA)理事長彭双浪則指出,台灣擁有完整且可信賴的ICT產業供應鏈,面對全球數位轉型浪潮,台灣資通訊廠商也順勢從製造商進一步轉型為加值型解決方案供應商,台灣市場也會是最佳出海
專攻空氣偵測 WeavAir期助企業減少病毒與細菌傳播
加拿大空品分析新創公司WeavAir的創辦人Natalia Mykhaylova在攻讀博士期間就以空氣指標和空氣汙染議題為研究主體,於2017年成立了WeavAir,提供客戶空氣指標分析與改善的解決方案,目標客戶涵括旅宿、零售、交通運輸、商業、物流、工業業者等,偵測營業場所或工廠中看不見的汙染,協助提升環境維護效能與能源使用效率。 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WeavAir也因應推
元宇宙人人知 但究竟是什麼?
自從Meta執行長Mark Zuckerberg宣布將朝元宇宙(Metaverse)願景發展,甚至不惜將Facebook更名為Meta彰顯決心,便在科技業掀起一股元宇宙風潮,無論是最上游的半導體、GPU、5G等基礎設施,還是做為進入元宇宙媒介的延展實境(XR)裝置、行動設備,再到元宇宙內容平台、應用等各領域,無不受惠於此波熱潮。 即便如今許多民眾都已聽過「元宇宙」這個詞,但並
2022雲端趨勢有哪些重點? 混合雲、IaaS市場成長最強勁
2022年即將進入下半場,企業也持續加速邁向數位轉型。台灣公有雲市場成長強勁,2025年產值上看新台幣830億元。AI新創愛卡拉(iKala)19日發布與IDC合作「2022產業雲端應用趨勢大調查」,iKala觀察,在後疫情時代巨變的環境下,企業加速數位轉型腳步,也提升雲端運算服務市場需求,而未來包括像是混合雲及多雲布局、顧客關係優化,以及雲端資安等,也將會是未來企業評估上雲的三大重點。
越南電商成長迅速 郊區農村服務待升級
越南的電子商務和電子物流在過去10年間發展快速,是全球成長最快也最具活力的市場之一。儘管如此,越南的電商和物流市場同時也正面臨一些挑戰,包括城鄉差距,物流業數位化的不足以及政府政策等。 據Vietnam Investment Review報導,能者物流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2012~2021年間,越南的電子商務和電子物流成長快速,商品交易總額(GMV)從2012年的7億美元增至
Motion Gestures借力AI 提升以鏡頭為基礎手勢辨識科技
動動大拇指就能打開車門,在機場不必碰觸自助報到機就能完成手續,這些都不再只是電影情節,而是現代科技可以實現的事。加拿大新創公司Motion Gestures將鏡頭為基礎的手勢辨識科技帶到不同產業,革新現代社會中的使用經驗。 Motion Gestures於2017年由Kashif Kahn和Arash Abghari成立,利用人工智慧(AI)和機器學習(ML)替鏡頭為基礎的手
全球企業加碼數位轉型 供應鏈優化與客戶體驗為重點
IDC指出,在疫情略微放緩之後,2022年將看到更積極的數位轉型科技投資成長。IDC預測,2022年全球用於商業實踐、產品和組織的數位轉型(DX)的科技投資支出將達到1.8兆美元,比2021年成長17.6%,且在2022至2026年預測都會保持這種成長速度,5年的年複合成長率(CAGR)預估為16.6%。 特別是隨著企業加速追求數位優先策略,這些投資正大幅導向內部營運和外部直
雷朋大老闆把玩的手環 展現Meta XR雄心
Meta執行長Mark Zuckerberg日前向雷朋(Ray-Ban)眼鏡製造商EssilorLuxottica展示了開發中的XR手環控制器原型。這款控制器原型雖與一年亮相的裝置外觀無太大差異,但也展現了Meta有信心這款手環控制器將成為未來主流XR輸入裝置之一。 據Road to VR報導,Zuckerberg日前在Instagram發布了一張EssilorLuxotti
加新創CleanSlate UV研發醫院級UV-C消毒機
近來因為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更加重視手部衛生的重要性。然而,儘管衛生官員們耳提面命地提醒民眾落實手部衛生,許多人卻忽略了手機及其他行動裝置所含的細菌可能超乎想像。科學證明,一般手機螢幕要比公共廁所的門把髒18倍。 而這塊領域正是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的智慧生物安全新創公司CleanSlate UV能提供協助的。CleanSlate UV主要研發並生產醫
AI真是萬靈丹? 產業AI化有哪些挑戰與迷思?
COVID-19新冠疫情自2020年衝擊全球,2021年台灣也因疫情實施半封鎖,遠距辦公成為新工作型態、仰賴線下營運的零售業幾乎沒有人流、工廠生產力放緩等,產業各自面臨前所未有的難題,也因為疫情暴露原先組織結構的弱點,企業彈性應變能力變得更加重要。 創投基金蜂行資本(Hive Ventures)日前所發表的一份「2022年台灣企業AI趨勢報告」中就發現,台灣已有近6成企業導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