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碳稅新增塑膠類 科技業減塑需再加把勁
歐盟2021年7月公布「Fit for 55」套案,當中對企業及產品供應鏈影響較大的是「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規範特定商品進口至歐盟時,繳交排碳費用。而這項方案在公布1年之際,於2022年6月再進行修正,相較於先前草案,新草案雖然將緩衝期延緩1年,但徵收範圍更廣,除了新增有機化學品、氫和氨外,特別是還擴大到科技業大量使用的塑膠,因此專家也提醒,相關產業除了隨時注意CBAM最新法規進展外,也應
台汽車零組件業接軌國際 縮短數位化過程為「轉型密碼」
全球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確立,即便是已經擁有逾百年歷史的汽車產業也必須朝電動化、自動化等方向靠攏,隨之而來的汽車電子零組件商機也相當可觀。 面對如此趨勢,汽車零組件產業難逃物料或訂單少量多樣、產品組合性多變、客製化需求高、庫存成本提升與成本分析不易、企業產能及客戶的擴增,以及包含電子與安全附註系統的法規與客戶要求等多重挑戰。東捷資訊表示,汽車零組件業的數位轉型已是必然趨勢,
壯大科技廊帶 高雄智慧轉型彎道超車
高雄雖為台灣六都之一,但市長陳其邁表示,高雄轉型起跑的比較慢,面對智慧城市的趨勢,必須想方設法彎道超車。 以高雄產業概況來看,2021全年銷售額達到近新台幣5.58兆元,其中,二級產業(製造業、營建工程業等)約佔54.46%,而在這之中,化學材料業(中油等)、基本金屬業(中鋼等)、電子零組件業(日月光等)佔高雄製造產業值65%。目前高雄除了金屬產業產值佔全國31%、石化產業產
車用資安產學對接 企業應以「精準資安」為目標
有鑒於連網車的普及使得汽車資訊安全風險急遽上升,以及歐盟針對車用資安規範於2022年7月開始進入強制實行階段,讓各車廠及其供應鏈對資安議題的重視拉至最高點。 針對聯網化趨勢帶來的資安衝擊,長期研究資安議題的中山大學工學院院長、中華民國資訊安全學會理事長范俊逸提出「精準資安」概念,建議企業可從理論、技術、法規、環境、成本、管理及效能等七大面向來進行資安需求檢驗及後續解決方案擬定
拿下歐美共享平台訂單 正崴以「輕型二輪車」搶攻市場
台灣自1990年代起便享有「自行車王國」之稱號,直至2002年,共有11間主要自行車零件廠,包括台廠、外商及中國台商在內,成立台灣自行車產業聯盟(A-Team),並在當時工業局、中衛發展中心的協助下,導入豐田汽車(Toyota)自動化、即時生產(JIT)模式,促使台灣自行車產業朝向高值化方向發展,進一步打造如捷安特、美利達等國際知名品牌。 近年來,二輪車電動化及移動共享化趨勢
車用資安防衛戰開打!法遵尚且不足 台廠仍需努力
2022年初,一名19歲的德國少年透過Tesla第三方開源軟體(TeslaMate)中的一項漏洞,成功駭進13個國家的25輛Tesla電動車,遠端操控車輛,包括關閉車輛哨兵模式、開關車門、車頭燈、車內音響、鳴笛、透過駭入車鑰匙軟體以取得車主電子信箱。 不僅如此,有外媒指出,由於Tesla網路儀表板中的一項安全漏洞,使得駭客可自由接取系統資訊、使用車主從未修改過的預設密碼,加上
越南精密當後盾 Ottobike全力衝刺歐洲市場
作為Tesla底盤模具零件代工商的越南精密(VPIC),近年針對二輪、四輪電動車關鍵零組件著力頗深,特別是自2013年與品睿綠能(ottobike)總經理許理彥合作創立品牌以來,更加大力道於二輪電動車市場的投入。 傳統代工業以5~10年為一單位,製造業的好光景在於如何贏在起跑點,一旦周遭競爭對手在設備及技術上愈趨成熟,原先的競爭優勢則將逐漸削弱,市場將再度淪於毛三到四的價格競
更成熟的空中觸控技術 2025年自動販賣機有望現蹤
日本電子零組件大廠AlpsAlpine進行產品技術升級,這次目標是2021年5月上市的隔空觸控系統AirInput,決定與日本宇都宮大學(Utsunomiya University)合作,建立真正的空中觸控技術,預定2025年應用在自動販賣機等商業設備上。 目前的AirInput源自電容觸控技術,只要手指接近螢幕或按鍵4公分就有反應,接近到2公分便視為確認指令,疫情下確實有避
多腳越障巡邏機器人 Sony清水建設合作測試
階梯是目前人類生活環境中,對車輪最不友善但最常見的障礙,也是機器人應用上的一大問題,日本Sony為此推出可以跨階的機器人,並加裝光學與網路系統,日本5大建設公司之一的清水建設(Shimizu)在2021年12月14日宣布引進測試,可能將開啟機器人應用的新時代。 [video=www.youtube.com/watch?v=7dYIkPHj1Vg] 這次測
後疫情時代冷鏈物流大興 自動化設備商比技術再拚節能
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問世後,大大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型態,消費行為從線下轉到線上的例子比比皆是,作為必須品的「物流」需求大興,其中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食」,更讓冷鏈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搭上高速成長的順風車,扮演冷鏈倉儲、物流自動化系統的業者,人人都是訂單滿手,且新詢問案量也十分驚人。 一位台灣上市櫃自動化設備供應商的中階主管指出,若拿疫情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