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ES、SK On有志一同 看中SFA 3D檢測設備
南韓設備業者SFA進軍電池檢測設備市場,順利取得樂金能源解決方案(LG Energy Solution;LGES)與SK On兩家大客戶,將供應3D電腦斷層掃描檢測設備與視覺檢測設備。 據韓媒The Elec報導,SFA取得LGES與SK On的機台訂單,將銷售3D電腦斷層掃描檢測設備與視覺檢測設備,成為供應商同時對存有競爭關係的客戶銷售特定設備的罕見情形。
Metaverse Research系列6/元宇宙能為未來世代做什麼?
除了遊戲之外,還有更多的元宇宙案例值得研究。 「對我來說,元宇宙作為全球和數位經濟變革性事件的有趣之處在於,在許多情況下,這些早期應用案例攻擊了長期以來避免掉數位破壞創新的領域。」——Matt Ball,〈元宇宙的前景與風險〉。 談到元宇宙,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有哪些案例。遊戲是最明顯也最常見的例子。然而,隨著技術的進步,元宇宙會為未來的世代帶來更多。
爆肝了嗎?自動化系統幫忙鑑別肝肺功能
中正大學開發自動化系統,透過影像匹配技術,可自動判別並劃分肝、肺各區及其功能性優劣,該系統目前正申請專利中。 放射線治療透過局部照射殺死癌細胞,而在規劃治療路徑時,主要仰賴醫師人工判讀與圈選器官的功能性分布。為了讓醫師精準圈選肝、肺臟部位,避開功能性較佳的區域,中正大學機械工程系副教授楊智媖開發自動化系統,希望能夠減輕醫師人力負擔,也降低病人整體肝、肺臟功能損害。
幫助建立醫療參數關聯性 日企跨界開發AI虛擬人體模型
人與人之間總有些共通性,如身高、體重、三圍、與心血管疾病甚至心理健康之間,相關性或高或低,文藝三傑之一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著名畫作《維特魯威人》(Vitruvian Man)創作主旨,就是彰顯人類肢體各部與動作的比例。 而人類各種資料的關聯性,早已為醫界診斷人體健康的方式,如中醫靠把脈判斷身體循環是否正常,但同樣脈象的成因各有不同,過去只能靠經驗判斷,
微軟攜手台大新竹分院 打造智慧醫療平台
台灣微軟(Microsoft)與臺大醫院新竹分院結盟,搶先擘劃數位醫療藍圖,計劃導入微軟多項前瞻技術解決方案,並聯手微軟醫療合作夥伴,共同建立智慧醫療協作平台,加速發展遠距照會、精準醫療等場創新應用,共創台灣未來醫院典範場域。 台灣微軟表示,將深化在地產業落地實作,以數位科技啟動醫療程序,並持續壯大智慧醫療合作夥伴生態系,包括精誠集團旗下精誠軟體、精誠資訊、奇唯科技,及自由系
AI腦瘤影像判讀 靈敏度最高可達100%
李昕瓴/綜合外電 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團隊訓練出一個新的AI模型,可針對患者腦部3D影像進行辨識,判斷是健康的腦部還是罹患腦瘤,可望為放射科醫師減除繁瑣的影像判讀流程。 目前最常用來檢查腦瘤的方法包括電腦斷層掃描(CT)、核磁共振造影(MRI)以及血管攝影。在拍攝完畢後,放射科醫師必須一張一張看,並標註出可能是腦瘤的區域以及範圍大小,幾乎是一種高密
3D列印應用 助關節炎手術2小時縮短為30分鐘
李昕瓴/綜合外電 英國巴斯大學(University of Bath)開發了一種新的技術TOKA,以3D列印打造客製化的醫療級鈦合金板,用於退化性關節炎治療,可以讓金屬板更服貼於脛骨的角度,手術時間更從原本的兩小時,大幅縮短到只要30分鐘左右就可以完成。 根據Medgadget報導,巴斯大學新開發的TOKA(Tailored Osteotomy f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