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加速智慧醫療 小港醫院與雲高科技研發AI X-Ray異常辨別
2022智慧城市展開幕暨頒獎典禮22日舉行,高雄市立小港醫院與鴻海雲高科技合作,研發「AI人工智慧胸腔X- ray異常辨別提醒系統」,可大幅降低病患肺炎X光片影像判讀時間,在智慧醫療領域獲「2022智慧城市創新應用獎」。 受到COVID-19新冠疫情影響,醫療院所須及早偵測COVID-19感染蹤跡,加速醫療科技整合AI智慧與資訊,高雄小港醫院院長郭昭宏表示,急診X光疑似病例的
台德製造業相似 工業4.0導入可採示範點模式推動
TIMTOS x TMTS 2022工具機聯展21日在台北登場,展覽聚焦「智慧製造」及「智慧關鍵零組件」兩大主題,內容包含工業4.0、智慧製造解決方案以及工具機完整產業供應鏈。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許文憲表示,台灣工具機機械大多外銷,對於綠能、智慧製造要加緊腳步提早佈局,以應對碳排放的目標,也因為台灣相當注重美國及歐洲市場,也因此外貿協會邀請美國在台協會商務組、德國經濟辦事處分享美國
【春節編輯精選】機器人產業已成為國家戰略性產業資源
針對不同的用途,機器人有不同的型態樣貌和功能設計,不一定都是有手有腳的類人形態,也有像動物般四肢行走的機器狗、只有一隻手的機器手臂、有著四顆輪子的自動化物流車,甚至,應用在醫療用途上的微型送藥檢測設備,都能算在機器人範疇中。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不論是在工作上或生活中,我們的身邊會有愈來愈多的機器人,為消費者提供服務、或與生產線員工共同協作。 在高齡化、少子化的人力結構轉變下,導
搶食智慧醫療大餅 業者拓荒也創新
全球人口持續向高齡化方向發展,再加上近年疫情影響,都促成了醫療產業朝向智慧化方向發展的動力。面對全球智慧醫療市場持續成長,台灣資通訊業者也期望從中獲得一席之地。 但是,業者們期望的不僅是單純從事醫療終端電子產品或相關硬體平台的供應,更希望藉助智慧化的過程,將產品以解決方案的形式導入。另外,新興的東南亞市場,也成了業者們在歐美之外,優先布局的新區域。 因為
麗明營造董事長吳春山:抓緊社會脈動 智慧建築才能打開市場
〝以人為本〞向來是各類智慧化場域的系統設計精神,在建築領域,由於智慧建築系統仍非住戶的剛性需求,因此無論是功能設計、使用體驗都需更進一步貼合住戶需求,並對建商的物件銷售有所助益,方能受到青睞。 深耕台灣商辦、廠辦市場多年的麗明營造,不僅已有多項指標性建案,近年更積極將智慧化功能導入至各類型建築中,董事長吳春山強調,無論是企業大樓或工業廠房,智慧建築概念都必須貼合使用者,方能避
科技與醫療交集的創新時代 盤點智慧醫療的挑戰與機會
究竟何謂智慧醫療?根據WHO的定義,智慧醫療泛指資通訊技術(ICT)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包括醫療照護、公衛監測等。臺大醫院雲林分院院長黃瑞仁指出,ICT與醫療產業結合創造了機會也帶來挑戰,因為要整合兩大領域的既有思維及模式,如果發展得宜,「智慧醫療」將有機會成為台灣的第二座護國神山。 接著黃瑞仁整理出幾項智慧醫療新趨勢,包含穿戴裝置、大數據、AI、雲端運算、分析醫療資訊判讀
機器人結合AIoT 日本高科技看護漸成形
人口高齡化的日本台灣等地,都有以高科技代替人力進行照護的構想,但高齡照護服務是非常複雜的事情,有時引進高科技反而需要聘僱更多人力,有違初衷;但根據日本經濟新聞(Nikkei)報導,已有若干成功削減人力的綜合性高科技照護服務範例,對於有外勞短缺危機的台灣,可以是很好的參考。 現有照護服務中最燒人力的一種,是有一定程度生活自理能力者的居家照護,這種患者雖不須住安養院或醫院,但又要
強調觸覺感測能力的Sony自動機器人
日本家電大廠Sony在2021年12月的技術展示會中,公開適用於工廠、醫療照護機構、農場、甚至餐廳的機器人控制技術,讓機器人手指自動感受物體軟硬度與重量,以最佳方式抓取物品,也就是擁有精細觸覺與施力感測能力的技術,接下來將在集團內的食品或安養設施實驗應用,以利未來商業化。 [video=www.youtube.com/watch?v=ePC0tbJ0y3E]
歐特明三條產品線齊發 為自駕車裝上智慧雙眼
根據Strategy Analytixs分析報告預估,2035年全球自駕車將會創造8,000億美元收益,直至2050年,則將衍生出高達7兆美元的乘客經濟。然而觀察現階段自駕車發展近況,不免會對於此預估產生懷疑——目前L3以上的先進駕駛輔助系(ADAS)礙於安全性疑慮、各國法規限制遲遲無法上路,且自駕車技術應用於「不限定用路環境」仍受相當多不可控因素影響,難以達到100%精準判斷。
加拿大智慧裝置新創eSight擬以台灣為研發製造基地 拓展亞洲市場
亞洲人口正快速高齡化,伴隨著青光眼、黃斑部病變等視力退化疾病發生率的上升,對經濟發展帶來不小的影響。協助視障人士恢復或提升視力的加拿大智慧穿戴裝置新創公司eSight International,正計畫以台灣作為位於亞洲的研發與製造平台,助其拓展亞洲市場。 該公司營運長兼總裁Gregory Ogorek接受DIGITIMES線上專訪時表示,該公司的願景是為全球4.2億位視力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