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SLIM」登月小兵計畫 IT大廠偕玩具製造商齊作戰
針對美國帶頭重新登陸月球的阿提米絲計畫(Artemis Program),日本已陸續推出相關的作業機器人與登月車,能在月球上載人運貨,在月球表面進行科學觀測與採樣,以及當基地台即時連線傳訊,2022年又有最新計畫SLIM(Smart Lander for Investigating Moon)完成定義,進入測試階段。 由日本宇宙航空開發研究機構(JAXA)提出的SLIM計畫,
重現嗅覺味覺顯示器 進入原氣原味分析階段
光學上有3原色,利用3原色組合,現在的顯示器至少能顯示1,677萬色,因此關於原色的發現,是顯示技術從黑白時代進入彩色時代的關鍵;藉此啟發,日本研發人工嗅覺與人工味覺的顯示系統,也開始進入尋找原氣與原味的階段,目前已能呈現185種香味或臭味,以及多種配料較簡單料理的口味。 目前日本的人工嗅覺與人工味覺顯示器,關鍵都是與噴墨列印技術相關的噴灑器,把微小液滴噴向鼻子或舌頭,又或是
GE運用3D列印打造風力渦輪發電機塔座
2020年起GE再生能源(General Electric Renewable Energy)、全球最大建材集團Holcim、營造業3D列印解決方案全球領導供應商COBOD展開合作,2022年4月GE再生能源成立全美首創的風力渦輪發電機混凝土塔座新營造方法研發設施。 根據CNBC報導,GE再生能源的目標是實現在風力渦輪發電機設置現場,運用COBOD的營造3D混凝土列印技術建造
鳳梨葉、咖啡渣別丟 可做環保3D列印材料
3D列印使用金屬、塑膠等傳統硬材料,在研發和商業應用上已相當成熟,近年來3D列印技術受到醫療、建築營造業的關注,但卻礙於醫材、建材所使用的矽膠和混凝土等易變形、崩塌,造成物件無法成型或強度不足。 中正大學前瞻製造系統頂尖研究中心研發含植物纖維的積層列印軟材料,添加鳳梨葉、竹葉、咖啡渣等農業廢棄物,藉此提高矽膠、混凝土的韌性和支撐性,更開發軟體精準計算強度和填充比例,目前該技術
美國防部打印全美最大型3D列印建築物
美國國防部(DoD)計畫與民間企業合作,將在德州El Paso的陸軍基地Fort Bliss,運用先進3D列印(3D-printed)技術興建3座供臨時訓練用的混凝土軍營,每一座佔地均超過529.55平方公尺、都將成為全美最大型的3D列印建築物,預計10個月完工。 根據The Register報導,運用3D列印技術於設施營造能降低人力成本、縮短規劃與施工時間,DoD已規劃在其
3D列印機器手指尖實現人造觸覺反應
英國研究團隊使用能混用質地柔軟與堅硬的材料,以3D列印技術製作出複雜生物結構的3D列印指尖,所產生的人造神經訊號跟人類各種神經末梢所產生的訊號類似,因此可以模擬人類皮膚的觸覺,可望強化義肢手的功能並據以製作擬真、甚至機能性更強的人造皮膚。 根據Bloomberg報導,人類指尖的機械性刺激受器(mechanoreceptor)所發出的訊號,會由觸覺神經傳送至腦部以產生觸覺,因此
顯微鏡下的福山城 日廠展現微米級3D列印技術
於1622年完工的日本廣島縣福山城,在2022年舉辦建城400年紀念活動,各項活動相關紀念品中,總公司位於當地的日本精密加工廠Castem,以3D列印技術製造出世界最小的城堡模型,長寬各0.217毫米(mm)、17萬分之1的精密福山城模型,以樹脂為基底並外鍍白金,成為只能以顯微鏡觀賞的最小型禮物。 根據Castem發布消息,這是日本京都先端科學大學(KUAS)與該廠共同研發的
因應全球產業鏈重組 製造業數位轉型勢在必行
透過積層製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人工智慧(AI)、數位分身(Digital Twin)、衍生設計(Generative design)、智慧感測器等數位化技術,將促成製造與供應鏈從根本轉型,可望讓供應鏈更精簡、更有韌性、反應更快、更永續,以因應全球現有供應鏈破壞、重組的問題。 根據Forbes報導,生產作業中斷所造成的生產力損失估計每年高達500
跨品牌設備互相溝通 福特改變機器人協作模式
福特汽車(Ford Motor)的先進製造中心(Advanced Manufacturing Center)開發出能讓不同供應商的設備互相溝通的介面系統,並可互相協作自主執行部分製程,包括讓機器人在夜間自主操作3D列印機,無須人類介入以解決製程中的關鍵瓶頸,目前正在申請專利。 根據TechCrunch報導,福特汽車開發的介面系統讓不同供應商的設備能即時互相收發指令與回饋並據以
已有超過20%公司導入3D列印積層製造技術
積層製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與3D列印技術發展驅動製造商與供應鏈積極引進,可望改變製造與供應鏈長久以來的設計與運作方式,高度客製化特性可更貼近消費者需求,甚至促成生產與倉儲分離,3D列印機、原料儲存、終端產品處理設施的部署位置將緊密連動。 根據Retail Dive報導,優化的程序與材料驅動3D列印成長,2020年底MHI與Deloitte訪查超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