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鏡下的福山城 日廠展現微米級3D列印技術
於1622年完工的日本廣島縣福山城,在2022年舉辦建城400年紀念活動,各項活動相關紀念品中,總公司位於當地的日本精密加工廠Castem,以3D列印技術製造出世界最小的城堡模型,長寬各0.217毫米(mm)、17萬分之1的精密福山城模型,以樹脂為基底並外鍍白金,成為只能以顯微鏡觀賞的最小型禮物。 根據Castem發布消息,這是日本京都先端科學大學(KUAS)與該廠共同研發的
因應全球產業鏈重組 製造業數位轉型勢在必行
透過積層製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人工智慧(AI)、數位分身(Digital Twin)、衍生設計(Generative design)、智慧感測器等數位化技術,將促成製造與供應鏈從根本轉型,可望讓供應鏈更精簡、更有韌性、反應更快、更永續,以因應全球現有供應鏈破壞、重組的問題。 根據Forbes報導,生產作業中斷所造成的生產力損失估計每年高達500
跨品牌設備互相溝通 福特改變機器人協作模式
福特汽車(Ford Motor)的先進製造中心(Advanced Manufacturing Center)開發出能讓不同供應商的設備互相溝通的介面系統,並可互相協作自主執行部分製程,包括讓機器人在夜間自主操作3D列印機,無須人類介入以解決製程中的關鍵瓶頸,目前正在申請專利。 根據TechCrunch報導,福特汽車開發的介面系統讓不同供應商的設備能即時互相收發指令與回饋並據以
已有超過20%公司導入3D列印積層製造技術
積層製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與3D列印技術發展驅動製造商與供應鏈積極引進,可望改變製造與供應鏈長久以來的設計與運作方式,高度客製化特性可更貼近消費者需求,甚至促成生產與倉儲分離,3D列印機、原料儲存、終端產品處理設施的部署位置將緊密連動。 根據Retail Dive報導,優化的程序與材料驅動3D列印成長,2020年底MHI與Deloitte訪查超過
太瀚航天3D列印造火箭 降低80%製造成本
2021年3月成立的中國大陸新創太瀚航天科技專注於為商用太空產業開發採用3D列印技術生產的引擎與火箭,其自行研發的3D列印技術與自製的3D列印機已能生產超過90%的火箭部件,目標是將成本降到目前平均值的20%以下。 根據Nikkei Asia報導,太瀚航天科技設計與生產自己的金屬3D列印機並開發輔助的3D列印軟體與程序,目前正在西安設法解決3D列印機的一個小技術問題,並發展用
福特實現3D列印個人化汽車配件的承諾
福特汽車(Ford Motor)推出Maverick油電混合皮卡(pickup truck)時曾戲稱車主未來或可自行3D列印所需的配件,3D Printing Industry and Newsweek最近報導福特汽車已釋出官方版的電腦輔助設計(CAD)檔,實現協助車主更容易設計與DIY個人化配件的承諾。
3D列印技術有望成為住宅營造主流
營造規模的3D列印已應用在商業、工業、公共領域,迄今已展示利用3D營造技術打造的建物項目,包括人工礁、橋樑與土木結構、營造組件(包覆面與結構鑲板及支柱)、住宅、雕塑,優勢為降低成本、簡化施工、縮短工期、減少廢棄物產生,隨著技術漸趨成熟未來有希望成為住宅營造主流。
Vital Auto用3D列印翻轉汽車設計與製造
3D列印已成原型製作的關鍵利器,輸出品質足供最終展示階段的原型產品支用,Vital Auto依客戶概念完成整車設計並製作高傳真原型車,倚重的工具包括Formlabs的3D列印機,分別是製作概念零件的大尺寸光固化(SLA)Form 3L與量產零件的選擇性雷射燒結(SLS)Fuse 1。 據DesignNews報導,英國工業設計公司Vital Auto在汽車工業的經驗豐富,協助概
促成製造業轉型工業4.0的十大趨勢,元宇宙也入列
據富比士(Forbes)報導,3D列印、5G與邊緣運算、自動化與關燈工廠、數位分身、延展實境(XR)與元宇宙(metaverse)、工業物聯網(IIoT)、預測式維護、機器人與協作機器人、Web3與區塊鏈、智慧且永續的產品,將是促成製造業轉型工業4.0的十大趨勢。 3D列印較傳統製造節約材料、減少廢品,可讓生產個人化商品無須考量經濟規模、實現快速原型製作以驅動創新,隨成本效益
Lam Capital對新創投資與合作的實踐分享
Lam Capital是科林研發(Lam Research)的子公司,是一家企業創投(CVC) 。關注於半導體生態和製造的投資機會,例如人工智慧(AI)在製造業中的應用、製造創新,主要圍繞在工業4.0。 Lam Capital對新創公司感興趣的是,是否能解決Lam Research遇到的問題或瓶頸。整個流程通常從概念驗證(POC)和公司評估開始。創業家在推銷他們的願景同時也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