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隊運用光達發現2座亞馬遜地下失落城市
德國考古學研究所(German Archaeological Institute)、德國波昂大學(University of Bonn)、英國艾克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的考古研究團隊跟ArcTron 3D GmbH合作,從空中運用光達(LiDAR)掃描亞馬遜(Amazon)地區,發現兩座埋在地下的失落城市。 根據Electronics360報導,
新全局快門感測器可強化駕駛監測系統效能表現
歐美交通機關分析95%的道路交通事故肇因於人為疏失,必須倚賴法規與科技輔助,駕駛監測系統(DMS)能持續追蹤駕駛人的頭部移動,辨識睏倦或分神的徵象並透過車載系統發出警示,以保障乘客與其他用路人安全。 根據Electronics360報導,意法半導導(STMicroelectronics)新推出的VB56G4A全局快門(Global shutter)感測器,基於自製的先進3D堆
觀光和旅遊業將借重3D技術創新服務
方興未艾的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和地緣政治壓力,重創了觀光和旅遊業,根據研究機構GlobalData表示,業者正紛紛投資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AR)等技術,以讓觀光和旅遊業也搭上元宇宙的成長列車。 根據Breaking Travel News網站引述GlobalData最新發布報告《2022年擴增實境用於旅遊和觀光業》(Augmented R
透明AR顯示進化 日本裸視3D產品視角增大成本壓低
日本政府基金會情報通訊研究機構(NICT)、與印刷出版業大廠凸版印刷(Toppan Printing),在2016年公開3D裸視AR顯示技術HOPTEC,接下來一路研究即時攝影製播技術,2022年公開最新結果,讓技術從實驗室走入市場,現在雙方希望2023~2024年就能讓這項技術上市銷售,當成全新種類電視應用。 基本上,HOPTEC屬於投影顯示技術,將影像投射在特別設計的透明
【科普】越來越像人?新世代機器人都用了哪些感測技術
作為當代自動化的關鍵技術,人們對於早期機器人代替簡單勞動力的需求已經得到充分滿足,但隨著當前勞動缺口一去不復返,機器人的使用場景擴大,人們對於機器人的技術要求也進一步提高,寄望機器人能夠擁有和人類一樣思考、感知,以及在複雜情況下做出判斷的能力。而感測器便是實現機器「類人」的核心技術之一。 不過在此之前先說明,由於現今「機器人」一詞已逐漸成為一種泛稱,雖然市場多以其稱呼多關節機
Display 2.0時代「有頭有臉」 友達、凌華攜手打造邊緣可視化全新概念
面板大廠友達與工業電腦廠凌華攜手擴大合作,未來將在各垂直產業市場中,強化邊緣可視化的應用。但為何強調可視化加上邊緣運算的概念? 友達總經理柯富仁直言,接下來進入「Display Everywhere 2.0」的時代,邊緣可視化將在其中扮演關鍵;而凌華董事長劉鈞則形容,透過凌華在邊緣運算,以及友達在顯示器的專業,可創造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讓各種智慧應用服務有「頭」有「臉」。
日本VR新創推線上房屋設計服務
日本新創企業Archiroid的VR房屋設計服務archiroid.com正式上線,讓一般人有辦法自己設計自己想要的獨棟住宅,也提供廠商不用擔心軟體版本格式的跨平台資料,雖然可能會影響若干室內設計師的生意,但有助於縮短房屋改建的時間與成本。 住宅改建或修改內部裝潢,發生想像與現實差距很大的糾紛不是新聞,因此一定規模以上的改建,業者會做模型與業主商量,早期是用紙張或保麗龍,現在
佳能攜手IBM捕捉空間動態 VR藝文革命進行式
范仁志/綜合外電 日本東京奧運即時體育VR影像轉播,提出空間捕捉影像(Volumetric Video)技術,以多台攝影機同時攝影並即時運算,讓使用VR顯示器的觀眾能看到前所未有的VR影像,奧運結束,日本光學大廠佳能(Canon)要轉用這個技術,用在藝術文化數位保存,以及演唱會轉播等其他市場。 空間捕捉影像技術,是將多組同時不同角度平面影像,以整合運算判
AI腦瘤影像判讀 靈敏度最高可達100%
李昕瓴/綜合外電 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團隊訓練出一個新的AI模型,可針對患者腦部3D影像進行辨識,判斷是健康的腦部還是罹患腦瘤,可望為放射科醫師減除繁瑣的影像判讀流程。 目前最常用來檢查腦瘤的方法包括電腦斷層掃描(CT)、核磁共振造影(MRI)以及血管攝影。在拍攝完畢後,放射科醫師必須一張一張看,並標註出可能是腦瘤的區域以及範圍大小,幾乎是一種高密
放射科遠距診斷 VR頭盔幫大忙
李昕瓴/綜合外電 加拿大新創公司Luxsonic的VR套件「SieVRt」獲得加拿大衛生部二類醫材的許可,將可讓醫師用來進行遠距放射診斷,預計向美國FDA提出申請,希望在2022年初拿到批准函。 根據MobiHealthNews網站報導,虛擬3D放射室SieVRt主要是可以讓醫師戴上VR頭盔搭配軟體使用,直接看3D的X光片。COVID-19(新冠肺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