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推RB6機器人平台與RB5 AMR參考設計
高通(Qualcomm)推出機器人RB6平台(Robotics RB6 Platform)與RB5自主移動機器人參考設計(AMR Reference Design),內建先進人工智慧(AI)與5G功能,提供可規模化、安全、能源效率高、完全整合的解決方案,為產品量產上市所不可或缺。 根據The Robot Report報導,機器人RB6平台可協助開發者快速創建智慧機器人,能讓機
5G低延遲與邊緣運算加速實現5G智慧工廠
智慧工廠結合數位化以及人工智慧(AI)、邊緣運算、無人機、機器學習等技術,具有超高彈性、能適應變動的生產需求。5G超可靠低延遲通訊(URLLC)與邊緣運算運用意圖驅動的安排(intent-driven orchestration),可望促成基於5G網路的製造自動化以實現智慧工廠概念。 根據Telecoms報導,生產現場的連線需求為超高可靠度與超低延遲(10ms以下),以往無線
美FAA希望航空公司更換飛機雷達高度計以避免5G干擾
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跟電信、航空業者開會,希望擬出三方都能接受且可實現的時程,以促成航空公司翻新與最終取代目前美國飛機上會受到C頻段(C-Band) 5G無線服務干擾的雷達高度計(Radio altimeter),並要求航空公司提供達成目標的選擇與承諾採取必要措施。 根據Reuters報導,航空公司擔心雷達高度計受到C頻段5G無線服務干擾可能造成災難性的航空安全危機,
產業數位轉型 AI已無可替代
政府資源投入對學研界乃至產業界都有引導作用。按照行政院當前政策,台灣未來幾年都將在5+2產業創新的既有基礎上,發展「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深耕前瞻技術研發,推動產業導入智慧製造、人工智慧(AI)、5G應用,強化產業優勢。根據政府部門規劃,經濟部和科技部(計劃改制為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將共同投入以AI為核心技術的雲世代產業數位轉型任務。 根據政府研究資訊系統(GRB)的定義,A
最日本味的元宇宙 電信業如何藉娛樂連動商機重振旗鼓?
日本電信業在智慧型手機時代一敗塗地,喪失大半娛樂服務及手機市場,甚至被揶揄為水管商,只負責拉管線;但隨元宇宙出現,日本電信大廠KDDI認為這是日廠重奪市場主導權的機會,開始積極與其他企業及新創合作,擺脫水管商時代。 而且KDDI的看法不只是概念或未來事業規劃,而是經過2年實際實驗的成果:2020年公開的5G技術展示計畫,虛擬澀谷(Virtual Shibuya),成功在網路上
汽車進入智慧化時代? AI於自駕、座艙中的應用
波士頓顧問公司(BCG)預測,2025年全球自動駕駛車(簡稱自駕車)市值將上探420億美元,而部分實踐自動化、智慧化車輛將佔整體車市的12.4%,而直至2035年止,預期該智慧化車輛市場規模將持續呈倍數成長,智慧化、自駕化在汽車產業將成為不可逆的發展趨勢。 欲討論人工智慧(AI)於車載方面應用,則不可不提及此三大方向:首先為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衍伸出的Level 5以
Verizon看好5G企業專網與行動邊緣運算
美國電信業者Verizon靠著企業無線網路服務業務,在2022取得了一個好的開始。Verizon在2022年第1季的法說會上表示未來將進一步加強企業5G專網及行動邊緣運算的投資,以推動企業部門的成長。 據CRN報導,在固定無線寬頻網路與5G服務需求的帶動下,Verizon Business在2022年第1季取得了相當亮眼的營收表現。隨著公眾5G、5G專網以及行動邊緣運算持續升
未來車聯網產業4大要件 智慧交通「地樁」先打好
汽車連網化發展、通訊技術的革新,帶動人、車、路三方資訊整合,車聯網(Internet of vehicles)成為未來智慧城市、智慧港區、智慧交通發展相當重要的基礎。對此,華電聯網董事長特助吳榮煌表示,過去長時間以來,產業多半將自駕發展的焦點鎖定於「車輛」本身,然而,要使Level 3以上自駕車得以上路,其背後更重要的是如何針對車輛、道路、路側及號誌設定符合國際認證的標準,同時,完善道路基礎設施,
AIoT遠端管理兩難怎解?宜鼎新品「頻外」即時排除障礙
因應全球5G、AI及物聯網(IoT)技術高速發展,正式迎來AIoT時代,將帶動全球連網裝置數量急遽成長。工控記憶體模組廠宜鼎國際正式推出InnoAgent頻外管理擴充模組,透過頻外(Out-of-Band;OOB)管理技術,高效滿足設備遠端管理需求,預計2022年第2季正式上市推出。 許多裝置及設備在長時間運轉的過程中,往往容易發生系統不穩與當機的狀況,除了即時系統監測非常重
打造韌性體質 企業經營者應回歸「本質」
始自中美貿易戰後,全球就開始經歷了一連串的動盪,從COVID-19(新冠肺炎)、氣候變遷到俄烏戰爭,變化與挑戰接踵而來,如今企業所聚焦的生存策略,已經不是如何搶佔市場、打倒對手,而是如何具備「韌性」才能進一步轉危為機,甚至與競爭對手打破藩籬攜手合作找到新的成長曲線。 由DIGITIMES電子時報與大肚山產業創新基金會攜手舉辦的《大肚山跨域創新高峰》系列論壇中,探討在不確定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