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弭SDV時代隱憂 GuardKnox以航空防禦技術優化車載資安
隨著全球汽車產業逐步邁向電動化,未來車將擁有更先進自駕功能,車載資安也將成為衡量汽車品質的指標之一。 儘管市面上已有相關產品,以色列新創公司GuardKnox Cyber Technologies(以下簡稱GuardKnox)仍在眾多車載資安業者中脫穎而出,利用航空防禦技術,打造出軍用級的汽車網路安全解決方案。GuardKnox首席執行長兼聯合創辦人Moshe Shlisel
聯盟化趨勢不可擋? MIH資安工作小組力拚團體戰
隨著車聯網、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自駕及各式車用電子設備於車內佔比、以及汽車所需半導體及被動元件使用量拉高至新境界,駭客攻擊的頻率及範圍亦將持續攀漲。根據國際學術雜誌IEEE Spectrum預估,2030年車用電子零件設備於整車中的佔比將會超過50%,這也代表過去好發於伺服器、資料中心、物聯網裝置的資安攻擊,亦有可能發生於汽車及其車載產品之中。 先壯
車用資安防衛戰開打!法遵尚且不足 台廠仍需努力
2022年初,一名19歲的德國少年透過Tesla第三方開源軟體(TeslaMate)中的一項漏洞,成功駭進13個國家的25輛Tesla電動車,遠端操控車輛,包括關閉車輛哨兵模式、開關車門、車頭燈、車內音響、鳴笛、透過駭入車鑰匙軟體以取得車主電子信箱。 不僅如此,有外媒指出,由於Tesla網路儀表板中的一項安全漏洞,使得駭客可自由接取系統資訊、使用車主從未修改過的預設密碼,加上
「貼」在眼球的螢幕 Mojo秀AR隱形眼鏡原型
擴增實境(AR)隱形眼鏡新創Mojo Vision發表最新一代產品原型,採用所謂的「隱形運算」(Invisible Computing)技術,將數據資訊投射在穿戴的隱形眼鏡上,將AR直接放到眼球上,有如科幻電影情節一樣。 根據Tech Crunch引述Mojo Vision官方聲明指出,自創立以來,願景就是在某種意義上減少對於顯示螢幕的依賴,要將螢幕直接「貼」到眼球上。最新發
SiFive成功募資1.75億美元 第一隻RISC-V獨角獸誕生
RISC-V IC設計新創公司SiFive 16日宣布F輪募資成功募得1.75億美元,估值也突破25億美元,成為RISC-V生態圈中第一隻獨角獸。DIGITIMES專訪SiFive業務開發、顧客體驗與企業行銷資深副總Jack Kang談未來發展計畫與願景。 SiFive成立於2015年,其2020年成立的客製系統晶片設計公司OpenFive,也在15日宣布以2.1億美元賣給加
AI邊緣運算裝置協助做好智慧電網建置與電力管理
義大利最大電力供應商Enel旗下輸電網數位轉型解決方案商Gridspertise,最近推出量子邊緣(Quantum Edge;QEd)裝置,奠基高通(Qualcomm) 64位元Octa-Core ARM處理器,提供人工智慧(AI)推理能力,在變電所邊緣支援電網可靠度監測以及電力需求預測與調節。 根據Fierce Electronics報導,輸電網須大幅技術轉型以提升電網彈性
智慧城市商機無窮 台廠完善5G智慧杆生態系
隨著5G商業化發展,路燈近年在城市扮演微型基地台角色,智慧化的路燈成了智慧杆。5G智慧杆涵蓋五大系統,分別是5G通訊服務、智慧杆管理平台、AIoT應用、AI交通執法與邊緣運算資安功能。 和碩聯合科技技術長暨資深副總經理黃中于指出,智慧路燈不只有電,而且位置剛好在道路中間或道路邊,因此結合提供5G通訊功能的智慧杆,便形成布建5G small cell的最佳選擇,並成為未來智慧城
邊緣AI巨「猩」全球淘金 寇世斌組智慧城市異業同盟
邊緣運算人工智慧(AI)公司大猩猩科技(Gorilla Technology)宣布,將透過特殊目的購併公司(SPAC)預計在2022年第1季底以GRRR股票代號在美國NASDAQ上市,將廣邀台日科技應用領域領導品牌廠商組成強強互補的「智慧城市異業同盟」生態系,一起拓展邊緣分析人工智慧應用解決方案的全球市場。 創辦人兼CEO寇世斌在DIGITIMES專訪中表示,除了台灣,也可
節電從哪做起?Line掌握家庭用電是能源轉型達成的第一步
近年政府推動節能、創能、儲能及智慧係能源整合帶動能源轉型,五大推動策略包括2025年節能「能源密集度」年均下降2%。 然談到「節能」,多數人不外乎就是「隨手關燈、少開冷氣」,成軍約8年的聯齊科技表示,目前這8個字無法衡量成果,也缺乏基準。聯齊為倡議節能運動,推出Line操作裝置,協助一般用戶設計預算與節能百分比,透過用電報告與節能計畫,以讓消費者能了解日常用電是否符合預期。
聯發科、南亞科都參投 台廠、創投看上台灣電動車產業哪些優勢?
當汽車電氣化、智慧化蔚為國際趨勢,台系各廠無不開始想方設法切入車用市場。聚達創投董事總經理喬國筌指出,未來無論純粹投入車聯網、抑或往自駕車發展,在汽車產業轉型過程中,定有一部分是與台灣產業優勢綁在一塊的。即便台廠難於汽車產業扮演顛覆式創新、創造新型態車用軟體、改變營運及銷售模式的角色,然而當半導體及電子零件逐漸成為車用供應鏈中的重要環節,台灣企業便仍有相當多的切入機會。 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