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20智慧醫療篇】從COVID-19到醫材創新 5大趨勢總動員 智慧醫療 》智慧醫材 2020/12/15
又到了歲末年終盤點整年醫療科技發展的時刻,2020年最熱門關鍵字,非「COVID-19」、「新冠肺炎」莫屬,而因為此全球性傳染性疾病所衍伸出來的「零/非接觸」、「負壓隔離病房」、「遠距醫療」、「線上協作」醫療科技需求,也讓台灣資通訊軟硬體、工業製造、金屬工業、塑膠工業、系統整合廠商等各生態系全員出動。 以下我們可以從「冠狀病毒的防疫、檢測、疫苗、新藥開發等台灣的機會與挑戰」;
【回顧2020智慧醫療篇】從COVID-19到醫材創新 5大趨勢總動員
骨科治療增效 FDA通過二代機器人膝蓋手術系統 智慧醫療 》醫電整合 2020/12/02
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日前通過了Think Surgical第二代機器人膝蓋手術系統TSolution One的510(k)醫療器材上市許可。Think Surgical指出TSolution One的多樣與開放性,將能為多變的膝蓋置換手術提供必要的協助。 據The Robot Report報導,Think Surgical的第二代膝蓋手術機器人TSolution O
骨科治療增效 FDA通過二代機器人膝蓋手術系統
醫材生命週期與3大核心 攸關上市策略與管道 智慧醫療 》智慧醫材 2020/12/01
醫療器材醫照風險分成三級,同時也決定了未來到市場的途徑以及價值。從風險低到高的第一級到第三級醫材,以及對於FDA等監管機關也是創新的AI醫療軟體等應用,分級、管制、取證速度、上市前後的規畫與管理,也都有不一樣的發展和規畫策略。品質、認證、競爭力都是醫療器材開發的三大核心要事。 不同級別醫材 須以不同策略上市
醫材生命週期與3大核心 攸關上市策略與管道
日本穿戴機器人再添新軍 下肢癱瘓者福音 智慧醫療 》智慧醫材 2020/11/30
日本穿戴式機器人知名廠商Cyberdyne,從2003年起研發以神經脈衝控制的穿戴式機器人HAL系列,逐步獲得歐美等國醫療機構認證為醫療器材,造福腦中風或脊椎受損而癱瘓的病人,而現在日本又有新創企業推出類似的產品,Assist Motion的Curara,讓這個市場出現新的選擇。 根據Assist Motion公開消息,Curara與HAL等類似的醫療穿戴機器人最大不同,在於
日本穿戴機器人再添新軍 下肢癱瘓者福音
嬌生發表Ottava手術助理機器人 智慧製造 》機器人 2020/11/30
嬌生(Johnson & Johnson)近日發表了一款名為Ottava的手術機器人,並稱靈活性及操作性都超越了市面上其他類似產品。接下來嬌生計劃將Ottava與Monarch結合,希望能以微創方式挑戰高難度的手術。 據The Robot Report報導,嬌生最新發表的手術機器人Ottava搭載了6隻能與手術台結合的機器手臂,因此嬌生宣稱比起目前位居市場龍頭的Int
嬌生發表Ottava手術助理機器人
醫材創新悖論 監管單位是否支持創新? 智慧醫療 》智慧醫材 2020/11/27
台灣生醫新創從軟體、硬體、服務、系統整合、醫療流程等手段與方法,全力推升醫療服務的品質與安全,希望能夠藉由創新技術,提升產業競爭力的同時,也能落實全球科技的臨床應用;然而,在商業模式與各國政府的政策方向,也將是已經取證的新創,下一步主要面對的挑戰。 產業要創新 醫材監管要安全 從醫療器材
醫材創新悖論 監管單位是否支持創新?
【王欽堂專欄】運用遠距醫療技術 助台灣國際醫療數位轉型 智慧醫療 》醫電整合 2020/11/25
日前由衛生福利部和外貿協會所共同主辦的一場線上直播活動,主辦單位邀請幾家國內醫院及醫聯網,向全球展示台灣特色醫療及遠距醫療現況,這項名為「台灣醫療奇蹟,健康樂活講座? 的線上活動,讓全世界看到台灣不僅在防疫上的成就,同時,也讓世界名列前茅的台灣優質醫療,再次向世人展現。 台灣發展國際醫療可以追溯到2007年政府推動「醫療服務國際化旗艦計畫? 開始,20
【王欽堂專欄】運用遠距醫療技術 助台灣國際醫療數位轉型
217億毛孩商機 睿生攜手屏科大搶進寵物醫療 智慧醫療 》智慧醫材 2020/11/24
面板大廠群創光電2019年孵育第一家新創公司睿生光電,24日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簽訂策略聯盟備忘錄,睿生以自主設計的X光平板偵檢器Mix V14C,結合屏科大教授的研究,建構寵物X光拍攝參數及影像系統,希望用睿生的硬實力搭配屏科大的軟實力,深耕寵物智慧醫療,開創產學合作新契機。 睿生表示,其以多年X光醫療為基礎,從設計、研發、製造一手包辦,為台灣首家整機百分之百設計與製造X光平
217億毛孩商機 睿生攜手屏科大搶進寵物醫療
IPO非醫材創新最後里程 掌握MOA與客戶心理為要 智慧醫療 》智慧醫材 2020/11/13
從臨床出發的醫療創新,在工程師與工業設計師,將醫師的點子做成原型品、產品、服務的過程中,著實為跨界人才之間的互動與知識交流;創新走在法規前頭,創業家必須心中明確知道想要提供的服務為何,同時也要給予股東、合作廠商更強烈與長久的承諾。 醫材發展緊跟作用機轉與微創趨勢 在醫材創新上,Shockwave Medical Inc.
IPO非醫材創新最後里程 掌握MOA與客戶心理為要
成功率3,000分之1 何以成就醫材創新鳳毛麟角? 智慧醫療 》智慧醫材 2020/11/11
近10~20年的新創成功率約莫3,000分之1,可說是鳳毛麟角的創業團隊才能有舉世矚目的商品化、能帶來穩定營收的落地應用。政府從2006年開始針對醫療器材創新的人才著手提出了不少培育計畫,對此,曾於科技部服務過的苡樂合夥人湯孝威分析,即便創新成功率低,卻是提升與整合垂直供應鏈、製造業、品牌建立重要的力量。 創新 首重降低創業與使
成功率3,000分之1 何以成就醫材創新鳳毛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