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災到人禍頻傳 AI如何打造後疫情韌性供應鏈?
細數過去三、四年,從中美貿易戰、COVID-19新冠疫情、塞港缺櫃、原物料齊漲、淨零減碳到烏俄開戰,甚至工廠火災、停電跳電等事故頻傳,從天災到人禍,正全面改寫全球供應鏈的新秩序,供應鏈布局的基礎,也從過往的降低成本變成「降低風險」。 KPMG最新發布的《2022全球製造業展望》報告中也指出,未來供應鏈風險將被視為最大的威脅。像是持續兩年多的疫情對製造供應鏈帶來諸多影響,包括零
企業如何面對綠色課題?IBM提永續三部曲
尤其,無論是突如其來的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還是劍拔弩張的國際關係如中美貿易戰、俄烏戰爭,皆為全球市場增添許多不確定性因子。當各界無法避免身處在迷霧之中的境況,如何臨機應變、充滿韌性的應對,將會是企業未來一定會面對到的課題。 因此,不僅優化供應鏈管理、提升韌性,還有擁抱綠色、淨零碳排,永續經營已然成為如今各產業業者的重要任務之一。其中,落實社會責任更是已被諸多企業
盤點影響物聯網發展的十六大關鍵因素
過去兩年多來在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邊境封鎖和進出口限制對於生產及航運都造成衝擊,據麥肯錫(McKinsey)調查顯示,有高達75%的受訪企業表示,無論是供應鏈、生產製造以及物流運輸方面,都因疫情而受到影響,更有85%受訪企業表示因「數位技術匱乏」而面臨供應鏈問題。 為此,有高達9成受訪企業計劃加速推動數位化供應鏈以提升其適應力,主要包括集中式供應鏈規劃、先
各行各業都在喊缺人缺工 台廠面臨的三大考驗
「缺人當然也會面臨缺才,」前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現為Appier、iKala董事的簡立峰在訪談的一開始,就道出台灣進入人口負成長下的缺才困境,未來將衝擊勞動力與整體經濟,更勢必影響台灣經濟命脈的半導體產業,且牽連才進入一局下半的電動車(EV)產業。前IBM顧問、現為人才培育NPO為台灣而教(Teach for Taiwan)永續長杜瀛則表示,「台灣真的缺人才嗎?」會不會缺的是未來能夠帶領組
塞港難題 中國貨櫃用新科技為港口運輸升級
在全球物流鏈中,海運貨櫃場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2020年的COVID-19(新冠肺炎)讓各國港口壓力大增,再加上各種難以掌控的因素頻頻出現,像是2021年長榮海運長賜輪在蘇伊士運河擱淺造成堵塞、2022年中國大陸因疫情和管控導致船隻延誤造成缺船、少櫃、塞港問題,都打亂了船公司時程與調度,牽連全球運輸供應鏈,鐵路、卡車等運輸作業也跟著吃緊,中國貨櫃董事總經理吳清泉指出,這都讓港口作業量持續維持在高
IBM三管齊下 盼攜手夥伴助產業轉型
IBM自2021年11月正式分拆基礎架構管理服務(Infrastructure Service;IS)業務成獨立上市公司勤達睿(Kyndryl)後,IBM集中資源專注發展混合雲、人工智慧(AI)與轉型諮詢等業務。台灣IBM於3日舉辦新春簡報會,台灣IBM總經理高璐華指出,2022年將持續運用既有技術能力與顧問專長,攜手合作夥伴,協助更多產業業者實現數位轉型。 高璐華提到,20
勒索軟體仍為攻擊大宗 2022慎防三大資安威脅
資訊安全儼然成為各產業必須重視的議題。時間進入2022年,各地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趨緩,逐步進入與疫情共存的新常態之際,資安狀況卻背道而馳持續升溫,過去數年來的主流攻擊手法預期會延續至2022年,資安業者也紛紛呼籲各界不可忽視資安攻擊為營運與聲譽帶來的負面影響。 Fortinet北亞區資深技術總監劉乙提到,2022年需要特別注意的資安威脅有三,第一依然是令製造業頭
越南新創2021年吸金能力強悍 疫後數位轉型可望再創新亮點
根據越南國家技術創業和商業化發展局的數據,該國新創企業於2021年吸引超過13億美元的投資,是2020年的4倍。該國目前擁有超過3,800家新創公司,其中包括3家獨角獸(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公司)VNG、VnPay和MoMo,還有11家估值分別超過1億美元的公司。 Vietnam Express報導,超過200檔基金投資越南新創,其中大部分是金融科技、電子商務、物流、保險、房
腦機介面強化人體功能因應殘障老化造成的身體失能
腦機介面(BCI)有助於加速學習與讓動作更敏捷,轉變人類創作藝術與音樂等媒體形態以及與之互動的方式,讓世界更無障礙、有生產力、安全,更能因應殘障與老化造成的身體失能,為開發下半身麻痺患者與四肢麻痺患者治療方案最具潛力的義肢控制技術之一。 根據The Robot Report報導,BCI研究促成修復認知與感官肌肉運動的許多新發現,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主
走出黑盒子人機更互信 XAI、邊緣AI需求看熱
人工智慧(AI)技術滲入大眾的日常生活與企業的營運當中,從語音助理到數據分析,AI如今可說是無所不在。Appier、iKala董事簡立峰提到,2021年是AI發展史上最特別的一年,放眼全球,至今更已有超過10間Pure AI公司成為「十角獸」(Decacorn)。 2021年進入尾聲,2022年AI產業前景預期將持續看好,業界人士指出,2022年AI產業估計將不會有太多新的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