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變身畫廊、外牆化為訊息窗 LGD開拓透明OLED的實用美
樂金顯示器(LG Display;LGD)在大尺寸OLED面板引領潮流,正在推動下一代透明OLED加速普及,瞄準未來新市場商機,預計在各種領域,具有很高的實用性。 據Digital Today報導,透明OLED是一種相當先進的面板技術,可最大限度發揮OLED自身發光,但無需背光的優勢,尤其透明OLED又薄又輕,兼具透明特性,可望取代現有玻璃櫥窗,提供各種訊息與圖形的同時,也能
小米展示人形機器人 搶在Tesla之前
小米在新品發表會上推出新一代折疊機,也向外界更新自駕車進度,不過整場活動還有另一亮點——人形機器人CyberOne。 CyberOne是全尺寸人形仿生機器人,暱稱「鐵大」。身高177公分,體重52公斤。CyberOne牽涉到的運算包含控制關節活動、聽覺、視覺與空間,還能夠辨識人類情緒。CyberOne採用小米自主研發的Mi-Sense深度視覺模型,能夠辨識3D空間、識別個人,
確保電池材料供應 通用與樂金化學、Livent簽協議
通用汽車(GM)26日宣布,已與樂金化學(LG Chem)及Livent Corp等業者簽訂多年期間合作協議,一同確保生產電動車用電池的原物料供應不致短缺。 路透(Reuters)引用市場最新消息顯示,通用已獲得包括鋰、鎳、鈷(cobalt)與正極材料(cathode material)等電池原物料的供應。目前正朝於2025年以前,完成於北美市場打造100萬電動車大軍的遠大目
樂金搶攻智慧家庭平台服務 2022訂戶目標10萬戶以上
樂金電子(LG Electronics)加速擴大智慧家庭平台事業,預計2022年智慧公寓累積訂單量將超過10萬戶,並持續確保新建公寓追加訂單。 根據韓媒ET News報導,目前樂金智慧家庭平台「LG ThinQ Home」提供的智慧公寓服務,總計已使用於6座住宅區,共1,0363戶。隨著智慧公寓服務需求提升,自2021年起訂單量快速增加。樂金計劃包含未來4~5年內即將竣工的公
LGES、SK On有志一同 看中SFA 3D檢測設備
南韓設備業者SFA進軍電池檢測設備市場,順利取得樂金能源解決方案(LG Energy Solution;LGES)與SK On兩家大客戶,將供應3D電腦斷層掃描檢測設備與視覺檢測設備。 據韓媒The Elec報導,SFA取得LGES與SK On的機台訂單,將銷售3D電腦斷層掃描檢測設備與視覺檢測設備,成為供應商同時對存有競爭關係的客戶銷售特定設備的罕見情形。
打入蘋果鏈仍力尋新動能 磁化看中的是?
南韓相機模組零件業者磁化電子(Jahwa)擬發展電池事業,欲在進入蘋果(Apple)供應鏈後以新成長動力維持成長。電池芯隔熱材料、開槽(notching)切割再生零件為優先評估項目。 據韓媒The Elec報導,磁化電子有意進軍電池材料、電池零件市場,正在評估生產石墨、電池芯隔熱材料、開槽切割再生零件等產品,並且網羅外部人才提高競爭力。 石墨可作為電池負
南韓5G 20MHz追加頻譜 LG U+獨家申請
南韓政府追加釋出3.4~3.42GHz頻段20MHz頻譜,但南韓3家電信業者僅樂金U+(LG U+)提出申請。由於該頻段緊鄰樂金U+使用中的3.42∼3.50GHz頻段80MHz,樂金U+應可透過更新基地台韌體順利使用,提高5G網路速度。 據韓媒Money Today報導,南韓政府追加釋出5G頻譜,樂金U+已對科技資通訊部(MSIT)提交頻率使用計畫書,擬用新取得的5G頻率改
【企業ESG環保作為系列報導-16】麥格納力爭2030年達成碳中和
近年來,ESG已成為全球關注議題。國際社會無一不重視ESG與聯合國發布的「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對於汽車產業來說,巴黎協定提出2050達成零碳排的目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隨著歐盟、美國、日本、中國大陸等地區提出了嚴格限制碳排放的法規,這不僅僅是一級汽車製造廠必須面對的挑戰,更會牽動整體汽車產業的上下游供應鏈。身為汽車產業Tie
【企業ESG環保作為系列報導-13】LGES以100%環境友善為產品目標
近年來因永續與二氧化碳減排的觀念盛行,電動車與動力電池市場蓬勃發展。根據調研機構Trendforce估計,電池製程中最重要的正極材料需求量於2021年達60萬噸,在2025年將突破215萬噸,5年間需求成長率高達258%。而 LG Energy Solution(LGES)作為全球動力電池市佔率第2高的公司,市佔率達22.7%,僅次於市佔率第1的寧德時代的30.7%,近年業務量也隨電動車需求持續成
【企業ESG環保作為系列報導-1】ESG策略的實踐為企業永續經營關鍵
「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ESG)」是觀察企業經營能力的重要「非財務」因素,了解其重要性的企業家把它看作是「投資」,不了解的則把它看作是「支出」。然而從近年ESG成為顯學,各國政府積極推動,愈來愈多企業開始認真實施的現象看來,由資本市場投資方與國際組織所引進的ESG浪潮,已經成為一股善為者可載之,而敷衍怠惰者恐被覆之的力量。 國際ESG評等機構標準不一,的確有爭議空間,但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