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服務當道 IT大廠看好迎接「超數位化」時代
疫情帶來許多新常態改變,也引發全球企業營運架構模式的改變,戴爾(Dell)預期,2022年全球GDP將超過50%是奠基於數位技術及數位應用服務,未來全球進入「超數位化」(Hyper-Digital)運作形態,這將是未來產業主流。而在此之下,未來每個企業都需適合的技術方案以迎接不斷變化的超數位化世界,IT業者對此也摩拳擦掌。 COVID-19(新冠肺炎)爆發至今,疫情為世界帶來
「One ID」為移動服務新戰場? 數據運用成轉型關鍵
移動載具的服務化,以及移動服務的多元化,為近年相關企業主要的轉型方向,前者包括近期以iRent共享汽機車及Yoxi線上叫車等服務朝向會員整合之路邁進的和泰汽車,也包含透過整合會員系統,整合總部鏈結線下車行數據流,並提供更多元化移動服務需求車款的三陽工業。 而後者,則包含原先便以移動服務為主要商業模式的台灣大車隊,近年期以「多元化生活服務」為核心,將服務藍圖擴展至其他生活及消費
全聯掌握全台9成購買數據 Appier助攻OMO部署
沛星互動科技(Appier)宣布將與全台最大連鎖超市全聯福利中心展開全面合作,將運用AI技術協助全聯福利中心強化OMO(Online Merge Offline)的數位策略部署,整合包括全聯官網 、全聯支付PX Pay、PXGo!全聯線上購跨平台網站與應用程式的數據,希望能透過數據分析更精準迎合消費者需求,制定品牌行銷策略。 Appier進一步表示,將透過CRM數據串接,全聯
Pickupp盼共創物流生態系 旺季爆量、卡關有解?
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為大眾生活帶來巨大改變。在疫情期間,消費行為從過去的實體為主,大幅轉移至線上進行。而這樣的巨大轉變促使宅經濟發酵,電商產業因而受惠,更進一步帶起了大量的物流需求。 成立於2016年的物流新創皮卡科技(Pickupp),自2021年7月正式進入台灣市場以來,除了獲得本土電商網路家庭(PChome)投資並合作之外,也積極與其他電商及物流業者拓展合作
打造老文物的元宇宙 區塊鏈、NFT或成典藏新風潮
區塊鏈技術與應用近年成為最熱門話題之一。在區塊鏈技術快速發展之下,更推動了新一代網路Web3.0的投資浪潮。此外,元宇宙概念的興起也讓虛實整合(OMO)的沉浸式體驗與情境崛起,更使得金融科技、遊戲、藝文、科技等業者皆投入其中,競相布局。 如今,基於網路社群與區塊鏈技術的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質化代幣)成為連結實體世界與數位經濟的關鍵技術,根據加密數
宏佳騰攜微星 推全球首款機車智慧後照鏡
由宏佳騰成立之安全車聯網聯盟(CROXERA)推出首款與微星科技共同研發的「智慧後照鏡(CROXERA M)」,此為繼「智慧儀表板(CROXERA Q)」之後實際具備商業化可行性的機車車聯網產品。宏佳騰董事長特助鐘亞成指出,該產品於未來市場上,將可突破既有品牌、指定車款限制,讓使用者在無需換車的前提下,以後裝方式進一步升級騎乘安全。 在技術合作上,微星主要投入無線通訊測試、系
智慧零售助力品牌新零售轉型 業者以OMO掌握商機
COVID-19(新冠肺炎)在全球蔓延已逾兩年,消費模式與產業生態因疫情不斷變化,零接觸商機持續發酵,企業採取數位轉型、虛實融合(O2O)的營運模式,以迎戰OMO全通路新零售時代。 資誠創新諮詢董事長盧志浩表示,零售產業的挑戰以及數位轉型浪潮,再加上疫情推波助瀾下,社交距離、遠距工作模式推升線上購物需求成長,帶動相關業者積極拓展虛實融合營運模式,盧志浩建議企業瞭解最新市場趨勢
綠界科技15日掛牌上櫃 看好OMO市場發展、需求
第三方支付龍頭業者綠界科技15日掛牌上櫃,受惠於近年電商快速成長,帶動長期深耕第三方支付的綠界科技同樣飛快成長,2021年稅後淨利較2020年大幅成長74.55%。 綠界科技近年積極拓展新業務,2022年將以四大方向與四大產品為主軸。其中,四大產品為後支付、票券、OMO刷卡機與信用卡新閘道,綠界科技董事長林雪慧表示,四大產品的成長動能將要看進入市場的時間,尤其現在市場多變,四
OMO生態系前景佳 惟擷取數據有法律風險
COVID-19(新冠肺炎)對會展產業造成衝擊,促使全球貿易朝數位化發展,會議及展覽服務業也逐步轉型,開始以線上、虛實整合(OMO)方式辦理。不過值得注意的是,OMO可蒐集大量有價值的廠商和客戶資料,這些資料若能詳加解讀與分析,有助於掌握顧客消費偏好及需求。不過有研究認為,在有違法之虞的情況下存取及使用數據有其風險,這是會展主辦單位不敢冒然利用數位科技來取得數據的原因。 工業
線上溝通難獲信任 會展產業數位轉型遇障礙
2022年世界通訊大會(MWC)已經落幕,看的出來疫情對大型科技展會仍造成一定的影響。不過在疫情期間興起的線上展會,究竟能不能取代實體展會的一部份或大部份?不少人其實仍有疑問。根據政府的一項委託研究發現,高單價的產品需要長時間業務人員的耕耘,線上溝通較難累積彼此的信任感,而且很多線上買家並不是真正的買家,多半是對手或蒐集情報者,以致雙方媒合及洽談無法達到效果。 為推動台灣會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