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動力列車在美上路測試
Union Pacific Railroad近日同意,以1億美元向Wabtec與Progress Rail採購20輛以電池為動力的貨運列車,以減少溫室氣體與有毒汙染物排放、提升沿途空氣品質、節約燃料成本,初期將在加州與內布拉斯加州的調車場測試在極端冷、熱天氣的作業表現。 據Ars Technica報導,2021年秋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
比特幣的虛擬貨幣支付領先優勢漸流失
根據虛擬貨幣支付服務業者BitPay調查指出,愈來愈多消費者和商家使用比特幣(bitcoin)以外的虛擬貨幣,顯示比特幣在虛擬貨幣支付的優勢正在漸漸流失中。 根據彭博(Bloomberg)報導,BitPay表示,在2021年透過比特幣支付的交易佔比,較2020年的92%下滑到65%。此外,透過以太幣支付的交易佔比在2021年來到15%,穩定幣佔比為13%;其他虛擬貨幣,包括狗
印度將是未來車最大產銷市場? 分析師:政府、車廠膠著戰
根據世界銀行數據顯示,印度購買力平價(PPP)自2014年的5,170美元成長自2020年已達6,390美元水準,雖然2019~2020年適逢疫情嚴峻時期,購買力平價一度下降8%,然而整體而言,2014~2020年印度購買力平價成長率仍有24%。就人口面來看,印度為全球第二大國,總人口數超過13.7億,35歲以下最具勞動及消費力族群則佔全國65%,依據聯合國推算,至2050年為止,印度人口數仍將持
傳Tesla V3超級充電站輸出將增至324 kW
據傳Tesla北美的V3超級充電站(Supercharger)即將於2022年稍晚推出昇級版,輸出峰值將從目前的250 kW提高約30~324 kW有助於加快充電速度,效率相當於在800伏特時可輸出350 kW的複合式充電系統(Combined Charging System;CCS)。 根據InsideEVs報導,Tesla超級充電站原本的輸出峰值:V2從原始的120 kW
香港大學研發超低磁場腦部掃描器 造福貧窮國家患者
香港大學研究團隊設計的超低磁場(ultra-low field)腦部掃描器,運用人工智慧(AI)與傳統稀土磁鐵,無須大型超導磁鐵與遮蔽室,將造福貧窮國家患者。 根據ElectronicsWeekly.com報導,研究團隊設計的腦部掃描器可容納病患頭部與肩膀、結構高度能將幽閉恐懼感覺降至最低,使用近90公斤釤鈷磁鐵作為場源(field source)並結合鐵磁極片,以產生人頭大
自駕物流車重要推手王傑智:商業模式能決定台灣自駕物流車是否普及
走進工研院機械所數位長王傑智的研究室,一眼就看到講究效率的商務人士會使用的升降桌,上頭三台電腦,宛如自駕車的系統就在身旁,能看得出王傑智對於自駕車的熱衷。「有很多事,不是有沒有機會才來決定做或不做,而是自駕這件事,我很認真認為是有機會,」王傑智向記者坦言。 台灣用路環境複雜成自駕技術發展的挑戰與機會 機會在哪?王傑智表示
高鋼價時代 手工具、扣件業等下游業者如何延續外銷佳績?
歐盟碳稅、台灣碳費將陸續上路,鋼鐵業被列為第一波課徵對象將首當其衝,中鋼董事長翁朝棟因此表示,未來鋼鐵成本每噸至少要多30至60美元。而面對高鋼價時代來臨,未來恐不只是個別產業或企業的競爭,而將是供應鏈競爭,因此不只是上游鋼鐵業,中鋼也呼籲中下游業者也需積極朝高值化轉型,提升產品附加價值,透過建立更緊密的上下游夥伴關係,才能擺脫碳有價所帶來的壓力與束縛。 歐盟碳關稅初步看來對
MR元宇宙 不只VR頭盔這張入場券
根據Markets Insider報導,身兼Tesla及SpaceX等兩家公司CEO的Elon Musk,認為元宇宙(Metaverse)概念不過是炒作,因為沒人想把VR顯示器戴頭上戴整天;但實現元宇宙不是只有頭戴VR顯示器這種技術,已有若干廠商看好全像(Hologram)技術,當成次世代顯示新主流。 全像技術早已用在影音娛樂、資料儲存、保全等領域,科幻電影《星際大戰》中,R
石化產業甩碳脫油 台泥、中油跨界布建快充站
電動車在2021年大幅成長,同時帶動布建充電樁商機,無論是傳產、車廠,或是石化產業龍頭皆大動作投入充電樁。據世界經濟論壇(WEF)指出,全球充電站商機可達新台幣14兆元,然以現狀來看,2020年歐盟、美國銷售電動車與充電樁的比例約在8.5:1~16:1之間。台灣目前電動車掛牌數約1.6萬輛,充電站約有1,100~1,200座。全球充電樁的數量明顯不足,且多以慢充為主。市場指出,不只車廠進入充電樁市
遊戲裡得永生 虛擬經驗如何幫助現實存活率?
教育單位對電子遊戲最擔心的問題,可以無血復活,可能導致小孩子缺乏對生命的尊重,沒想到這個特性現在反而成為重要賣點,訓練人們在必死任務中找出不死的方法,以便轉用到現實社會,避免任務中喪命。 比方日本3DCG新創Sciement目前提出的服務,製造逼真的人體內部CG,讓醫學生或醫師練習心臟外科手術,知道怎樣動刀才能確保患者安全,該公司CEO瀨尾拡 史是有醫師執照的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