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腳 智慧應用 影音
EVmember
榮耀會員
「科技行腳」是DIGITIMES總經理黃欽勇記錄旅行、閱讀、攝影與產業互動的專欄,DIGITIMES希望能以更寬廣的視野,與大家分享美好的生活體驗。

告別IC之音(2):壽命的延長與生活模式的改變 

  • 告別IC之音(2):壽命的延長與生活模式的改變
0:00
0:00
20世紀中葉起,人類的壽命有了長足的進步

亞當斯密在寫大分流時,全世界正受到傳染病的威脅,這與貧富差距關係不大。英國的啟蒙運動,強調的是不斷改進的心態,而這也是現階段台灣缺乏的核心價值

不平等也是文明的禮物之一。人類學者柯恩(Mark Narhan Cohen)說:「文明的開發過程,便已注定不可能將成果公平的針對所有的公民福利」。農業不見得是人類史上傑出的轉變。聚居的農業生活,形成階級差異,但並沒有提高太多的壽命。相對的,在漁獵時代,每個人的溫飽是領袖的責任,相對而言是公平、合理的分配。二次大戰後,很多人以「大逃亡」的方式離開自己的家鄉,但也脫離了貧窮,1949年的中國人、韓國人大逃亡,1960年代貧窮的英國人移民澳洲,1958年時中國的預期壽命為50歲,1960年前後大災荒時跌到30歲,當毛澤東停止文化大革命時,平均壽命的期待又回升到55歲。在大躍進時期的嬰兒,有1/3未能存活。「香菸有害」的廣告,拯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但最先接受知識、資訊的人,是高教育的族群,這是不是「不公平」。知識是財富、快樂、健康的關鍵。掌握知識,可以知道不要抽煙,這是健康的驅動器,可以理解大多數選擇戒煙的人,知識程度比較高。

知識專業化的弊病:讓更多人振振有詞的以自己的專業知識做為論證的基礎,導致其他人詞窮,或者扭曲事實的真相。事實上,今天很多的問題都需要跨領域的學習,激盪、修正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