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采Micro LED產線2023年底就緒 迎戰台灣發展終極顯示最佳時機 智慧應用 影音
長庚大學
IC975

富采Micro LED產線2023年底就緒 迎戰台灣發展終極顯示最佳時機

  • 韓青秀台北

富采投控旗下晶電、隆達及晶成分頭布局Micro LED,2025年將帶來明顯成長動能。右起為晶電董事長范進雍、隆達董事長蘇峯正及晶成董事長施韋。李建樑攝
富采投控旗下晶電、隆達及晶成分頭布局Micro LED,2025年將帶來明顯成長動能。右起為晶電董事長范進雍、隆達董事長蘇峯正及晶成董事長施韋。李建樑攝

Mini LED需求不振,富采投控2023年營運挑戰年成長難度大增,Micro LED做為關鍵戰略布局,預計下半年將完成6吋Micro LED新廠規劃,並透過既有廠房擴充產能,在年底產能建立完畢後,2024年初送樣給客戶認證,可望於2025年進入量產,並迎來新一波明顯的營收成長,將於2027年進入第二階段成長期,新廠產線持續擴充約達1萬片套(含RGB),未來將挑戰Micro LED面板的成本降至10分之1。

富采表示,目前看到第1季為營運谷底的跡象明確,第2季起開始小幅回升,但力道仍不強,下半年也可望持續優於第2季,但全年而言,受到Mini LED市況仍保守,無論是Mini LED出貨或富采整體營運,要超越2022年的難度仍高。

以終端應用來看,Mini LED大型顯示器、應用於車載或電視的背光領域成長明顯,尤其是Mini LED POB車載應用從下半年明顯成長,整體出貨量可望倍增,2024年進入爆發,至於消費性電子、面板復甦有利於背光需求,而大型顯示器則受惠於疫情解封,推動商業或展覽需求增溫。

富采在Touch Taiwan 2023展會聚焦於Micro LED、Mini LED、車用、感測、元宇宙及次世代化合物半導體等主題。晶電董事長范進雍表示,Micro LED進展順利,目前仍處於推廣過程,但產業方向明確,擴產進度也依照預期進行。

Micro LED產能規劃分為兩部分,分別是與錼創合作新增建置的6吋Micro LED產線以及既有廠房,預計第一波合計產能將在2024年底達到5,000片套/6吋,在客戶完成認證後,最快在2024年底~2025年可望放量出貨,帶動Micro LED營收快速成長,第二波產能還在規劃中,預計2年後合計達到1萬片套。

范進雍認為,儘管新產線設置完成後,從客戶完成認證到進入量產,中間需要接近一年的時間,且量產的規模也不會太大,但最大意義在於富采已經掌握先端新技術,未來第二階段的擴產,對提升產能的效益會比較大。

隆達董事長蘇峯正指出,規劃擴產Micro Package產線,目前設備陸續拉進,在工程樣品和產線準備就緒後,2023年下半將送樣給客戶,2024年可望順利出貨量產,更新一代的主動式Micro Package+也預計2024年問世,把IC及控制器都納入整合,並採用半導體等級的黃光、蝕刻等製程,首波將供應給不具面板產能的RGB顯示器客戶,未來也可望擴大爭取面板客戶的訂單。

Micro LED成本降低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蘇峯正認為,成本下降需要很多面向努力,產業鏈還有很多重要議題要改善,包括巨量轉移速度愈來愈快,目前聽聞有業者能做到1秒達1萬顆的轉移速度,預計半年後還會繼續提升,未來可能變成10萬顆,設備提升將帶動成本下降。

范進雍指出,成本降低可透過晶粒使用率有效提升來達成,目前Micro LED磊晶使用率有待提升,由於圓形磊晶進行轉移時,四方形轉移頭將耗損晶圓使用率,若能排成四方形的使用率,可以被擴大,這也表示均勻性要求必須很高,此外,晶電的任務要從物理上把Micro LED晶粒持續縮小,而發光效率要能維持接近,這將是最大挑戰。

蘇峯正以LCD發展歷程為例,過去2005年的32吋面板要賣1,000多美元,如今大概僅約30美元,成本降低快速,未來Micro LED面板成本也可能降到僅約現在10分之1,甚至是20分之1。

范進雍估計,Micro LED面板(含玻璃、機構、設計及驅動迴路等)成本降至10分之1目標,有機會在4~5年內達成,但需要整體供應鏈配合;蘇峯正補充指出,當新產品滲透率來到15~25%,對於廠商就有生產規模經濟,將加速成本下降速度。

蘇峯正指出,台灣發展Micro LED具有優勢,目前中國產業的腳步比台灣慢,而台灣面板廠正需要大力轉型,LED廠的產品布局完整,且Mini LED經過國際大廠的磨練而品質穩定提升,整個台灣產業供應鏈成形,無論是汽車、戶外看板或智慧手錶的大廠,都到台灣尋求Micro LED解決方案,現在正是台灣發展Micro LED的最佳機會。

 
責任編輯:陳至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