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產值可望衝260億美元 未來5~10年迎爆發性成長
- 林欣姿/研究中心
隨著AI、感測器、材料等技術突破與成本下降,加上勞動力短缺的影響,全球人形機器人產業正加速發展,並積極導入場域試驗,以證明人形機器人的潛在利益與商機。近2年尤其以美、中兩國發展較受矚目,DIGITIMES認為,未來5~10年人形機器人將迎來爆發性成長,至2035年將創造近260億美元產值。
從近期發展狀況來看,美國和中國是人形機器人發展的兩大主要國家。美國在技術研發方面領先,中國則在市場規模和政策支持方面具有優勢。
波士頓動力在2013年推出採液壓動力的Atlas人形機器人,過去十年在移動能力上可謂為人形機器人的典範,而2024年4月波士頓動力宣布液壓版Atlas退役並推出新一代電動版Atlas,大幅縮減體積、重量與保養成本,但安全性與靈活度更勝以往,可見電動化人形機器人為大勢所趨,電動版Atlas也預計在2025年導入現代汽車工廠場域進行試驗。
Tesla在2023年底推出的Optimus Gen 2展現精細的抓取能力,預計在2024年底導入Tesla自家電動車產線進行試驗;Figure AI的Figure 01具視覺推理與自然流暢對話的能力,預計導入BMW位於美國南卡羅萊納州的工廠進行試驗,接下來2年的場域試驗將是人形機器人是否能走向商業化量產的關鍵。
中國則擁有龐大的製造業市場和豐富的人才資源,為人形機器人的大規模量產和應用提供有利條件。此外,中國政府也提出多項政策支持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如中國工信部在2023年底提出「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北京成立人民幣100億元規模的機器人產業基金等,目標至2025年實現人形機器人量產,預計市場規模可突破10億美元。
人形機器人現階段僅用於小範圍試點的導入試驗,但隨著生成式AI的發展,人形機器人的進化絕對是持續進行的,DIGITIMES研究中心分析師林欣姿表示,未來5~10年將是人形機器人快速發展的階段,待技術成熟、成本下降,各家業者找到商業應用的切入點時,人形機器人將有望成為人類得力助手,改善人類生活品質。
責任編輯:陳奭璁
- 機器人迎兩大趨勢 人形機器人3~5年有望商用化
- 黃仁勳首度談及Rubin架構、演講加大台灣供應鏈比重、影片致謝點名6台廠
- 機器人市場潛力大 IPC業者不缺席
- OpenAI機器人團隊死灰復燃 具體計畫保密到家
- 沒搭上NVIDIA AI專車?最後上車機會仍有希望
- 人形機器人產值可望衝260億美元 未來5~10年迎爆發性成長
- 人形機器人「小腦」發揮作用 台廠工業感測器自主力仍偏低
- 傳三星放棄自駕車軟體研發 集中投入機器人智慧化
- 重整是為了「人形」飛得更高?三星解散機器人事業小組
- 機器人也要棄油轉電 波士頓動力改朝換代為哪樁?
- 以色列「夢幻團隊」打造 可以到處走的家務機器人亮相
- Optimus拼年底上工?人形機器人三巨頭之爭白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