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感測改變互動模式 手機進入全新世代 智慧應用 影音
EVmember
DForum0515

3D感測改變互動模式 手機進入全新世代

聯發科技多媒體開發一處處長朱啟誠。
聯發科技多媒體開發一處處長朱啟誠。

2017年11月,蘋果推出內建Face ID的iPhone X之後,3D感測成為全球智慧手機業者重點技術趨勢,Android陣營預計也將跟進,市場已然全面啟動,聯發科技多媒體開發一處處長朱啟誠指出,此技術目前雖只應用於臉部識別,不過未來觸角將會延伸到其他領域,3D攝影機的產值在2020年可望達到76億美元。

對於3D感測市場,朱啟誠引用研究機構的數據表示,未來主要應用將會以專業攝影機和手機為主,地區部分,亞洲將會是出貨大宗,北美其次,2022年的手機市場,其滲透率會達30%,至於生態供應鏈中,包括感測IC、光學元件、掃描振鏡(Scanning Mirror)、3D攝影模組、鏡頭、軟體等,其中3D攝影模組的產值最大,在2022年將有60億美元。

3D感測技術主要有三大技術,包括雙目視覺(Stereo Vision)、飛時測距(Time to Flight)、結構光(Structured Light)等。雙目視覺是以2個相機所產生的視差判斷物件距離;飛時測距是計算紅外線發射後,撞擊物體反彈回來的時間,快速計算物體與相機的距離,目前已多用於手機相機的對焦;結構光是將投影光束大量投射在物體表面,再接收反射回來的光束變化,以判斷物體形狀。這三大技術所需的運算量,以飛時測距最低,雙目視覺因有兩個攝影模組的影像,因此運算量最高,結構光則是居於兩者之中,不過就成本來看,結構光由於投射出的光點數量多,且精準度需求非常高,因此成本也同步提升,為三種技術中最高。

應用方面,3D感測在智慧手機的主要應用包括人臉辨識與AR/VR,朱啟誠表示,現在智慧手機螢幕的設計逐漸走向全面屏,手機正面已無空間放置指紋辨識感測器,未來臉部解鎖將會成為剛性需求,而除了解鎖外,未來也有可能成為行動支付時的身分辨識工具,廣告業者則可透過臉部形狀與表情,判斷出消費者的性別、年齡、看到廣告內容時的情緒反應,用以製作更精準的內容與個人化服務,至於AR/VR的應用,則是將手機與周邊環境做更深層的結合,例如以手機攝影模組的Inside-out追蹤系統,作為精確室內定位。

朱啟誠指出,3D感測技術將會翻轉手機、人、環境的互動模式,手機會開始擁有相機無法達到的功能,光以攝影來說,具備3D感測功能的手機將可偵測出被拍攝者臉部輪廓深淺,自動調整光線後,即可拍攝出最佳效果,免去過去還須透過後續的軟體影像調校。朱啟誠表示,手機與人、環境的互動從2D走向3D,將會帶來革命性的變革,就像過去店是由黑百轉為彩色,其創新應用將不斷被開發出來,讓手機進入全新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