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基的 AI 創新路四步驟,價值從流程建立中展現 智慧應用 影音
EVmember
member

凱基的 AI 創新路四步驟,價值從流程建立中展現

論創新,金融業向來懂得善用當代最新技術,跑在各行各業的最前面。從世界第一台ATM、電子交易到AI,是 2018 年金融業全力關注的領域,凱基銀行參與台灣微軟 2018 亞太技術年會AI 產業應用發表會,代表的就是台灣金融業的創新觸角,開始延伸到AI領域。

AI帶來的效益提升甚至商業模式創新,讓各家金融機構前仆後繼;而國內銀行近幾年手腳也很快,「智慧客服」、「理財機器人」等「以AI之名」的服務也開始普及。但目前台灣金融業的AI 服務其實比較屬於「套裝」的概念,並無法真正凸顯AI價值。

凱基銀行的AI創新路四步驟,走出不一樣的數位轉型旅途

凱基銀行隸屬開發金控旗下子公司,為了要將金融業與科技真正結合,選擇了一條更有挑戰性的 AI 路徑,從組織調整、資源配置的思維,全面盤點AI能夠創造的成本效益,更與台灣微軟攜手,希望結合銀行大數據與 AI 人工智慧,開發更多滿足客戶需求的數位金融服務。

第一步:成立AI學習小組,定義問題範疇與凝聚組織文化

過去一年半,開發金控率先成立了,跨產學界及集團內各子公司的數據及資訊專家的15人AI學習團隊,透過各子公司前線的實務議題蒐集,本次選定利用AI深度學習的優勢,結合凱基銀行「KGI inside」的異業生態資源,由學習團隊以 POC(Proof of Concept 概念驗證)的方式,選定以集團內客戶對個人信貸產品的精準預測及差異化服務為題,發展以「AI預測模型」為核心的自動化決策的關鍵技術,解決目前數位化服務與產品中決策效率、差異化服務的瓶頸。

專案的範圍更著重如何將概念落地以產生業務的實益,由學習團隊針對End to End的所有關鍵步驟,以新的AI方法逐一設計檢視及落地。

要讓這個新的方法順利運行,第一步面對的就是最重要的步驟「議題的制定」,AI的運用範圍大、種類多,各單位對AI的期待及實際效益評估有很大的差異,透過跨單位的溝通取得共識,訂定出可快速且量化驗證成效的議題。

接著,要克服「組織文化」的差異性,透過學習型AI團隊的組成,讓集團內部各單位逐漸凝聚共識,並透過產學合作,讓學校及企業進行技術交流,同步學習與精進。最後完成最重要「資安保護」工程,在跨集團子公司的匯整運用,且技術團隊為外部團隊的狀況下,特別加強建立個資保護去識別化、不可逆的標準準則,於企業防火牆獨立封閉的環境內建置開發環境,集中控管軟硬體環境及資料,讓AI技術發展在確保個資及資訊安全下,兼顧專案進行。

第二步:確認好專案開發目標,評估新技術導入後的實質效益

凱基銀行結合中華開發金控資源及軟應商、學界技術團隊合作,以「運用大數據及AI達到資源自動化與決策自動化」為首要任務。在目標任務確認後,在使用同樣的資料下,由政大技術團隊建置AI預測模型,與傳統預測技術比較,以評估導入新技術解決舊問題效益。

與凱基合作此項專案的政大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謝明華表示,從學界的觀點來看,希望透過這類合作,達成產學雙贏。「開發團隊提供演算法測試的流程know-how。」他表示,政大與凱基將利用此案機會,將各種演算法一一套用測試,找出最佳解方。他也強調,AI並不是選了一種演算法就不能改變,而是類似模組化的概念,當新的資料進來,資料特性改變,變換一種演算法就能挖掘出更多資訊。

第三步:量身打造AI轉型路徑圖,企業的AI轉型流程自己定義

凱基以中華開發金控集團內部子公司產品跨售做為導入AI的試金石,在建立新的演算法及軟硬體環境後建立 AI 預測模型,再將所產出的新資料導回模型,透過AI自動判別與修正,得出判斷結果。這一連串的流程如果能夠發展出標準化的 SOP,未來因應各子公司不同的業務需求,即可將這套模式複製套用,藉重AI預測模型提升效率甚至創造出新的商業模式。

第四步:聯手數據專家,從AI找洞見提供金融業新視野

凱基銀行創新科技金融處資深副總經理周郭傑指出,台灣的金融業透過 AI 來開拓新服務與業務的空間還很大。舉例來說,國內大型金控集團業務繁多,從銀行、保險到證券等等,加總起來,台灣各大型金控都至少有超過六百萬的客戶數,可惜這些客戶往往各自分散在各個子公司,無法整合發揮綜效。

但是未來的趨勢是,當客戶有保險、銀行、證券的需求時,金控能夠提供快速、便利且無磨擦的服務。能達全方位服務的前提就是透過大數據與AI的運用,有效掌握客戶過往的消費行為甚至是信評,當客戶對某一項產品有需求時,即可作為提供服務及評估的參考。周郭傑說,以開發金控集團為例,能夠提供給客戶的服務很多元,若能整合互通,不論對企業或客戶而言,都能產生更高附加價值。

因此集團從一年半之前,就開始替導入AI做準備。他舉例,銀行業的貸款業務,是一條很長的決策樹,從行銷回應率、申貸率、核准率、到實際動撥率,再到動撥之後的提前還款率、流失率、呆帳率、甚至呆帳回收率等等,每一項都是一個決策點,而決策點的預測值怎麼來,就可以靠AI來輔助。

以目前銀行的核貸率為七成為例,傳統的貸放決策思維是盡可能以專家經驗及知識謹慎篩選,以免有對客戶的情況有所誤判。但如何更精確判斷每一個客戶適切的需求及精準的回應,就是我們的課題,也是運用AI及大數據可以有效解決的議題。

AIvs專家知識 ,理性邏輯之外看見更多可能性

金融業能借重AI跳脫本業的思維,周郭傑認為金融業需要透過AI導入,拓展全新的視角來理解用戶以及優化服務。比方說,與銀行往來的客戶之中,哪些在證券部門下單的成功率最高?若根據傳統的專家推論,可能會以客戶跟銀行往來的次數、或基金下單次數這類變數來判斷。但AI處理的不是理性邏輯,它擅長將多個看似不關連的變數,進行交叉比對之後,得出意料之外的結果,也因此充滿更多可能性。

不論如何,凱基選了一條更不輕鬆卻更有潛力的道路,以客戶為中心發展AI應用服務,而金融業AI發展決勝的關鍵,就是誰最貼近客戶,而不是以過去經驗為依歸,相信這會展現在凱基的品牌價值上。

 本文出處為科技橘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