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強化安全科學能量 助IoT新創發展 智慧應用 影音
Event
EVmember

UL強化安全科學能量 助IoT新創發展

UL全球副總裁賴倫輝
UL全球副總裁賴倫輝

伴隨大數據、AI人工智慧等浪潮崛起,促使物聯網(IoT)應用發展的基本盤日益壯大,不僅為人類生活演繹更多驚喜,也不斷締造超越期待的創新商業模式,觸角廣泛伸及工業4.0、金融科技(FinTech)、智慧醫療、智慧零售、車聯網、智慧建築、智慧城市等等領域,大舉覆蓋人們食衣住行育樂之各個面向。

不可諱言,看似璀璨奪目的明日科技,要想真正形成長遠大局,必須結合關鍵的臨門一腳,即是人們對這些新科技使用上的信賴與安心。否則若任由手機電池爆炸、電動滑板車起火等類似意外事故一再上演,勢必讓用戶信任感急遽下滑,連帶讓一些原本預期大有可為的新創商機,因而受到重挫。

DIGITIMES總經理黃欽勇

DIGITIMES總經理黃欽勇

UL研發總監王凱魯博士

UL研發總監王凱魯博士

台灣西門子軟體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敏智

台灣西門子軟體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敏智

UL電子科技產業部首席工程師江志翔

UL電子科技產業部首席工程師江志翔

NVIDIA亞太區技術行銷總監嚴永信

NVIDIA亞太區技術行銷總監嚴永信

DIGITIMES研究中心分析師兼專案經理林芬卉

DIGITIMES研究中心分析師兼專案經理林芬卉

香港商阿里巴巴香港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總經理傅紀清

香港商阿里巴巴香港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總經理傅紀清

UL家電、空調、製冷設備暨燈具組專案工程師林宗慶

UL家電、空調、製冷設備暨燈具組專案工程師林宗慶

UL環境暨傢俱部資深業務經理谷婉琳

UL環境暨傢俱部資深業務經理谷婉琳

UL建築與生命安全科技部工程部經理吳權泰

UL建築與生命安全科技部工程部經理吳權泰

UL健康科學部工程部總監王舜民

UL健康科學部工程部總監王舜民

由此看來,隨著酷炫科技洪流的席捲,「安全科學」的重要性必然與日俱增。著眼於此,全球安全科學機構UL(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與DIGITIMES合作,於日前盛大舉辦「2017 IOT新創論壇」,並將主軸定調為「安全科學成就明日科技-前進物聯網、大數據與人工智慧」,邀集新創領域的產業巨擘,在分享創新應用經驗之餘,不忘闡述如何建立消費者信心,藉此形成「創新安全」參考典範,引領其餘廣大企業實踐安全科學,掌握IoT戰役的致勝關鍵。

唯有信任,才能完勝智慧未來

UL全球副總裁賴倫輝強調,唯有「信任」,才足以完勝智慧未來!2016年發生諸如手機電池自爆等意外事件,相關廠商不僅因召回不良品而釀成損失,亦使企業形象重挫,顯見任何創新科技若無法取得用戶信任,勢必難以支撐背後商業模式的長程發展,因此安全科學就是IoT商機的加速器。

「信任」二字看來簡單,但實現難度並不低。賴倫輝說,綜觀現今應運而生的智慧裝置,皆可經由無線網路加以控制,不但衍生許多新的安全問題,也帶來超乎想像的隱私風險,使各種IoT創新應用存在諸多信任威脅。

為協助業者有效克服風險,UL亦步亦趨拓展服務版圖,如今不僅涵蓋產品安全與性能的測試認證,更進一步將範疇擴展至產品永續性、網路與軟體安全、企業運作透明度甚至行銷宣告檢測驗證等眾多面向。

以頗令業者苦惱的網路與軟體安全議題而論,UL已透過長期累積的科學與標準發展之專業基礎,催生UL 2900系列標準,讓全球企業得以從源頭保障軟體安全性,及早評估軟體漏洞與弱點,大幅降低日後遭入侵的風險,強化製造商、供應鏈、消費者彼此之間的信任基礎,確保創新科技能在安全科學的守護下生長茁壯,孕育長遠永續的商業成果。

翻轉思維,迎向萬物聯網商機

DIGITIMES總經理黃欽勇,以「世界大翻轉-前進物聯網、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為題發表演說,點出企業迎接新時代之兩難,一是「延續性科技」,難以割捨PC、手機等核心業務來源,造成事業僵化,另一是「破壞性創新」,最大競爭對手不再是同業,而是違反經營直覺、憑空而降的新勁敵。

黃欽勇說,眾所皆知有三大定律影響科技業,其中以摩爾定律最廣為熟知,但人們逐漸懷疑該定律已達極限;其實隨著電腦運算、感測器與網路、機器人、3D列印、合成生物學、數位醫療、奈米材料、人工智慧、虛擬實境與全景影像科技等9大技術不斷演進,已形成嶄新的「摩爾定律列車」,交互衝擊力道甚強,也蘊含莫大契機,端看企業是否掌握箇中價值體現方式之轉變,重新擬定發展戰略。

身處萬物聯網時代,台灣產業不宜困守從零件、模組而至系統的傳統線性供應鏈,應轉化為矩陣型供應鏈,形成一個跨國、跨區、跨業合作平台,以競逐橫跨供應鏈到終端應用的多元智慧商機,如此才可望憑藉多元製造創造無可替代的優勢,進而「暗渡陳倉」連結各種智慧應用、深耕市場。

借重安全科學,促成明日科學

UL研發總監王凱魯指出,從古至今人類往往從失敗中學習,付出慘痛代價才知「明日科技」蘊藏莫大風險;UL期望藉由科學方法,判定產品是否安全,讓人們毋需親身經歷失敗,此即為「安全科學」的真諦。

安全科學箇中包含基礎科學、測試科學與預測科學等3大關鍵項目,大致脈絡是先理解問題本質,制定安全標準與測試方法,輔以安排正確的測試環境,最終借助FTA或FMEA等預防性失效分析方法,及早挖掘潛在風險。毫無疑問,對於產品特性的了解,是判定產品安全的關鍵一步,故需優先檢視產品的整體結構,包括材料、元件、產品乃至系統。

儘管藉由材料改變來挖掘產品Safety問題,始終是經濟有效的好方法,但隨著IoT創新技術發展,使安全挑戰不再侷限於Safety,需延伸到傳輸安全、資料安全等Security構面,為此UL特別制定UL 2900系列標準,期盼透過全新機制預知潛在的危險因子。

融合虛實,成就智慧製造大業

論及工業4.0,多數人公認的經典案例,便是西門子安貝格數位工廠。西門子工業軟體大中華高科技行業暨台灣區總經理陳敏智,點出安貝格的成功秘訣,即是透過產品生命週期管理(PLM)、製造執行系統(MES)與工業自動化等三個特定關鍵技術的整合,促融合物理製造世界與虛擬製造世界為之融合。

陳敏智表示,以往產品設計暨規劃、生產等前後段生命週期,分屬CAD/CAM/CAE、Shop Floor等不同平台,至於中間段的製程,則仰賴紙張、電話等傳統溝通媒介,因而形成時間浪費,衍生重工、品質不良、交期延誤等問題;反觀安貝格透過單一PLM數據骨幹,並藉由BOP暨模擬驗證機制居中串聯,讓設計端與製造端有效鏈結、其間不再出現斷層。

展望未來,高科技產業的智慧製造藍圖,理應融入猶如安貝格的「數位總線」思路,從產品設計、製程規劃、製程模擬、產線設計、工廠/產線模擬到虛擬測試,所有環節一路貫通,不再是一個個孤島,彼此間無需借助人為轉檔或溝通。

訴諸安全與信任,落實智慧契機

UL電子科技產業部首席工程師江志翔,援引科技教父Kevin Kelly所言,指人工智慧(AI)將觸發第二次工業革命,被賦予多維度智能的機械人,可協助人類節省更多時間,使人類專注投入諸如研發難以衡量效率的事物。

即使新科技加入,仍需倚靠「信任」,才能讓智慧契機化為可能,只可惜現今創新速度仍明顯高於產生信任的速度。江志翔說,「信任」非特定材料,尤其目前進入使用者為王的時代,用戶在意的點能否被滿足,牽動信任關係的建立與否,亦是創新科技能否發光發熱的關鍵所在。

基於信任,UL在不停自我演化,從以往防火、電氣等層次,如今因應市場需求變遷,積極跨足軟體、資訊、互操作性的安全標準開發暨測試認證,促使創新科技被廣為接受使用。

AI翻出圍籬,應用觸角無所不在

伴隨IoT與AI浪潮起舞,不論大小事物都朝向智能化發展,而物件之所以聰明,必須經過學習,堪能大幅加速學習歷程的GPU,顯得益發重要。

NVIDIA亞太區技術行銷總監嚴永信指出,當前適用於GPU運算範疇相當多,包含遊戲、虛擬實境、人工智慧或高效能運算(HPC)、自駕車。單就AI而論,裡頭其實蘊含許多項目,其中被討論度最高的是深度學習,其原理近似人類學習過程,透過重複觀看、體驗,終至養成精準判斷能力,其間涵蓋了訓練、推論等主要歷程,皆需借助GPU來加快執行速度。

目前幾乎任何產業都需要運用人工智慧,嚴永信認為最佳實踐場域,正是智慧城市,只因它是眾多元素的集合體,無論交通管理、人流分析、公共安全或資源優化等等領域,皆須利用AI提高處理效率,至於這些應用最終賴以執行推論判斷的處所,可能在雲端、終端,或鄰近終端的邊緣(Edge),為此NVIDIA推出Metropolis智慧影像分析平台,內含終端、Edge到雲端之完整方案,含括為適用於終端的Jetson、適用於伺服器與資料中心的Tesla,及適用於雲端的DGX,意在將AI、深度學習技術運用在每個影像串流上,協助打造智慧化城市。

自駕車蓄勢待發,啟動劃時代交通革命

DIGITIMES研究中心分析師兼專案經理林芬卉表示,儘管近十年全球汽車銷售量的成長曲線頗為平緩,但汽車產業不乏吸睛題材,即是自駕車或無人車,現階段與此相關的重點發展項目為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

2017年全球ADAS產值可望達201億美元,預估2022年大幅躍升至671.76億美元,其間最大關鍵時點落在2020年,當年產值將首度突破400萬美元大關,歐美日新車搭載ADAS比例超越50%,主要搭載功能包含自動緊急煞車系統(AEB)、車道偏離警示系統(LDW)、盲點監測系統(BSD)、自動車距控制巡航系統(ACC)與環景影像系統(AVM)等。

林芬卉預估,2025到2028年,可望實現高速公路全自駕,至於市區全自駕,則落在2027到2030年,屆時AI產業發展趨於成熟,每5輛車中即有1輛自駕車。綜觀新一代ADAS/自駕車系統架構設計,其中包含猶如人類五官的感測器,例如相機、雷達、光達、超音波、GPS、V2X(車聯網)、汽車遠程信息處理,另有近似人腦功能的資料處理與融合層,由運算處理器與GPU組成,最後還有汽車系統,主要用於發揮煞車、油門控制、轉彎、對駕駛人提出警示等等動作反應功能。

活用大數據,打造電商新創模式

香港商阿里巴巴香港電子商務台灣分公司總經理傅紀清,以「大數據時代,電商的新創商業模式」為題發表演說,他舉一個經典案例,即是位在山東、被喻為「魔幻工廠」(經營西裝的C2M大規模定製)的紅領集團,其彙集多達300萬組人體版型數據,據此衍生千萬種設計組合,可實現一人一款或一人一版,滿足消費者99.9%的個性需求。

只要客戶透過App提出量體需求,紅領便出動大巴士,就近智慧掃瞄客戶的個人尺寸,接著客戶再以App選擇想要的布料、顏色、鈕釦、樣式並予確認,訂單就此成立。更有甚者,紅領旗下個性化定製平台「酷特智能」的服務觸角也向外延伸,累計輔導改善20多個產業,藉由跨域大數據的彙集,共建C2M(消費端驅動製造)商業生態,形成全球化、多品類、企業級的跨境電商。

同樣順著數位經濟脈動,阿里巴巴自許為擴大數據價值的公司,旗下B2B電商平台的發展格局,已從過往「外貿+互聯網」轉變為「互聯網+外貿」,期使外貿企業不僅透過電商進行資訊展示,而能真正享受「累積數據、看見信用、促成交易」之互聯網變革紅利。

探索新科技與安全的智慧交鋒

論壇尾聲,主動單位依據「新創科技與安全交鋒」主題規劃3個分堂議程,各自探索不同智慧方案。

針對「智慧居家」,由UL環境暨傢俱部資深業務經理谷婉琳率先登場,指國際綠色環保認證之誘因,在於證明企業的產品與管理具競爭力,藉此躋身國際市場、創造利潤;UL的綠色認證服務方案,已被全球逾900個公私機構納入採購規範認可或參照,以UL SPOT永續產品平台為例,即是大量建築師或設計師尋找永續建材的主要來源,亦成為REVIT(建築資訊模型)的嵌入服務。

UL家電、空調、製冷設備暨燈具部專案工程師林宗慶說,隨著IoT功能加入,使所有產品都日益複雜,開始需要借重軟體來執行安全控制,為此UL提供軟體評估服務,協助企業建立標準化軟體開發系統與流程,假使企業欲減輕軟體評估負擔,可集結眾多企業的相同需求,說服晶片廠將Safety功能設計於MCU,如此只要該MCU通過UL XAAZ2/8認證,個別企業就不需做軟體評估,加快Time to Market進程。

針對「智慧建築」, UL建築與生命安全科技部工程部經理吳權泰闡釋「美好生活的安防應用」,指安防應用加入IoT後,不僅須面對基礎安全、產品性能、環境適應性等挑戰,更因無線傳輸衍生新考驗,此時宜以UL985/UL1023為依歸,評估無線傳輸穩定性,輔以UL CAP(Cybersecurity Assurance Program)服務來確保網路安全;而UL已在台灣成立亞洲唯一的「安防產品卓越測試中心」,專注提供全方位的門禁系統與防盜警報等安防產品測試服務。

最後針對「智慧醫療」,由UL健康科學部工程部總監王舜民進行演說,他指出因應全球高齡化趨勢,使長期照顧蔚為熱門話題,業者運用諸多感測技術方案,持續蒐集高齡者的生理資訊,可能造成一些不可預期的風險;為此UL催生AAMI/UL 2800標準,確保穿戴式醫療器材本身的安全性,另搭配UL 2900系列標準,證明產品符合FDA對於網路安全的要求,協助業者在安全無虞下,全力搶灘長照健康商機。(本文由DIGITIMES孫昌華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