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技術躍進 自動設備快速成熟 智慧應用 影音
Microchip
member

人工智慧技術躍進 自動設備快速成熟

亞馬遜積極發展快遞無人機運送貨物,可惜則受限於法規與成本問題,短期內恐怕難以真正商業化。圖片來源:亞馬遜
亞馬遜積極發展快遞無人機運送貨物,可惜則受限於法規與成本問題,短期內恐怕難以真正商業化。圖片來源:亞馬遜

受惠於半導體製程進步,帶動各類感測器元件效能快速提升,加上價格也滑落至合理價位,輔以人工智慧演算法的成熟,無人機早非是僅用於軍事用途的武器,而是成為企業拓展業務的重要工具,市面上更出現許多針對消費市場設計的娛樂性產品。

根據Gartner研究報告指出,2017年無人機出貨量將達300萬台,約比2016年高出39%。若從營收額分析,2017年將超過60億美元,只是在產品單價微幅下滑下,僅比2016年高出34%,而2020年市場規模則可望成長到112億美元。

特斯拉是發展自動駕駛最積極的車商,儘管汽車銷售量短期無法提升,但目前已累積多達2億公里的自駕車經驗。圖片來源:特斯拉

特斯拉是發展自動駕駛最積極的車商,儘管汽車銷售量短期無法提升,但目前已累積多達2億公里的自駕車經驗。圖片來源:特斯拉

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自動駕駛分類表

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自動駕駛分類表

無人機市場出貨量預估

無人機市場出貨量預估

若從出貨量來看,零售價低於5000美元的消費級無人機產品,絕對是出貨量最大的級距,這類產品飛型高度在50公尺左右,電池續航力約1個小時左右,消費者可用手邊的智慧型手機控制無人機運作,具備攝影、拍照等功能,非常適合用於婚禮記錄或節目製作之用。

商用無人機大爆發 上看36億美元

相較於短距離操控的消費型產品,價格昂貴、可具備自動飛行的商用無人機,才是各家業者積極搶進的目標,Gartner預估2017年商用無人機出貨量約達17.4萬台,儘管遠低於個人用無人機,但總營收卻可達到36.9億美元,比消費型產品多出56%。而在眾多應用不同應用情境之中,專為空中勘察用途設計的無人機,將佔商用市場達30%,堪稱是應用面向最廣泛的市場。

至於亞馬遜積極投入的快遞無人機運送貨物應用,則受限於法規與成本問題,Garnter認為即便到2020年,送貨無人機只佔商用市場比重不到1%,且用途將優先以企業內部物流之用。

若撇開產品用途,商用與軍用無人機有很多相似之處,如各種類型感測器均能隨時偵測外界狀況,讓操作者可即時掌握設備運作狀況,避免發生非預期的意外,以及運用GPS定位技術確保能進行穩定飛行與精準降落。

其次,採用高容量的電池,藉此延長無人機的巡航時間,以便用於空中偵測或商業用途之中。最後,則是透過機器學習協助,讓無人機可依照預載圖資進行自主飛行與運作,以便能夠滿足物流運輸之用。

鑑於無人機正逐漸被應用於商業環境中,歐盟、美國、大陸等國家,都制定出商用無人機的使用規範,其中又以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FAA)在2016年8月底正式實施的規範最為完整,或許部分法規內容稍嫌嚴苛,但基本上仍然有助於推動商業無人機的發展。

FAA制定無人機法規大致如下,首先無人機重量不得超過25公斤,其次,飛行時速不得超過每小時160公里,且飛行高度須低於122 公尺。第三,商用無人機只能在白天飛行,但若有搭載防撞警示燈,其飛行時間則允許從日出前30分鐘到日落後30分鐘期。第四點則為不得在人群上空及機場附近飛行,也不得離開操作者的視線範圍,第五點則是操作者需持有無人機遙控飛行員執照。

然而無人機發展最大隱憂,莫過於無所不在的資安威脅。在日前剛落幕的CloudSec大會上,趨勢科技便仿照駭客攻擊手法入侵運作中的無人機,凸顯出市面產品在無線電控制訊號和GPS模組中,存在再不容忽視的安全漏洞問題,一旦無人機遭到駭客入侵與操控,將可能影響到全球飛航安全。

車商爭相投入自動駕駛  唯安全問題待解

回顧2017年4月3日,成立不到14年的特斯拉,在公布2017年第1季銷售數據之後,股價變大漲7.3%,整體公司市場價值達到487億美元,正式超越擁有百年歷史的福特汽車,成為美國第二大汽車製造商。

只是受限於產能上的限制,特斯拉汽車2017年上半年銷售量僅5萬台左右,年度整體銷售量約10萬台,僅約福斯集團、豐田集團的1%,但市場價值仍然不斷飆升的關鍵,在於擁有領先的電動電池管理技術,以及累積長達2億公里的自駕車經驗。

如同前述無人機發展歷程,在各類感測元件精準度大幅進步下,各家汽車製造商早已陸續推出多種先進汽車駕駛輔助科技,如主動式定速巡航控制系統(Adaptive Cruise Control;ACC)、汽車防撞系統(collision avoidance system)、盲點偵測系統(Blind Spot Monitoring;BSM)、車道變換輔助系統(Side Assist)、主動式智慧煞車輔助系統(Forward Collision Mitigation;FCM)、自動停車系統等等。因此,理論上只要搭配圖資業者的地圖資訊,以及運算能力日益成熟的人工智慧系統,基本上便可設計出一套自動駕駛系統。

但此種計畫無法付諸實現的原因,在於自動駕駛系統尚且無法應付突如其來的意外,如有車輛惡意變換車道、行人突然穿越馬路等等,以致至今仍然處在驗證階段。

另個原因,則是根據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在2016年公布的法規,一旦駕駛人啟用自動駕駛功能而發生意外時,汽車製造商恐怕須連帶負起法律責任。德國政府在2017年制定的自動駕車測試規範中,亦明定在公共道路測試的自動駕駛汽車,必須安裝可詳細記錄測試過程中所有資料的設備,以便在發生任何程度的事故時,作為判斷交通事故責任的依據。

相較於多數廠商將重心放在單台車輛的自動駕駛,福特汽車認為自動駕駛應該要與智慧交通系統整合,即時透過標準化的物聯網技術,讓車輛能參考基礎設施、其他智慧車輛提供的訊息,採取最合適的自動駕駛方式,所以該公司預定將在大陸上海市的國際汽車城,測試左轉輔助技術、依靠交通信號燈提供優化速度的自動駕駛機制。

 

商情專輯-2017台北國際電子產業科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