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需規模與產業環境大幅提升 台灣須及早投入印度市場 智慧應用 影音
TERADYNE
Event

內需規模與產業環境大幅提升 台灣須及早投入印度市場

印度L&T等智慧城鄉應用領域系統整合公司來台尋找合作夥伴
印度L&T等智慧城鄉應用領域系統整合公司來台尋找合作夥伴

作為全球第6大經濟體、人口第2多(13.4億人)、GDP高達2.6兆美元、經濟成長率最高的國家(IMF預測2018年可達7.4%),印度近年來吸引了各國大廠紛紛進駐,然而到目前為止,台灣廠商還不到100家。近期美中貿易關係緊繃,美國開始對中國製造的產品課以重稅,台灣廠商必須找尋新的生產基地。

長期以來台灣接單、中國製造,是許多企業經營模式,但近年中大陸本土業環境改變,過往低廉的勞動力與土地成本優勢不再,再加上環保與工安要求升高,企業經營難度遽增,印度龐大的內需市場與政策推動,是台灣廠商新發展機會。

從經濟結構來看,印度目前以服務業、工業、農業等3大產業為主,其中又以服務業為大宗,GDP比例高達54%,其次是工業的29%與農業的17%,為提振印度製造業基礎及促進經濟發展,總理莫迪上台後,喊出了「印度製造」口號,透過政策帶動產業園區開發,希望複製中國經驗,以改革開放吸引外國企業投資,結合當地低廉勞動力發展製造業。

內需市場龐大 2040將成全球第2大經濟體

印度總理莫迪在2014年開始推動的「印度製造」是計畫透過投資環境改善、法規鬆綁、行政簡化與大型基礎建設的推動,吸引外國企業到印度投資,形成產業生態鏈,藉此扶助印度本地企業,同時增加就業機會,刺激經濟成長,拉近城鄉差距。

印度為全球最大的民主國家,節育觀念並不盛行,因此人口不斷成長,每年人口成長數約1,500萬人,計算大陸與印度兩國的人口消長比例,印度將在2024年超越大陸,成為世界人口第1大國。在消費行為上,印度與大陸截然不同,有土斯有財仍是大陸民眾根深蒂固的觀念,土地、房屋往往是財富資金的第一選項,印度民眾則以享樂至上,手機、電視等娛樂產品會是優先選擇,在人口成長、所得增加、高消費意願等3大因素下,印度未來市場潛力驚人,促使許多世界大廠已投入了印度。

政經文化環境差異大 須以長期深耕為經營考量

印度國土面積廣闊,不但州與州之間語言不同,文化差異也非常深,再加上貧富差距大,這些都讓企業不易將其他國家成功經驗複製到印度。印度各州的發展速度不一,整體來看,西、南、北等州是工業較發達的3大區塊,也是外商聚集較多的地區。

北印度是首都德里所在地,其經濟影響力由恆河往東延伸,與東印度的加爾各答連結形成的工業帶,是目前印度政府致力推動的兩大工業走廊之一,台灣的明基電通(BenQ)與聯發科在當此都設有據點。

南印度則是有印度矽谷之稱的邦加羅爾,在此帶起科技產業供應鏈,西門子、Facebook、Google、華為和百度都以在此設點,南方5州也是外商在印度首先落腳的區域,台商在此則多以傳產為主。至於東印度一直以來都為共產黨執政,經濟發展相對較慢,目前印度整體仍以西、南、北區域為主。

除了製造業,城市建設政策也是印度經濟成長的重要政策,各種智慧化基礎建設,不但可提升居民生活水準,也藉由與外商合作的合作,吸收相關技術,並營造出產業環境。

就目前發展來看,安全、資源與交通的管理,是印度各城市建設的交集,例如印度第9大城,位於馬哈拉施特拉邦的Pune就積極導入安全監控系統,現已安裝1,200部IP攝影機,監控範圍達到640平方公里,並在警察總部架設後端指揮與控制中心、分局架設監看系統,透過數位化技術提升城市安全。

城市安全管理的另一部分是天災,印度每年6~8月會進入雨季,幾乎每年都會傳出災情,2018年8月更遭逢百年來最嚴重的水災,因此水情管理成為印度各州嚴正面對的問題,印度州政府希望可透過物聯網架構,在各主要河川佈建感測器偵測水位,再將數據傳回後端系統,進行管理與警報。

交通方面,為了建立現代化交通系統,印度政府在2013年設立特別基金(Special Purpose Vehicle;SPV),由中央政府出資50%,州政府與地方民間機構負責另外50%,透過政府與民間的合資,提供公共交通建設必要的資源。除開放民間投資外,在實際建置方面,印度政府也開始著手推動包括控制中心、車流管理、交通違規系統、智慧停車等各種智慧交通方案。

此外寬頻網路已成為是現代化城市的基礎建設,至2017年印度的寬頻用戶約為1億7,500萬人,手機用戶則超過9億人。印度的4G在2016年上線,不過根據統計,其速率是目前全球最慢,由此來看成長空間極大,為了提升網路速度,印度已開始推動國家光纖網路計畫(National Optical Fibre Network;NOFN),另外也推動大學校園Wi-Fi的涵蓋率,提供免費無線上網服務。

製造業與智慧城市政策,都將進一步帶動印度經濟,同時也產生龐大商機,而這兩者都是台灣產業的強項,對台灣廠商來說,是難得的機會。

不過印度與其他國家的環境截然不同,台灣廠商要前往佈點,必須擺脫過去思維。首先建議揚棄既有刻板印象,親身前往感受當地社會氛圍,其次是資源應用的策略,以中小企業而言,雖然身段靈活,但經營印度要有長久深耕的準備,簡單來說,印度不是賺快錢的市場,必須有計畫的策略性投入,最後則是與在地鏈結,而最好的方式就是聘用當地人才,用印度人管理印度人,通常可以事半功倍,讓效益最大化。

善用產官兩端資源與力量

除了企業本身的策略方向外,善用外部資源與力量也是重點,在官方的支持下,全國工業總會與印度工商聯合會自2017年起合作舉辦「台灣印度產業鏈結高峰論壇」,透過產業交流平台讓台印雙方產業緊密連結,掌握各自的產業型態並找尋合作機會,電子製造與智慧城市的議題,連續2年都是該論壇重點交流項目,另外為促使台灣與印度的合作更趨緊密,官方於2017年12月完成與印度簽訂「臺印度推動產業合作瞭解備忘錄」,在備忘錄下進行法規與政策資訊交流,協助民間產業鏈結。

在內需持續放大與政策支援下,印度儼然已成為未來全球經濟的重要區塊,全球大廠都已紛紛投入發展,有意願前往發展之企業宜儘快研擬布局策略。【經濟部工業局廣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