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anium Cloud讓雲端管理更容易 智慧應用 影音
hotspot
DForum0515

Titanium Cloud讓雲端管理更容易

  • 鄭斐文台北

近年來雲端成為全球IT產業的重要趨勢,無論是企業或個人,對其倚賴都越來越深,也因此雲端平台的效能與穩定度,已成為電信營運商的設計重點,而隨著使用習慣的改變,雲端平台的架構也需與時俱進。

WIND RIVER亞太區總負責人亞太區銷售副總裁韓青就指出,近年來軟體定義(Software-Defined)已成為各類型IT系統的重要設計,在雲端領域也是如此,然而過去的雲端無論是在開發階段或後續的營運期,都仍有種種問題需要克服,因此WIND RIVER在過去幾年力推的雲端平台作業系統「Titanium Cloud」,就是為了協助客戶解決相關困擾。

WIND RIVER亞太區總負責人亞太區銷售副總裁韓青。

WIND RIVER亞太區總負責人亞太區銷售副總裁韓青。

韓青進一步表示,包括Nokia、華為、Ericsson等通訊大廠所推出的雲端系統,雖然都是實體平台,不過無論是設計時的資源配置或運作時的工作負載,軟體所佔的比例已遠遠超過硬體,但即便如此,韓青認為這仍然不算是軟體定義,他指出目前最大的問題在於軟硬尚未結耦。

為了因應各電信營運商的不同需求,現在雲端系統從軟體到硬體,幾乎全是客製化設計,此一作法會帶來兩個問題,首先是前段的開發時間被拉長,再加上雲端架構的生命週期都在10年以上,這讓此系統在這兩階段的成本居高不下。第2個問題是當設備進入開發期後,為免牽一髮動全身,系統內部的程式代碼幾乎不太會去動,然而對電信營運商來說,新功能的升級收費,是營運時的重要營收,若系統未能隨時升級,將會影響企業獲利。

要解決這兩個問題,系統在開發階段就必須以軟體定義為核心設計,而軟體定義的最重要部分,在於軟硬結耦,韓青指出,要做到軟硬結耦,首先是硬體採用標準化產品,軟體則是在標準環境下開發,在此條件下,軟體不需要因應底層硬體的變化而更動,讓系統的所有架構都成為虛擬化,硬體可因應軟體需求提供不同數量的虛擬機器(Virtual Machine)或容器(Container),讓軟體不必受限於硬體,而有更大的設計與升級空間。

因應軟體需求提供虛擬機器與容器的軟體定義,除了讓雲端平台更具彈性外,也可讓硬體狀態掌握更精準也更容易,而這種雲端作業軟體,在Azure、AWS等公有雲上已應用多時,技術相當成熟,因此韓青要將觸角延伸到特定場域如工業環境。

相較於其他應用領域,工業系統在穩定性、即時性與效能會有更高需求,因此系統中的軟體品質相當重要,WIND RIVER深耕嵌入式作業系統多年,其軟體產品向來以對可靠性、安全性、性能有高需求的應用領域為主,在雲端作業軟體,也延續此一產品走向。

WIND RIVER也是全球最早意識到雲端技術可以延伸到邊緣設備的廠商之一,因此在早期就投入相關的技術發展與標準制定,像是在2013年就通訊廠商推動NFV(網路功能虛擬化)概念時就已同步跟進,更在2015年時推出第1版的Titanium Cloud雲端作業軟體,這也是全球首款電信營運上等級的雲端作業軟體。

與一般公共大型IT架構動輒數千上萬個伺服器的規模,電信營運商必須因不同產業、不同環境設計雲端平台,因此其架構可能小至只有1塊單板,大至數百個伺服器,而WIND RIVER的Titanium Cloud不但可以在簡單的單一板卡架構中運作,也可因應雲端的分散式特色,遠端管理散置在不同地點的雲端平台。

Titanium Cloud目前的主要應用族群有兩大類,第1類是西門子、GE等工業設備廠商,第2類則是通訊設備大廠如HP、Nokia、華為、中興等,這兩大產業近年來都面臨了重要變革,前者是工業4.0,後者則是5G。這兩大變革中,雲端都佔有極重要地位。不過對系統整合商與終端使用企業來說,雲端平台的建置與運作都有極高難度,而WIND RIVER在設計Titanium Cloud時,就以易於操作為主要理念,完成雲端系統落地的最後一哩路。

從2015年推出Titanium Cloud至今,WIND RIVER就不斷在市場上推廣NFV概念,韓青認為這是身為先行者的使命感與責任,隨著市場上同一概念產品的陸續問世,再加上NFV的確是未來雲端平台的重要概念,目前此一議題在產業中不但已獲得認同,市場需求也開始浮現,韓青指出通訊領域在2018年將會啟動,至於工業領域的動作雖然向來較為保守,不過在工業4.0的帶動下,大型系統廠商也已啟動,在此同時,WIND RIVER也在2018年釋出第5版的Titanium Cloud,為企業提供更高效能與可靠性的雲端作業系統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