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風險管理談第二階供應鏈管理 智慧應用 影音
Event
EVmember

從風險管理談第二階供應鏈管理

  • DIGITIMES企劃

日月光半導體部經理 陳榮宏博士
日月光半導體部經理 陳榮宏博士

不管是運籌或物流,免不了都要面對各種不同的風險。日月光半導體採購管理處部經理陳榮宏指出,智慧物流主要是利用整合智慧化技術,使物流系統能「模仿」人的智慧,具有思維、感知、學習、推理判斷和自行解決物流中某些問題的能力,但不需要要求智慧物流就得像人類一樣,光是能知道貨物何時能送到,也就是在貨物流通過程中獲取資訊,從而分析資訊做出決策,使商品從源頭開始就能實施跟蹤與管理,實現資訊流快於實物流,即可通過RFID、偵測器、移動通訊等技術,達到配送貨物自動化、資訊化和網路化的要求。

陳榮宏指出,日月光目前創建的智慧物流系統項目,主要是以基礎資料庫、資訊運用追蹤系統、智慧訂單管理及危機管理為主,以智慧訂單管理為例,由於日月光在不同地區使用同一套訂單系統,確實有助於溝通及效率。

但陳榮宏指出,真正要特別注意的是危機管理,很多企業其實並不知道第一階供應鏈有哪些風險,如果只是盲目地將第一階嵌入到供應鏈中,將可能導致第二階或第三階供應商的風險。但企業最大的毛病,就是認為會覺得觸霉頭,從來不會去思考風險問題,陳榮宏呼籲企業,供應鏈的風險管理,不能認為想太多,而是要想很多。

事實上,根據Supply Chain Resilience 2013的調查報告,接受調查的企業中,就有高達75%的企業,在過去12個月內至少經歷了1個事件,就造成供應鏈中斷的意外,也表明我們正處在一個動盪和高風險環境,企業必須要學著重視危險,要有足夠的危機感,才能防患於未來。

陳榮宏表示,根據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EIU)在2013年8月發表的調查報告指出,在395份回收問卷中,多達三分之二的企業認為供應鏈的風險控管,正變得越來越具有挑戰性,不良風險的頻率不但變得更加頻繁,且嚴重性也日益增加,但只有約一半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企業正致力於風險管理和降低客戶或供應商風險,也顯示大多數企業其實看不到風險在哪裡。

事實上,EIU指出,供應鏈的中斷和損失,超過50%多半是由次階層供應商所引起,企業必須建立多層次的供應商風險管理,包括巨量資料或更為複雜的分析技術,將會使風險管理變得更加高效,同時也能讓管理人員更專注於整個企業的風險調整任務上。

陳榮宏表示,企業想要增加控管風險的能力,必須得先提升風險能見度,而這就有賴過去歷史軌跡的資料分析,才有可能做到風險管理。此外,風險管理必須要思考如何做到從「顧客優先」角度而出發,用流通的角度來想,而不是用製造的角度來想,如果每個人都能開始從第二階開始思考,才有可能思考到更多階段,對應風險的能力,也能夠更有彈性,也顯示風險管理的持續力非常重要。

如思科(Cisco)在日本311地震發生時,就有做到風險管理,包括評估甚至現場檢查300家以下從第一階到第五階的供應商,更評估超過7000項風險分配及緩解計畫,才能夠讓1,100種零組件中,超過900種沒有發生斷鏈的問題,而且多達118家客戶都能在24小時之內查詢到相關資訊。

陳榮宏指出,日月光不但利用e-Hub,讓客戶能在48小時內就能看到第二階供應鏈的狀況,而且在運籌風險發生時,誰能先掌握資訊跟拿到貨物的企業,才會贏,而日月光卻能在日本311地震發生後一個月內,就掌握到上游貨源,也才能對客戶履行承諾,反觀許多企業,因為算不出風險衝擊有多大,所以無法告訴客戶何時能夠供貨,也失去重要商機。

陳榮宏建議,企業應該要發展出一個評估風險的模式,而且必須考慮四個要素-堅固(Robustness)、速度(Rapidity)、機智(Resourcefuless)及備料(Redundancy),以用來動態地對供應鏈企業風險進行動態的測試,以利於企業實施有效的風險管理,如日月光就參考Zobel的觀念,發展出「Risk Recovery Envelope(RRE)」。

由於台商的製造利潤下滑與過度競爭,不管是需求預測的修正、批量訂貨的失當決策、價格波動與短缺博弈或是庫存責任的不平等,都成為台商供應鏈的問題所在。但陳榮宏也強調,企業不能擔心備貨有壓力,因為不動就沒錢,應該要怕的是沒有動,如果供應鏈出問題,就會喪失商機,只要能做好供應鏈風險控管,就能有效因應各種風險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