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2023再調漲底氣十足 IC設計含淚吸收、二線晶圓廠跟漲有望
- 陳玉娟/新竹
-
晶圓代工業者表示,台積電漲價顯見終端需求其實沒那麼糟,其接單動能依舊強勁,晶圓代工賣方市場地位穩固,市場所揣測的產能鬆動謠言不攻自破。
台積電2021年僅取消銷售折讓與微調報價,不過終在毛利率衰減與成本高漲等各方壓力下,於2021年8月宣布2022年成熟與先進製程大約調漲10~20%。2022年初至今,面對俄烏大單與中國封城等外部危機,晶圓代工產業表現仍相當亮眼,二線廠受惠首季報價仍持續略為上調,台積電更是全面大漲,加上有利匯率加持下,眾廠業績續創新高。
不過,市場依舊看衰晶圓代工前景,認為半導體派對至年底將結束,儘管台積電、聯電、世界先進與力積電,甚至是中芯對外一再強調產能依舊滿載、長約不斷落袋,以及價格維持高檔等樂觀展望,也未能扭轉市場看衰聲浪,外界甚至認為晶圓代工報價恐將反轉下調。
而先前台積電先前就表態直言,晶圓代工價格策略穩定,不會因為短期利益亂漲價,也不會因為景氣差、需求放緩而被客戶砍價。近日盛傳台積電2023年再度啟動漲價消息,證實半導體需求依舊暢旺,台積電絕對有充分理由與優勢才敢繼續漲。
據了解,台積電2023年1月再漲原因,除了材料、人力等多方成本不斷暴增外,最關鍵就是美國、日本擴產費用遠遠超乎預期,原本海外建廠成本就是台灣4、5倍以上,近月來全球通膨壓力更是加劇。
其中,美國5奈米甚至是未來的3奈米新廠建置費用相當驚人,包括水電、人力、廠務工程與設備機器,以及居高不下的運價,任何一項支出成本都不斷拉高,美國政府補助不確定性因素至今也未消除,加上是否有足夠訂單支撐長遠營運都是巨大挑戰。
也因此,台積電若不向客戶漲價,獲利與毛利率將難達預設年年增長目標,其中,長期毛利率將難以維持在53%以上水準。
晶圓代工業者亦指出,台積電漲價盛傳多月,面對俄烏大戰、中國封城與終端需求減弱情勢,最終還是調漲代工報價,顯見終端需求其實沒那麼糟,其接單動能依舊強勁,晶圓代工賣方市場地位穩固,市場所揣測的產能鬆動謠言不攻自破。
台積電持續漲價,守住晶圓代工賣方市場強勢地位,二線代工跟著受惠,除產能滿載、長約護體確實為實況外,亦有機會跟進調漲,2022年下半與2023年營運可期。
不過,對於成為上下游夾心餅的IC設計產業來說,除了訂單仍供不應求的業者外,大多已難再轉嫁晶圓代工調漲費用,只能含淚吸收,獲利多少也將有所影響,也將重新修正訂單策略,大部分業者的表現雖不及2021年高基期,但也會比疫前好。
其中,一線大廠或是網通、PMIC出貨與獲利成長動能雖放緩,但表現仍可維持在持平以上,另外,目前車用、工控與市況仍是供不應求,相關業者2022、2023年營運表現依舊強勁。
事實上,台積電對於2022年與未來展望就明確指出,第2季業績創高,「2022年將又會是台積電強勁成長的一年」,估計全年營收有機會再增3成,未來數年CAGR營收將達15~20%。
台積電底氣十足的關鍵在於持續看到對於半導體長期需求結構性提升的現象,此來自5G和HPC相關應用的產業大趨勢。
未來幾年來自5G和HPC相關應用的大趨勢不僅使單位產品數量增加,更重要的是,將驅動許多終端產品半導體含量大幅提升,包括高效能運算(HPC)、智慧型手機、車用電子和物聯網相關應用。
而其中,成熟製程需求將受惠商品電子化、矽含量增加而成長,台積電成熟製程會以客製化服務出發,有較強護城河,而先進製程則保持領先與不可替代性,與客戶合作關係緊密。
另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又再傳出美國商務部考慮針對中國半導體業者,再擴大設備出口禁令,不僅中芯、華虹等,還包括記憶體產業。晶圓代工業者認為,儘管僅是初步評估,但也將令更多IC設計廠為降低風險,擴大對台晶圓代工廠下單,對台4大廠而言,來自中國轉單規模將只增不減。
責任編輯:陳奭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