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挑戰與機會並存 共創思維敏捷因應產業鏈變局 智慧應用 影音
EVmember
DForum0515

新時代挑戰與機會並存 共創思維敏捷因應產業鏈變局

  • 孫昌華台北

台北市電子零件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Prince Yun。DIGITIMES攝
台北市電子零件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Prince Yun。DIGITIMES攝

2020年蔓延全球的疫情與風險日益增高的地緣政治,對全球產業供應鏈帶來巨大影響,如何強化供應鏈彈性,敏捷因應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成為電子零件業者的重要策略,對此台北市電子零件商業同業公會特於近期舉辦「電子零件產業鏈共創論壇」,深入剖析在不確定年代中,台灣電子零件業的供應鏈互動新模式與發展契機。

因勢利導 創造台灣獨特價值

DIGITIMES董事長黃欽勇。DIGITIMES攝

DIGITIMES董事長黃欽勇。DIGITIMES攝

DIGITIMES副總經理黃逸平。DIGITIMES攝

DIGITIMES副總經理黃逸平。DIGITIMES攝

DIGITIMES 研究中心總監黃建智。DIGITIMES攝

DIGITIMES 研究中心總監黃建智。DIGITIMES攝

Panel討論展望下個十年-電子零件業者的機會與挑戰,(左起)主持人DIGITIMES副總經理黃逸平、與談人大聯大執行長張蓉崗、台北市電子零件公會常務理事廖錦玉、安世半導體總經理林玉樹。DIGITIMES攝

Panel討論展望下個十年-電子零件業者的機會與挑戰,(左起)主持人DIGITIMES副總經理黃逸平、與談人大聯大執行長張蓉崗、台北市電子零件公會常務理事廖錦玉、安世半導體總經理林玉樹。DIGITIMES攝

面對近來多變的產業態勢,DIGITIMES董事長黃欽勇在「台灣的產業戰略與地緣政治優勢」演講中點出,半導體與ICT屬於知識密集產業,對專業的需求甚高,但如今社會的發言成本漸低,各類意見、言論充斥於網路中,企業必須有辨識真偽訊息的方法論。他進一步強調,在網路世界中,定義問題的重要性遠高於找答案,如果能釐清企業自身需求從而問對問題,答案也就呼之欲出。

對於台灣半導體與ICT產業的定位,黃欽勇以15世紀末開始的大航海時代為例指出,當年歐洲有能力透過航海技術探勘全球的國家僅有10幾個,這些得以參與的國家都獲致豐厚回報並一定程度的改變世界,如今全球產業也正開啟另一場新賽局,這場新賽局也是參與者少但回報的資源豐厚,台灣在技術層面、地理位置或產業鏈角色已具備明顯優勢,接下來必須持續擴大視野、提升產業實力,並擁有面對困難的勇氣,才能成為賽局要角。

他接著引述孫子兵法,點出台灣電子業應有的策略思維。孫子兵法中提到急流之水能漂動巨石,靠的是巨大衝擊力帶來的「勢」,要成「勢」就必須具備足夠的實力,並在對的時機主動出擊。對於「勢」,他表示孫子兵法中的「兵無成勢,無恒形」觀點也可應用到產業,在市場環境與需求改變下,供應鏈從過去的線性狀態調整為矩陣連結,現在將進入應用與製造無縫接軌,對此生產端也須同步演進,從台灣企業熟悉的量產製造一路走向多元生產、生產結合在地服務,再到如今的智慧製造與智慧物流,因應此變化,台灣電子業必須思考如何從以往的「由簡入繁」轉換為「化繁為簡」,為客戶提供最具價值的產品與服務。

產業情勢也與地緣政治相關,黃欽勇表示,台灣半導體與ICT的技術實力與龐大產能,對全球產經有定錨作用,因此在面對海外客戶時,台灣可以有不同的定位,並以此制定出相應策略,例如美方在要求台積電配合該國政策時,台積電除了配合之外,可以補強自身產業能量,同時強化全球布局;也可深研G2戰略研究,主動提出合作策略,擴大產業話語權,藉此重新定義產業定位,深化自身價值。

ESG備受重視 翻轉思維推動零碳轉型

氣候快速變遷,ESG成為各國政府與企業永續發展的重要策略,DIGITIMES副總經理黃逸平在「企業實踐ESG的轉型與思維」演講中指出,包含減碳、企業責任(CSR)在內的ESG議題在近幾年備受關切,台灣因產業特色與地理環境使然,近30年來每10年上升的溫度達0.28℃,高於全球平均的0.21℃,就此來看,ESG將對台灣企業帶來全面性的影響。

從宏觀角度來看,包括台灣在內的多數國家與大型企業都制定了ESG政策,目前企業必須面臨三大挑戰,包括中央與地方的合規要求、國際客戶對供應商的規範、資本市場對企業的評價,在這些挑戰中,他特別提醒企業主必須注意資本市場對企業的評價,企業基本面基於ESG的改變,如綠能事業,以及企業的ESG策略與成績,都將成為市場估值的重點指標,從而影響企業的整體市值,對此台灣企業必須有完整的因應策略。

挑戰雖然嚴苛,但黃逸平認為壓力與機會往往共存,在ESG趨勢下,科技業、汽車業、能源業乃至礦產與材料業都將匯流,這些ESG帶來的「綠色+智慧」的商機相當龐大,要掌握此一商機,企業也須調整自身經營思維,從傳統追求投資者利益最大化的模式,轉換為投資者、公眾、客戶、供應商乃至於地球環境等利害關係者間價值共享。

對於企業實踐ESG的轉型策略思維,黃逸平也提出專業建議。他指出企業ESG的實踐可分為四大層次,第一層是合乎規範,第二層是超越規範達成更嚴格、更高的標準,第三層是納公司藍圖成為新事業來發展,最後則是以ESG的價值主張引領事業發展。在第一、二層次中,市場上目前已有詳細且完整的法規標準,企業可以此為架構,制定相關策略與作為。在第三層次的事業發展部分,政府正在推動的「台灣2050淨零轉型12項關鍵策略」便是台灣市場未來的商機所在。

至於第四層次的價值主張引領事業,黃逸平則以台達電的發展為例,該公司數十年來均以「環保節能愛地球」為使命來發展事業,而在2011年時毅然調整策略,從產品銷售調整為提供解決方案並推動自有品牌,之後營收逐年成長,市值於2020年後更呈現大幅的躍升。

最後黃逸平歸納企業修鍊的三大象限,包括提升產品服務價值及創新營運模式的「高值化」、以數位賦能/數位轉型的「數位化」、強調淨零碳/循環經濟/共享經濟的「綠化」,三大指標彼此依存帶來綜效,並共同成為企業能否永續發展的關鍵課題。

手機、NB、伺服器腳步各異 2023市場展望與分析

除了ESG之外,2023年的市場表現也備受電子產業關注,DIGITIMES 研究中心總監黃建智在「2023年手機、NB、伺服器供應鏈趨勢及市場展望」演講中提到, 2022~2023年經濟發展受到三大因素影響,首先是戰事、疫情封控、通膨/升息、匯率等外部事件衝擊全球供應鏈,下游廠商紛紛調整庫存水位,第二是通膨導致生活成本提升,再加上2022年底多家大企業裁員,消費力因而下降,第三是企業的IT支出趨於保守,這三大因素讓市場對2023年的表現看淡。

黃建智緊接著分析手機、NB、伺服器等電子產業三大主力產品的2023年狀態。在智慧型手機部分,中國市場在2022年第4季受封城與清零政策重創,中國內部也對2023年的經濟前景與消費信心持悲觀態度。至於中國以外的市場,則是每年首季多為淡季,再加上持續處於高點的通膨將繼續抑制電子產品需求,從而影響市場表現。整體來看,至2023年第1季為止,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已連續七季衰退,2023年的出貨預估也將持續下修。

NB方面,2023年第1季的消費市場因通路商仍有五週以上的庫存,再加上經濟衰退、高通膨、高利率、失業惡化等因素,因此消費機種需求預計衰退兩成以上,至於商務與教育市場則預計衰退一成。在元件供應端,DRAM、編解碼IC、SSD、CPU、面板、被動元件等料件的庫存仍高,將影響出貨表現,PMIC、Wi-Fi IC的庫存天數已回復到5~6週,水位相對健康,有利品牌業者備貨。價格部分,第1季的DRAM均價仍將下降一成以上,SSD與面板則是持平到略跌,降低的料件成本將有利於品牌業者出貨,此外超微、NVIDIA、英特爾分別推出新處理器平台,品牌業者也有終端新品上巿,這將有利於CPU、GPU與整機的出貨表現,就2023全年來看,黃建智預估全球NB的出貨量為1億7,600萬台,衰退6.3%。

伺服器市場因北美雲端業者延緩建置資料中心基礎設施,中系資料中心也因經濟、疫情影響,對伺服器需求力道疲弱,這兩大市場的拉貨量將減逾一成,品牌商方面受全球景氣不振,終端企業客戶降低伺服器採購力道,季減約8%。在供給層面,Intel、AMD的新CPU將量產。資料中心、品牌商過去等候新機上市的效應將顯現,不過第1季正逢農曆過年,工作天數約減一成,中國的疫情也會影響上游供應鏈作業,從而供應鏈出貨延遲。
整體來看,2023年下半美國通膨趨緩,三大供應鏈景氣逐步邁向正常化,不過 2023年筆電市場將持續衰退,2024年會是新一波換機的起始點。在個別產品方面,手機市場著重高階區隔,大型雲端服務業者的布局將帶動全球伺服器需求,「中國+N」的生產布局態勢明顯,伺服器、手機、NB產業腳步也會各有差異。

培養人才調整策略 掌握未來十年契機

除了DIGITIMES的專題演講,這次論壇也特別邀請大聯大執行長張蓉崗、台北市電子零件公會常務理事廖錦玉、安世半導體總經理林玉樹等三位業界專家,從不同角度探討台灣電子零件業在下個十年的機會與挑戰。張蓉崗首先表示,台灣電子業者的技術實力雄厚,未來可掌握的契機相當多,2023年的手機、NB市場成長雖然不易,但各種新興市場正崛起中,電子元件應用比例正逐漸拉高的電動車就是其一,根據市場預估,未來電動車的電子元件成本將達一千美元,再加上充電樁、5G/6G、低軌衛星通訊…等週邊基礎建設,商機非常驚人。不過他也點出,汽車對專業需求相當高,台灣需要挹注大量資源補強此市場的專業技術,並確保穩定的供貨能力,才能讓競爭優勢最大化。

廖錦玉也同意張蓉崗的觀點,她認為電動車已是既定趨勢,過去幾年全球電動車有一半的料件掌握在中國廠商手中,但此態勢在未來十年則有可能產生變化。在電動車領域,台灣的優勢在電子元件,且車體系統中各環節都有廠商布局,將可提供系統業者完整的產品服務,至於挑戰部分,缺水、缺電、缺地、缺工、缺人才的「五缺」仍造成困擾,不過台灣廠商至東南亞設廠的南移策略,已能因應此困境。

林玉樹則從原廠角度看待台灣電子零件業的未來十年。他提到電動車與綠能市場將呈倍數成長,台灣科技業者擅長的高效能元件在此處將有明顯優勢。除了競爭優勢,他也點出台灣需儘快著手培育專業人才,尤其是現在科技應用漸趨多元,但具備新領域專業的人才仍然不足。另外台灣廠商也須調整產品策略,透過設計與服務賦予產品更高價值,走出以往的價格競爭模式。至於近年來快速變動供應鏈對原廠帶來的影響,他則表示在2G對抗態勢中,廠商必須有「中國」、「非中」兩套發展策略與供應鏈,以因應在地需求,提供最佳化服務。

廖錦玉則認為生產模式已開始轉變,從過去的單一大型廠房走向貼近當地市場的多廠房,客戶端的要求也不再僅止於價格,而是價格、服務、專業三者皆具,她特別強調,服務才能創造出差異化價值,讓自己擁有與眾不同的競爭力。張蓉崗從通路商角色分析供應鏈變化帶來的衝擊,他提到之前中國市場興起時,大聯大集團就因應當地市場特色調整運作機制,以「前端分、後端合」的方式,集中後勤資源搶攻中國市場。如今客戶的生產布局逐漸跨出中國,走向東南亞、墨西哥…等地,對此變局,大聯大會持續投入資源,將觸角延伸到客戶設廠之處,提供高值穩定的服務。

對於台灣電子產業的機會與挑戰,座談會主持人黃逸平最後總結現在來賓的專業意見後指出,地緣政治改變了全球產業環境,現在台灣電子業者不僅要有美、中兩套策略,面對即將成為全球第三大市場的印度,也需有因應做法,至於應用層面,目前電動車、5G與各類智慧應用市場都剛進入起步階段,台灣廠商須以合作代替對抗,建構利益共享的分工模式,才能結合彼此的力量發揮相乘效益,創造出獨特台灣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