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來臨驅動 科技連接未來 智慧應用 影音
EVmember
member

5G來臨驅動 科技連接未來

  • 孫昌華台北

科技連接未來專家精彩座談
科技連接未來專家精彩座談

科技發展與時俱進,5G、物聯網、雲端、車聯網等新科技的出現,大幅改變人類社會的生活型態,然而,隨著連網裝置充斥在我們的生活裡,資安問題、隱私風險也成為必須正視的議題。

由於市場對於智慧產品的安全設計要求日趨嚴格,為了讓台灣產業掌握物聯網科技的進展及法規最新訴求。國際領先的第三方檢測和驗證機構德國萊因TUV於日前舉辦「科技連接未來論壇」,邀請多位專家同台分享科技趨勢與前瞻技術,現場吸引超過 200 位產業菁英與業內人士參與。

台灣德國萊因董事總經理劉化傳

台灣德國萊因董事總經理劉化傳

德國萊因TÜV電子電氣產品服務副總裁楊佳劼

德國萊因TÜV電子電氣產品服務副總裁楊佳劼

交通部郵電司司長王廷俊

交通部郵電司司長王廷俊

台灣德國萊因電子電氣產品服務部門經理吳政璋

台灣德國萊因電子電氣產品服務部門經理吳政璋

聯發科技通信系統設計部資深經理傅宜康博士

聯發科技通信系統設計部資深經理傅宜康博士

台灣德國萊因電子電氣產品服務資深業務開發經理陳綺君

台灣德國萊因電子電氣產品服務資深業務開發經理陳綺君

台灣微軟Azure事業群資深協理馮立偉

台灣微軟Azure事業群資深協理馮立偉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智慧車輛與系統研究部產業分析師沈怡如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智慧車輛與系統研究部產業分析師沈怡如

逢甲大學射頻與感測電路實驗室副教授陳家豪

逢甲大學射頻與感測電路實驗室副教授陳家豪

開幕致詞時,台灣德國萊因董事總經理劉化傳表示,德國萊因是台灣物聯網產業的最佳驗證夥伴,繁雜的驗證作業交給德國萊因,業者可專注於自己的核心業務。德國萊因電子電氣產品服務副總裁楊佳劼則特別提到,德國萊因關注科技發展的各個面向,包括對於人體健康的影響,例如螢幕產生的藍光對於人類眼睛和健康的長期影響,德國萊因積極協助顯示器產業打造可降低藍光危害的用戶體驗。

5G商用登場 打造良好用戶體驗

交通部郵電司司長王廷俊介紹台灣 5G 頻譜規劃,他指出2019年第一波5G將釋出3.5GHz頻段270MHz、28GHz頻段2500MHz以及1800MHz頻段20MHz,合計共2790MHz頻寬。目前通傳會已開始5G收件,將儘速完成審查、公告合格競標者並預計於12月10日啟動競標,應可在12月底或明年1月完成競標,並於2020年中開始商轉。

看好5G商機,聯發科布局已久並已推出首款5G多模晶片,為全球5G商用進程添加動力。聯發科通信系統設計部資深經理傅宜康博士表示,早在2014年,也就是在4G普及初期,聯發科便已開始投入5G技術的研發,且在全球5G標準化過程中,聯發科貢獻甚多,例如在3GPP RAN2擔任主席職位,負責5G通訊協定的制定。

聯發科領先全球推出的這款5G晶片,內建聯發科Helio M70 5G調變解調器,採用7奈米製程、新AI架構、多媒體和圖像處理技術。技術重點之一是5G上行覆蓋提升技術。傅宜康博士說明,由於手機總發射功率有限但5G網路部署的頻率較4G更高,因此在5G商用初期上行覆蓋與速率受限的問題可能會較4G更明顯。聯發科5G晶片支持SA/NSA雙模,在NSA與SA模式中都有採用特殊技術來提升上行的覆蓋與速率,對於電信業者提升5G商用初期的用戶體驗會有較大幫助。

雲端電源好壞 攸關應用服務成敗

5G技術的進展,將帶動衍生許多創新的雲端應用服務,德國萊因電子電氣產品服務經理吳政璋表示,電源是雲端應用的生命之源,電源的好壞決定應用服務的成敗。
針對雲端應用電源,吳政璋介紹相關的法規標準。其一是取代歐盟CE 驗證音視訊標準 (EN 60065) 和信息技術類標準 (EN 60950) 的EN 62368 (音頻、視訊、信息和通信技術設備) ,而隨著 歐盟公報發布的強制實施時間已定案,轉版相關的準備工作和服務辦理已是時間緊迫。

不同於過往被動式的安全法規,62368-1訴求主動防止潛在危險,這套危險防範標準適用於很多高科技產品,從消費性電子產品到辦公設備。一般認為,此防範危險的標準,可為產品提供更加靈活的設計研發空間,使其更易採用新技術。

目前美國和歐洲62368-1安全標準的生效日期為2020年12月20日。在法規生效後,不合規的產品將無法在主要市場銷售,因此,吳政璋提醒業者應提前計畫確保產品可獲得 62368-1 驗證,以避免因產品上市延期而增加額外成本。德國萊因的服務可協助音視訊產品及通信設備製造企業提前了解新標準變化,並儘早完備應對措施。

吳政璋並介紹80 PLUS此一規範,這是針對內部電源供應器所制定的規範,目的在於提升能源使用效率。80 PLUS所規範的內部電源供應器在20%、50%、以及滿載 (100%) 時需有大於80%的轉換效率,以減少能源使用以及電費。吳政璋提醒業者在申請80 PLUS認證時,要注意終端應用對內部電源供應器10%負載轉換效率及功率因數的要求,特別是今年生效的US CEC及預期明年生效的US Energy Star及EU ErP。針對內部電源供應器的能源效率驗證,德國萊因提供相對應的高效率服務。

重視物聯網資安 降低個資洩漏風險

針對物聯網的資安攻防,德國萊因提供完整的驗證服務。台灣德國萊因電子電氣產品服務資深業務開發經理陳綺君指出,業界除了加速物聯網基礎建設與創新應用導入外,也將面臨更廣泛的安全管理與資安風險。隨著智慧裝置的普及,每一個使用者都必須認知到裝置可能被入侵與操縱的可能性。

整體而言,物聯網科技讓連線變得更容易,也更加凸顯連網相關軟硬體更新與管理的重要性。從感測技術、無線通訊、雲端運算到數據管理,企業必須為客戶評估及提供更高的安全支援,以降低與管理風險。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國際趨勢,則是歐盟通用資料保護法 (GDPR) 與加州消費者隱私法 (CCPA) 這兩版法案的制定,透露出個人資料保護法案的影響範圍,從數位服務商擴大到產品製造商。資料保護不僅是數位服務商的責任,甚至需要做到源頭管理。

其中,加州消費者隱私法(CCPA)將於2020年1月1日起生效。自生效之日起,在加州生產和銷售的聯網設備需要帶有合理的安全特性。「聯網設備」是指任何可直接或是間接連接到網路的實體產品,亦即帶有IP address 或是Bluetooth address的產品。

據了解,加州的新法案並沒有明確提出設計和功能的要求,而是以結果導向的思維,為企業提供設計和開發指引。為了使智慧聯網產品合規,德國萊因建議業者透過以下三步驟來完成準備:依標準要求對產品進行測試評估;產出報告(及證書);以及用報告或證書作為合規證明。

同樣的,針對物聯網的安全,微軟Azure事業群資深協理馮立偉指出,產品及服務在設計的一開始,就應該將隱私保護需求納入考量之中,任何連網裝置都應有安全保護機制,否則可能將引發災難性後果。

Azure提供更安全的連線,協助確保從裝置傳輸至中樞的資料保有機密性、能防止竄改且經過驗證。此外,Azure提供更安全的雲端,可以改善雲端、邊緣和兩者之間的資料安全性。基本上,Azure IoT 就是為了安全性而建置的,透過在部署的每個階段建置防護機制,可以簡化 IoT 安全性解決方案的複雜性,並儘可能減少存在的安全性漏洞。

值得一提的,使用 Azure Sphere 建構具有高度安全性的 MCU IoT 裝置,可以實現最高水準的安全性。Azure Sphere是一種立即可用的解決方案,為新建和既有的裝置提供保護功能。此方案提供多層防禦、持續監控,以及將受感染的裝置恢復至安全狀態的能力,另外還能使用 Azure IoT Edge及其可擴展的安全性架構,在邊緣安全地執行 AI 和自訂邏輯。

馮立偉進一步表示,物聯網與區塊鏈、AI、5G等技術的結合,將帶來許多創新,有志於IoT商機的業者須了解各國通訊標準及資安要求,才能確保自己的物聯網相關產品及方案可順利進入市場。

車聯網逐步普及 數據加值商機浮現

物聯網安全性的提升,可以促使許多創新應用加速普及,例如車聯網、自駕車的進展。對此,工研院智慧車輛與系統研究部產業分析師沈怡如指出,車聯網技術涵蓋車內通訊、車間通訊與車路通訊,預計至2020年,約有4,500萬輛連網汽車,且至2025年將成長到7,200萬輛;全球V2X產值預估從2020年7.9億美元快速成長到2035年324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將達28%。

整體來看,全球人口、都市、環境等發展趨勢,引發運輸系統勢必朝向智慧交通方向轉型,才能應付未來需求,車聯網的建置是智慧交通發展的重要關鍵。沈怡如說明,隨車輛自動化提高,車內ECU(車內電子控制單元)、感測器數量將持續增加,以滿足車載資通訊娛樂系統與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需求,未來結合通訊系統升級,才能提供聯網自駕車所需高速、可靠的資料流處理。

值得注意的,隨著物聯網時代來臨,數據來源更加多元,數位化世代可獲得大規模定量與定性數據,包括車輛、駕駛、移動過程產生的直接與間接數據,例如用戶資料、地理位置、設備、用途、流量、應用程式等資訊等,數據成為重要的戰略性資產,也成為可加值之獲利來源。

這些數據加值所衍生的營收,是促成汽車產業收益增加的重要面向。以整體汽車收益來看,市場規模預計在2018年~2027年間的複合成長率達15.3%,累計收益高達2,409億美元,而這些收益成長主要來自ITS及基礎設施、電動車輛充電設備及服務等系統的創新,城市交通朝向可持續、高度聯結與多模式的解決方案或服務方向發展。

其中的關鍵創新技術包括電動車、自駕車、充電系統、ITS、公共運輸創新、MaaS行動服務、智慧停車、最後一哩物流,以及空中計程車、超迴路列車(Hyperloops)等未來創新系統。沈怡如並強調未來汽車收益成長,將大幅來自於衍生服務。

運輸系統轉型需求已現,沈怡如建議相關業者應協同車輛與ICT產業優勢,深化跨域合作,並以實證案例串聯產業鏈,帶入國際市場,且應鎖定高值化、客製化、利基型產品為主,並需強化系統整合服務,以符合未來應用需求。

物聯網技術導入 實現智慧節能

物聯網應用無遠弗屆,用於節能更是一大利器。逢甲大學射頻與感測電路實驗室副教授陳家豪便應邀針對此一主題帶來說明。他首先提到,在臭氧層破洞被揭露後,全球暖化的環境與氣候變化問題關注度逐漸受到關注,促使聯合國制定「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 」。

UNFCCC的主要目的是要「穩定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防止氣候系統受到危險的人為干擾。」為遏止氣候暖化,全球大部分政府及許多民間機構,紛紛實施各樣措施,以實現節能減碳,進而阻止氣候暖化。

其中,建築物節能被視為重要議題,因為一般民眾每天約有八成時間皆待在各類建築物的室內空間,同時,各類建築消耗全球約百分之四十的能源,以及約四分之一的水資源,並排放全球三分之一的溫室氣體。透過建築物空間內佈建物聯網,藉由無所不在的感測器自動偵測及節約不必要的耗能,且進一步以智慧化調控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物聯網的導入的確能有效降低能源消耗。

此外,不能忽略的是,目前用於照明的耗能約佔全球能源總消耗量的五分之一。因此,許多照明節能方案紛紛出爐,而這些方案多需借助物聯網的力量。陳家豪舉出一例:加油站LED天井燈節能方案,搭配Zigbee節能插座的安裝,實測可節電62.5% 、亮度提升30%。

在節能減碳趨勢下,物聯網智慧節能領域蘊含龐大商機。陳家豪認為,台灣有技術、人才,具有發展物聯網技術能力,不過由於台灣市場小,因此物聯網發展需面對更多挑戰,尋求海外市場是出路之一,但這需要政府提供政策支持與資源協助,為台灣業者搭建可以發揮的舞台。

研討會最後,數位講者同台座談並接受現場提問,為在場觀眾提供更多資訊及建議。德國萊因宣示在技術優勢與全球網絡下,將持續以「通訊技術」和「資訊安全」為服務核心,提供物聯網相關安全服務,並已於2019年10月24日發表《2019 年台灣物聯網通訊技術與資訊安全白皮書》,以豐富實務經驗協助業者把握商機及創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