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半導體根基 鞏固台灣未來競爭力 智慧應用 影音
EVmember
Event

強化半導體根基 鞏固台灣未來競爭力

科技創新論壇現場嘉賓合照。
科技創新論壇現場嘉賓合照。

隨著中美貿易大戰引發世界經濟動盪,在全球不穩定的局勢中,卻也同時帶來許多轉機與可能,而台灣在半導體產業累積多年的深厚實力,更是台灣布局工業4.0、打造智慧製造生態的成功關鍵!

此次在台北舉辦的SEMICON Taiwan國際半導體展,邀請到來自半導體設計、製造領域的多位業界領袖,共同討論台灣產業發展方向。其中「科技創新論壇」以創新為主軸,探討IC產業在創新過程中遭遇的困境,及未來持續創新的方向與可能。「科技智庫領袖論壇」則邀請全球產業領袖,暢談台灣如何在全球的競爭與變革中,創造另一個輝煌的60年!

此次論壇活動不論在技術發展、人才培育以及產業創新策略等三個面向,都有許多精采的見解與探討。美國在臺協會處長儷英傑與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也都到場祝賀,同時也期許SEMICON Taiwan能真正為台灣帶來真正創新動能。

深耕半導體核心技術 發掘新型態應用

SEMI全球總裁暨執行長Ajit Manocha在演說中提到,台灣凝聚了全世界最重要的技術能量,尤其在半導體產業,可以說左右了全世界的產業佈局,相信這股創新能量將推動新一波的製造革新,工業4.0很快就會過時,未來將由台灣帶領,往工業5.0前進。

台積電黃漢森博士表示:由於摩爾定律還未到極限,台積電仍將持續對製程節點進行研究與改進。未來半導體製造必須考慮到更全面性的技術內涵,從儲存、邏輯到各種感測應用,從單一功能,到異構設計,走向多樣化,滿足市場需求。

imec執行長Luc Van den hove認為隨著EUV技術在製程設備方面的滲透率提升,以及3D立體封裝技術的協助下,半導體產業還是能走回摩爾定律的道路上。當然,未來運算架構的關鍵還是在應用上,AI所需要的神經網路運算,以及即將到來的量子運算時代,都將徹底改變人類的視野。

CEA-Leti執行長Emmanuel Sabonnadiere提到未來AI在邊緣運算的應用場景,由於AI已經是目前最熱門的技術議題之一,而為了實現AI,需要從前端設計製造,到後端的應用互相配合,邊緣計算正是最關鍵的AI應用場景之一。

日月光吳玉田總經理指出,封裝技術是協助半導體製造發展更多樣化應用的關鍵技術,對目前的AI或5G應用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甚至,未來在單一晶片中需要放入更多元的計算形式,沒有透過先進封裝技術,這個目標將難以達成。

未來這些技術牽扯到的不只是半導體科技,甚至和生物醫療、化學或DNA理論等都會有相當程度的結合,這也是未來技術發展必須拓展的方向。

人才教育是技術發展根基 政府需有完整布局

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提到台灣半導體產業產值達2.6兆元以上,並提供超過23萬從業人員的工作機會,在面對技術與應用不斷改變的現在,透過SEMICON TAIWAN為台灣半導體及高科技產業找到方向,並持續強化台灣的產業地位。

台積電劉德音董事長表示,人才已經成為台灣半導體產業最大問題,目前教育資源嚴重缺乏,使得相關的基礎研究奇缺,如果學校教育研究缺乏,那對於學生的養成是很嚴重的問題。

力晶科技黃崇仁董事長提到,台灣年輕人缺的是機會,台灣人的競爭力是優於中國大陸的,尤其中國大陸過去的發展模式已經在崩解中,成本效益急劇下降,相較之下台灣更有優勢。

展望未來,產業應該和學校、學術組織進行多方合作,激發更多元的創意。劉德成教授指出,教育是產業創新最關鍵的部分,創造更好的教育環境,能為產業帶來更好的革新動力,新加坡目前也在推動各種教育計畫,讓高等教育在高科技產業扎根,創造類似MIT對學界與產業界的創新氛圍,而這也值得台灣學習。

獎勵投資並鼓勵新創 為台灣半導體產業補上關鍵生態

鈺創科技盧超群則指出,台灣在半導體環節方面,有製造,有封裝,也有末端的設備,但中間缺了很大一塊設計。台灣投資環境不佳是關鍵問題,這使得新創難以出頭,創意也難以落實,同時人才也留不住。先不用看60年,用未來的5年來留住年輕人,並且鼓勵創意。

而劉德成教授則是分享新加坡的RIE(研究、創新與產業生態的國家政策發展)的作法進行了分享,新加坡政府通過相關計畫的推動,解決產業與經濟方面的多重挑戰。

另一方面,新加坡透過對先進製造與工程技術的發展,推動在包含製造、精密工程以及半導體等領域的發展。而以新加坡這麼小的國家,但在RIE的相關預算已經達到GDP的1%,這是極為龐大的金額,也說明了技術的發展仍需要政策的支援,同時也要提供足夠的資源,才有辦法帶來真正的創新。

工研院彭裕民副院長表示,工研院自從啟動創新孵化計畫,至今已經協助超過280家新創與獨立公司發展出各自的產業地位,而該孵化計畫稱為開放創新系統平台( OISP),透過連結內部與外部知識,協助新創跨越最艱難的創始階段。

經濟部沈榮津部長最後結尾時也表示,目前台灣高科技產業的確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包含能源、人才、土地,以及鼓勵新創的部分,過去政策沒有延續,甚至某些好的作法中斷,使得台灣產業發展遭到阻礙,未來會在政策上陸續補上,並希望透過與產業領袖的溝通,持續找出更好的作法,共同推動台灣高科技產業的發展。(林佩瑩整理報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