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引高效工程設計觀念 加速推動智慧製造轉型 智慧應用 影音
工研院
Event

援引高效工程設計觀念 加速推動智慧製造轉型

在2012年,德國提出工業4.0概念,在全球掀起莫大波濤,有人將之解讀為第四次工業革命來臨,更被兩岸製造業視為頭號顯學。然而EPLAN大中華區總經理覃政認為,多數人未曾詳細理解工業4.0的背景與意涵,故產生若干誤解。事實上工業4.0並未真正創造新技術,只是藉助既有資訊技術與商業思維轉變,將以往以企業內部如何提升競爭力的努力(包含降低成本),轉向透過企業聯盟、數據整合而產出對終端用戶具備高價值的服務與產品,這是一個重新市場洗牌的遊戲。

覃政進一步闡述他的觀察。最先提出工業4.0的德國,對此一直處於冷靜狀態,它認為這象徵思維新轉變,非技術變革,須假以時日淬鍊,不易在近期形成大規模應用格局,眼下應當默默打好基礎,建立數據流規則。相對於兩岸現階段針對此議題大鳴大放,將之列為與自動化、機器人相同概念,他表示這些僅意謂生產能力提升與改善,在以前就有討論,他建議對於製造業管理者來說,如何將新商業思維融入生產製造以及在製造過程中如何掌握工程數據流,才是我們需要共同關注的關鍵。

EPLAN大中華區總經理覃政表示,展望今後2~3年,該公司將致力讓EPLAN成為學校教育的工程設計標準之一,並在製造、資訊與自動化等各個領域建立大量夥伴,齊力推廣高效工程設計理念。

EPLAN大中華區總經理覃政表示,展望今後2~3年,該公司將致力讓EPLAN成為學校教育的工程設計標準之一,並在製造、資訊與自動化等各個領域建立大量夥伴,齊力推廣高效工程設計理念。

自2012年開始,覃政便常常造訪台灣,對他來說最大的感概是,台灣拋棄了早年大陸所欽慕的基礎工業技術教育體制。他認為台灣工業體質在前期打下的基礎較大陸堅實,因為起步更早,工程師努力、細緻而踏實,實際經驗豐富,也願意接受很多新的資訊與工具。但由於媒體國際觀不夠,市場較小,許多大專院校或是企業對於資訊接受的廣度不夠,這一方面,即使是資訊限制的大陸地區,都已經超越了台灣。因此EPLAN台灣未來要從教育著手,讓工程師可以看到、知道、學到、用到。

精準掌握數據,實現標準化、模組化與自動化工程,在精準中更快

創始於1984年的EPLAN,在德國是高效自動化工程的領導者,強調從工程製造的角度,有效整合與匯流了規畫中所產生的各項數據資訊與經驗參數,包含製程規劃、電氣控制、流體機械、盤櫃、電纜生產、機電協同等專業領域,是基於資料庫,以專案為導向、生產為依歸,貼合生產流程無縫的過程平台。

在數據與資訊外部整合方面,EPLAN與西門子、ABB、施耐德、三菱電機、台達電子、町洋、金器工業等超過200間國際元器件大廠合作,提供完整的工程數據資料,也支持軟體之間的數據交換,如與西門子的TIA portal或是ABB、三菱的PLC;同時與知名的PLM如西門子、PTC參數,或是SAP的ERP系統進行雙向溝通集成。這些數據也能無縫傳遞到機械設備上實現自動鑽孔、佈線與生產。現階段EPLAN正往雲平台發展,同時也建立可以與其他機構軟體如Solidworks/Inventor/Catia/Creo/NX等兼容並蓄的機電協同方案。

覃政表示,EPLAN期望帶給台灣客戶的目標,並非僅侷限在「取代AutoCAD、提升製圖效率」偏狹格局,而是從根本上讓工程師的設計思維貼近國際,一方面善用系統本身的架構,二方面藉助EPLAN的專業引導實現企業標準國際化、產品模組化、工程自動化,使企業聚焦於真正具備價值的事務,積累參數基礎,儲備能量面對挑戰,而非如同過去在製圖、修改及文檔等管理事務上耗費大量人力工時。
 
換言之,EPLAN能為企業帶來何等效益,取決於管理者如何定位EPLAN平台,若僅視之為高級設計工具,就僅可提升設計水平,如果著眼於全自動設計與生產流程的建立,那麼EPLAN便能躍為實踐智慧製造的利器。展望後續,為了幫助台灣培養駕馭EPLAN軟體的人才,真正運用高效工程設計平台的優勢,掌握智慧製造的轉型契機,EPLAN將加大力度推廣教育版本,並持續與總部溝通推出繁體中文版產品,期望影響未來的工程師(即現在的學生)及早建立高效工程設計觀念。